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dongb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普通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更重视“应用”,在办学活动中需要对时代精神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以体现,将教育观、质量观放在首要位置。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关乎着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论述。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从师德、语言应用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研究能力4个方面来讨论。
  关键词:应用型 外语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120-02
  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形势来说,需要保证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相吻合,从社会需要出发设置专业结构、学科研究方向,让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先进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语教师发挥的作用非常显著,而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外语水平会对外语教学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中的问题
  1.1 职业素养较低
  就我国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情况来说,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不重视教师形象的塑造。没有表现出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待治学态度非常松散,在教书育人上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很多教师都没有教师应有的敬业奉献精神,将个人名利放在首要位置,思想道德素养水平下滑非常严重。总而言之,在如今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没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对待教师这一岗位所要担负的责任没有清晰的认识。
  1.2 外语语言能力不足
  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外语教师没有足够的外语水平。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仅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自身的外语输出水平只能够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并没有很强的外语语言能力。很多教师缺少实际的外语交际能力,对国外文化知之甚少,这就使得在开展外语教学时无法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也无法向学生传授外语的文化知识,导致学生的外语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1.3 科研能力不足
  当前很多教师没有很强的科研意识,教学活动与科研并不匹配,很多外语教师都认为科研是多余的、无用的。外语教师在进行课题申报时大多是为了满足职称晋升的要求,并没有踏下心来认认真真进行科学研究,在发表论文时大多敷衍了事,并不注重论文的质量。还有些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并不需要进行科研,这样错误的观念导致很多教师都忽略了科研存在的意义以及发挥的作用。很多青年教师对科研不甚了解,学校也没有为他们提供帮助,这就使得有些新进教师要想展开科研活动却无从下手。
  1.4 教学能力欠缺
  如今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师都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意识,认为毕业了就不需要学习,缺少终身学习的意识,没有在工作中进行继续教育。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所使用的教材非常固定,很少会对教材进行变更,很多教师只进行一次备课,之后反复使用,工作仅限于完成课堂教学,没有对社会上新出现的语言知识进行学习,也就无法在教学中教授给学生。他们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只需要让学生听懂教学,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就可以,缺少自我充电的意识,也就不会在工作中进行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有很多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但是很多教师对相关知识非常缺乏。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并没有重视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培训,这就使得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活动时候具有很大难度,有些教师无法独立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也无法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及时辅导,同样无法利用网络资源完成自我提升,这就导致教师无法适应当前专业英语的教学。很多外语教师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将自己的关注点全部放在大学英语基础教学中,没有对专业英语加以了解,这就是的教师所讲授的英语与学生的专业需求不符。大学外语教师并没有外出挂职机会,这就限制了教师眼界的拓宽,在学习专业外语时候只能够借助网络寻找相关资料,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以及片面性,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时讲解到相关知识时信息不足。有些外语教师在提升自我时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外语的工具性上,没有重视对语言所具有的人文性加以了解,在教学中无法将这部分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通过外语学习只能够对英语水平加以提升,并没有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途径
  外语教师在学校的职业发展离不来学校的办学特点与教学重点。从学校办学理念出发,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以重视,教学的重点需要放在“应用”上,教学活动中的核心是实践,让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很好的专业水平。基于这一社会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需要重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将外语作为工具应用在专业学习中,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大学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面对如此高的教学要求,就需要重视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
  2.1 重视师德培养机制的完善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很多师德失范事件被报道出来,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在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中,需要将师德治理放在重要位置。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制定完善、严厉的针对相关事件的惩罚制度,如果教师出现相关问题要及时进行严肃处理。此外,还需要重视教师使命感的培养。教师并不只是一个职业,教师具有很强的神圣感与使命感,每名教师都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坚守为人师表的信念,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表率,以较高的道德水平要求自己。最后,学校可以为教师创造交流平台,定期展开交流研讨会,对优秀教师的光荣事迹进行宣传。
  2.2 建立语言能力强化机制
  首先,要培养广大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从学校的层面来说,要对教师的个人提升行为加以鼓励,支持教师参加专业进修,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与经济支持。教师在不断提升个人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让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时俱进。其次,为教师创造参加外语活动的机会,让教师处于良好的语言氛围中。学校经常会在学生中举办外语竞赛,但是很少针对教师进行相关比赛。这就需要为教师创造更多参加比赛的机会,让各个年龄的教师都参与其中,通过比赛学习到其他教师先进的专业技能。   2.3 增强科研意识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需要重视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校领导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教师了解科研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科研能力的瓶颈,这就需要教师对观念加以转变,明白教学能力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把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作为科研项目进行研究。院校管理者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让每名教师都能够感受到学术所具有的魅力,让教师对学术研究有正确的认识,并在专业领域上得到发展。此外,还可以选择外出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让教师能够做到学有所得,通过进修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需要制定导师制度,推行老带新的政策。建立较为固定的科研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努力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还能够让青年教师学习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老教师可以学习到青年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实现思维的碰撞,提升整体教师团队水平,让教学活动得到更好的效果。
