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脑梗死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857335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向大家奉上病例两则:
  一天晚上,急诊室送来一位老伯伯,诉说昨晨起床时左胳膊、左腿软弱无力,并逐渐加重,现在发展到左半身不能动弹。医生还得知,病人长期以来有高血压史。体检发现病人左侧偏瘫及半身感觉减退,口角歪斜,伸舌偏左。随即给病人作CT检查,结果发现右侧大脑额叶部位有梗死灶,诊断为脑梗死。


  几天后,急诊室又来了一位老太太,诉说自己近2天来感觉头晕、耳鸣,出现复视,并伴有恶心、呕吐,特别是走路步态不稳,“一脚高,一脚低”。体检时发现病人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表现,CT检查显示脑干左侧有梗死灶,也诊断为脑梗死。


  脑梗死!脑梗死!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人患脑梗死?为什么脑梗死发病以老年人居多?为什么同是脑梗死,表现却不一样?
  要回答这些问题,先要介绍一下脑的血液供应情况。大家都知道,脑是人体的重要脏器,虽然重量不到体重的3%,但它对血液的需要量却超过全身的15%。因此,脑的血液供应异常丰富。脑血管的分布就像茂盛的大树一样,分支不计其数,分了又分,越分越细。脑组织依靠丰富的血液供应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正因为脑对血液供应的要求很高,一旦脑血管的主干或分支受阻,就会引起脑缺血,导致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则发生脑梗死。
  供应脑的血管来源于心脏。由心脏发出的血管,经过胸腔、颈部,最后到达脑组织。可以说,供血通道上任何可引起供血障碍的病变,如心脏疾病(心律不齐、心瓣膜病等)、血管壁疾病(如动脉硬化)、血液成分改变(如糖尿病、高血脂)、血压过高(高血压)等,均可导致脑梗死。因此,脑梗死十分常见就不足为奇了。又由于以上这些致病因素都好发于老年人,所以老年人就难免“首当其冲”。当然,脑梗死并非老年人特有,它也发生于中年人。因为心脏病、动脉硬化等虽然好发于老年人,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也常见于中年人。此外,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也会加速脑血管病变,引起脑供血障碍,导致脑梗死。所以脑梗死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其他年龄组的人也不可掉以轻心。


  从解剖角度来看,进入脑的动脉可分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两大系统。颈动脉系统支配大部分大脑,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则分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的后部。由于不同部位的脑组织功能不一,因而不同部位的血管阻塞所引起的症状也就各异。一般地说,颈动脉系统阻塞机会居多,往往影响一侧大脑功能,使病人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等症状,如本文第一位病人。椎-基底动脉系统阻塞较少见,往往使小脑、脑干等部位受损,从而引起眩晕、步态不稳等症状,如本文第二位病人。
  读了以上这些,大家也许会担心:脑梗死的表现如此复杂多变,恐怕我们难以识别。诚然,对脑梗死的最后诊断要靠医生,但是如果病人或家属能够尽早作出初步判断,并及时送医院诊治,则对病情的预后至关重要。从以上病例我们不难看出:首先,脑梗死病人常为中老年人,往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存在;其次,脑梗死往往突然起病,病情进展较快;第三,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以偏瘫、失语、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和体征为主。尽管脑梗死的表现形形色色,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掌握规律,脑梗死就不会轻易地从我们身边“漏网”了。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开塞露加直肠按摩对脑卒中卧床病人便秘的影响。方法将本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卧床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开塞露及手指直肠按摩治疗,对照组
期刊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我院42例患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PICC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对25例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并加强相应护理,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期间发生导管堵塞2例,静脉
期刊
期刊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手术治疗能够切除病灶,但临床统计2/3的病例失去手术机会。介入法使用支气管动脉插管进行区域性治疗,可
目的:探究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提升手术患者护理水平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118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