初中生自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kil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我校《从家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征规划人生》课题研究表明:学生普遍怕辛苦,生活、学习畏难;进取动力不够,学习被动。教育管理难度大、压力大,教师普遍渴望发展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有些学生染上“对人不尊敬、对事不努力、对物不爱护”的不良习气。这一研究结论成为了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
  一、约束强化机制
  1. 建章立制。学校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了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开发区一中学生自主管理手册》,其中包括《一日常规》《违纪教育条例》《考勤制度》《礼仪常规》和《奖励制度》等条文性的约束制度。学生人手一册,为学生课堂纪律、出勤、卫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提供明确具体的行为准则,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么做。从而使教师管有可循,学生行有可依,有效规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
  2. 检查评比。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处于叛逆期。单纯依靠规章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中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的特点,要发挥规范制度的督促、制约作用就要经常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我校一方面定期开展专项整顿检查,如发型、着装每月检查一次、迟到每天检查一次,入校门落车及单车停放校门把关日日检查并通报,学生《成长周记》半学期检查一次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不良风气蔓延。另一方面,值日行政和驻级行政对学生行为进行不定期检查,课前、课中、课间及放学后,重点制止迟到、玩手机、上课睡觉、仪表不正、卫生脏乱差等行为。注重学生自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加强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自主管理手册”活动制度,对升旗礼、出操、早读、午练、卫生、仪表、课间操等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当天记载、放学前小结、实时通报。通过检查评比,对于在检查评比中表现优异的个人和集体予以通报表扬,在检查中发现不良行为,则根据行为规范,及时矫正,使规范落到实处,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3. 适度惩罚。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有规矩却不按规矩办事,会使校纪校規形同虚设,对学生一味宽容,不但使得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长此以往会造成他们缺乏规范意识,对终身发展造成影响。因此,严格遵守规范,适当的惩戒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对学生采取适当的惩戒,可以起到对当事者惩戒、对周围同学警示的作用,必要的惩戒与批评、奖励一样,是学生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手段。惩戒并不等同于体罚,我们大可不必“谈罚色变”。根据学生犯错的程度,我校使用的惩戒方式有口头警告、批评处分、公开检讨、约谈家长、规正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证明,通过“惩戒”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推进了校风建设,也能迅速有效地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蔓延。
  二、疏导内化机制
  舆论引导。帮助学生将行为规范内化为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为此,应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舆论引导。如国旗下讲话,上好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利用集中学习、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共同探讨学生行为规范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策略性,在学生中形成注重习贯养成的基本共识。学生再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等进行引导,营造正面的舆论氛围,使学生愿意去改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活动疏导。行为规范的内化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从内心自觉接受,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校从两方面着手“寓教育于活动”一是专题活动,即每月一个德育主题,贯穿学期始终,要求年级、班级按照学校规定活动,加上班级自选活动组织实施,促使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熏陶,以第二学期为例,二月份:“寒假最有意义的一周”教育,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月”教育,四月份:“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教育,五月份:“做一辈子的读书人”教育,六月份:“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二是文化活动,突出其育人、导向和娱乐功能。组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和篮球赛、足球赛、广播操比赛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健康享受、广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良好的文化导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激励优化机制
  强化学生的行为目的在于内化习惯,要缩短“强化—内化”的过程,提高效率,真正使良好习惯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品德修养,还要构建与之相配合的激励优化机制。
  一方面,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与操评工作想结合。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与操评工作相结合能促进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确努力的目标,提高道德认知水平,促进自我要求和自我评价。操评工作要明确努力的方向,创造一个人人争先创优的氛围。要使学生对养成教育的认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内化为自我要求,变要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我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操行评定相结合能启动学生积极要求进步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另一方面,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弘扬文明风尚,抑制不良行为,是开展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校努力探索贴近学生实际,尝试德育工作新方法,推行评优评先机制改革。上学期开始,我校改革学生评优机制,推出个性化激励方案,设置了“自主人物”奖项,将在自主管理中的“优秀常务班长”、“优秀值日班长”、“优秀小组长”等奖项,覆盖管理、学习、守纪多个方面,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关点,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逐步得到规范。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劈裂帷幕灌浆法”于1976年首次试用于乌江渡水电站的防渗帷幕工程,其具有钻灌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工期短等优点曾先后又于东江、五强溪、井冈冲等高坝坝基的帷幕灌浆中得以
激励机制在科研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为它能起引导作用和教育作用.高校科研管理中可采取目标管理和情感管理等手段.同时应遵循针对性原则、物质与精神并重原则和定性与定量奖励
在大量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强度,透渗性,耐久性,可施工性和GRC与开炸岩石粘连性的解决方法。提出利用喷射短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沿开炸石渠凹凸不平的
利用实验法,对跨栏跑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跨栏跑的教学进行教具和改变缩短栏距的方法,使学生更易掌握跨栏跑的动作要领.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探讨了体育新闻的人为规定性、周期性和报道呈现数字化等与众不同的特点;从新闻价值要素入手,分析体育新闻中价值要素的具体体现;在传播技术变迁的过程中思考各种媒体应作出的价
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小学以建设“平安、书香、和谐、快乐”校园为目标,坚持“以玩促学、以趣启智”的原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每一个孩子更好地在未来寻找幸福。  我校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对学生特点、师资力量、地理优势及有效资源等进行了分析,着力推进学科特色工程,着力构建有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致力于课程的二度开发和自主设计,深化课堂改革,整合课程资源,以“以玩促学
“文化适应性”是文化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在翻译教学中,文化适应性的理念应作为学生翻译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培养和强化。
面对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提出了作为高等教育生力军的高教园区在管理上应改变从属性管理理念,树立主体性管理理念;以培养'创造性人格'为根本价值取向,重视教师
师德教育接受过程中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师德教育接受中的需要驱动律、个别差异律、情感参与律、环境影响律和非直线规律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