  2.4 强化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其职业能力最主要的体现。
  首先,要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加以提升。随着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行业的发展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现今社会,对网络课堂与真实课堂的关联性有更高的要求,通过网络课堂能够对课上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接收到更多信息。很多课程资源都是通过处理之后发布到网络,学生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需要外语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对资源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够接收到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外语教师首先要端正对待教育技术的态度,对教育技术加以应用。有些外语教师对技术抱有畏惧心理,抵触应用教育技术;有些教师则是在教学中完全依赖技术,脱离教育目标的使用教育技术,这就导致教学活动的本质被忽略。此外,学校可以聘请专家对教师展开培训,选择基础较好的教师做拔高型训练,培养出一批教育技术应用骨干,实现外语教学中的技术应用。
  其次,对教师的专业英语教学水平进行强化。外语的应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基础外语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将基础外语与专业外语进行结合。但是,很多大学外语教师并没有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导致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这就需要学校针对这一情况建立教师互助机制,基础英语教师要增强与专业外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专业核心外语知识,对相关概念加以了解。
  最后,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大学教育中需要贯彻人本教育的理念。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自身阅读量的扩充,通过阅读了解西方文化背景,让自身语言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在教学活动中将西方文化思想渗透给学生,让学生的外语学习更加有效,学会对外语的生活化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针对某一事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结语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对外語教学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保证外语教学的专业性。教师职业能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这就需要重视对外语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提升。在实践中表明,从师德、外语能力、科研意识、教学水平4个方面入手能够让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陆道坤.高校师德战略及路径研究——“治标”到“治本”[J].教育科学,2015,31(2):64-70.
  [2] 王守仁.在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过程中建设教师队伍[J].外语界,2012(4):2-5.
  [3] 李霞.浅析新媒体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闻知识,2012(1):107-108.
其他文献
摘 要:受到我国社会经济日益高速发展的推动,路桥工程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多,随之,路桥施工的复杂性、施工强度也愈渐加大,而针对于此,应怎样完善并创新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意义重大。本文就对新时期下,路桥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管理举措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 路桥工程 质量监督 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
摘 要:基于电路板互连可靠性分析技术,提出了集成电路的寿命仿真分析流程。首先运用ANSYS软件对PCB电路板组件在典型电子装备环境试验条件下的温度应力与随机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其次采用CALCE-PWA软件分别建立热与振动故障预计模型,从热仿真、振动仿真结果中导入模型所需应力参数进行集成电路的寿命仿真分析;最后基于竞争失效机制,确定集成电路失效状态与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该集成电路为热失效,失效循环数为
摘 要:该文将从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相关资料对黄河水文监测的设施、科学技术与手段的使用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科技对于黄河的治理和开发,还有水文监测及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分析黄河监测实施,仪器和技术不断随着经济的发展提高,精确的数据结果对黄河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有利效果。  关键词:黄河 水文科技 水文发展  中图分类号:TV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工业生产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和生产安全,但同时由于种种客观因素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一大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领域被研究人员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呈现了一大批推动社会发展的科研成果,其中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智能化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工的低效率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同时兼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逐步推动机械工程领域的产业转型,使中国的机械工程在国际领域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品牌效应
摘 要:由于结构材料性能退化等因素影响,砖木结构历史建筑抗变形能力较差,基础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往往引起历史建筑的损伤,甚至引起倒塌事故的发生。该文通过对杭州市典型砖木结构历史建筑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均匀沉降对砖木结构历史建筑的危害。分析结果表明:(1)当不均匀沉降时,砖墙体极易出现剪切和受拉裂缝,并随着不均匀沉降增加而扩展;(2)当不均匀沉降达到5 mm时,砖墙体出现整片墙体破坏的情况,危
摘 要:中小河流与大江大河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其洪水预报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对我国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首先,本文对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鲜明特征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于中小河流洪水预报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困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从加大对数据资料收集、构建监测点以及建立完善的分布式水文模型3个方面提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有效策略,以希望能够有效解决中小河流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物联网技术科学应用作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的整体工字梁和效率。因此,现代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树立起先进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出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确保能够针对环境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优化改善措施,保障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本文
摘 要:基于《河南省郑汴新区城市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项目中地面沉降部分,对GPS技术在郑汴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高精度监测方法。该文介绍了地面沉降监测点制作规格和监测网的建立情况,详细说明了GPS技术在郑汴地面沉降精密监测野外实施方法和得出监测数据的整个流程。  關键词:GPS 郑汴新区 地面沉降观测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摘 要:随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提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先进程度的标准。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达成的目标,同时也是重要标志,关系着社会发展和稳定。该文主要讨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问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