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中国歌剧发展探析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29001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歌剧的全面探索与发展时期,中国的艺术家们在借鉴西方歌剧创作经验的同时,又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对歌剧进行多途径探索,逐渐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
  关键词:30年代;中国歌剧;发展探索
  中图分类号:J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57-1
  歌剧是一种集音乐、戏剧、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为一体并且以歌唱为主的综合性艺术,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歌舞之父”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作品被人称作是中国歌剧的雏形。此后,一些文艺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应当将西洋歌剧这种艺术形式不断引进中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来。30年代的中国歌剧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具体可分为:传统戏曲歌剧化、话剧加唱和音乐剧之路。一、传统戏曲歌剧化
  传统戏曲是一种把演唱、念白、舞蹈等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不断创作、改编,已被群众所喜闻乐见,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传统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继承和发扬已经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传统戏曲在形式上与西方歌剧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些文艺工作者将传统戏曲与西方歌剧相融合,创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
  1930年张曙谱写了历史题材的歌剧《王昭君》,于同年9月在上海新东方剧场上演。这是一部由传统戏曲改编的大型歌剧,也是我国音乐歌剧的第一次尝试。该剧在形式上借鉴西洋歌剧,表演上采用戏曲的身段,以唱腔为主,并兼以对白,音乐则以粤剧和广东音乐《昭君出塞》为基础,“王昭君”的唱段采用了“粤讴调”演唱,“元帝”的唱段采用西方“美声唱法”演唱。该剧上演之后,当时上海申报署名为“天涯沧落”的作者对其进行高度赞赏,认为它是一种“美的鉴赏的歌剧”。
  除此之外,还有1936年由王泊生等人创作改编的《岳飞》,这也是一部由传统戏曲改良的歌剧。该剧保留了昆曲的舞蹈和唱腔,伴奏乐器采用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混用的形式,在舞台布置、演员服饰以及表演方式上都向大众的审美标准靠拢。该剧上演后,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可见,只有建立在民族音乐基础上创作的歌剧,才能被人民大众所喜爱。
  二、话剧加唱
  话剧,是一种由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当时称作“爱美剧”“新剧”或“白话剧”。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抗日救亡”歌曲成为中国新音乐发展的主流。为表达广大人民群众抗战决心,歌剧艺术家开始尝采用“话剧加唱”的形式对歌剧进行改良。
  较有代表性的有田汉编剧、聂耳作曲的独幕歌剧《扬子江暴风雨》,聂耳还亲自扮演了剧中的主要角色,全剧由《打砖歌》《打桩歌》《码头工人歌》《前进歌》四首歌曲组成。这是一部以革命题材的歌剧作品,形象地描写“一二八事变”后遭受迫害的上海码头工人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奋起反抗的情形,表现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在抗日救亡的特殊时期,这部剧起到了振奋人心的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由吕骥、向隅创作的《农村曲》也是一部“话剧加唱”类型的爱国歌剧,该剧于1938年在延安上演,在创作上既采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又融入了中国民间小调的特色,描写了农民群众不畏艰难、投身抗日的故事。
  这种将“话剧艺术加入歌曲”的艺术形式,直接反应现实生活,表演生动,通俗易懂,极大了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后来成为一种普遍的歌剧结构形式。
  三、音乐剧之路
  音乐剧,顾名思义,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歌曲和对白为一体的戏剧表演形式。自英国殖民者盘踞上海,为中国带来了音乐剧,这种载歌载舞的艺术更易被中国大众所接受。
  1935年,著名音乐家陈歌辛尝试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西施》,“这是一部大型的、形式别出心裁的史剧,以音乐贯穿全剧始终”。①该剧由陈歌辛作曲,陈大悲编剧,吴晓邦编舞,于1935年在上海首演。在创作手法上采用典型的音乐剧写法,在形式上继承了中国京剧的结构特点,即一场对白、一场舞蹈、一场歌唱。该剧音乐大多为原创,风格通俗,舞台华丽,易被大众所接受,形象地将西施为救国的牺牲精神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的斗争精神描绘出来,同时也抒发了作者不忘国难、忧国忧民的情怀。
  《西施》虽反映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但当时仍有一些评论认为《西施》选材不当。笔者认为,《西施》不管是在作曲技法还是表演形式上都比《王昭君》和《扬子江暴风雨》略高一筹,陈歌辛对音乐剧的探索体现了中国歌剧发展的新方向,无疑这是一次有益的、大胆的尝试。
  四、结语
  30年代是中国歌剧的发展探索时期,艺术家们对歌剧进行可贵的探索,虽然当时有一些人认为这种改良歌剧的方式,只是靠拼凑出来的,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歌剧,但它取得的成就和体现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笔者认为,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向人民大众心理需求靠拢的改良中国歌剧的方式,既适应时代需求,又具有感召力,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它开创了中国歌剧发展的新格局,创作出更符合中国人审美标准的新型歌剧,不仅为中国歌剧走向成熟起到推动作用,也为后世我国歌剧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我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柱铨,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3.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6.
  [3]田亚茹.中国歌剧史上的三次高潮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4,(04).
  [4]骥江叟.音乐天才陈歌辛[J].北方音乐,2006,(06).
  [5]满新颖.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歌剧的历史特征[J].人民音乐,2011,(09).
  作者简介:
  黄露,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面部表情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是人喜怒哀乐的最佳表演舞台。在舞蹈表演中,身体表现力更多的是一种故事的叙述,而丰富的面部表情却更能细腻的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将面部表情与肢
摘要:声乐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被无数歌唱家不断创新,有了很多的流派。声乐在中国主要分为美声、民族、通俗,近年来又出现原生态唱法。那么中国的声乐学生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美声唱法的要点?美声训练又该从哪里入手呢?给出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美声唱法;共鸣;声乐  中图分类号:J6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65-2  美妙的歌声是无价之宝,能使歌者感到无限的
摘要:基于当前杉木的应用现状的基础,分析杉木不同种类的不同特性,从铺装及园林小品布置等方面阐述了杉木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价值;探索归纳杉木在园林中的处理手法,提出了杉树在现代园林景观中所起到的作用,总结出杉木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原则。在当前倡导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促进杉木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杉木;景观;运用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
摘要:苏州评弹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曲艺,分为评话和弹词两部分。评弹音乐的唱腔流派主要说的是弹词。弹词中的唱是说的演唱,弹是乐器的伴奏,这样说、噱、弹、唱就形成了弹词的一个整体。本文主要以了解苏州评弹音乐唱腔流派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发展为目标,同时尝试研究其音乐变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苏州评弹;弹词;流派;唱腔;发展  中图分类号:J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
摘要:应用民族音乐学是民族音乐学家共同推进和展开的一项实践活动,它不但是一项个体的选择,而且是一项群体选择,它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传统文化;实践  中国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61-1  一、引言  应用民族音乐学是集开放性与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大大地扩展了音乐人的视野,而且可以促进音乐人研究音乐观念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本
摘要:声音是听觉上的语言,人们最本能地感受着它所传递给你的话。由此,在戏剧舞台中,音乐音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导演所叙述的听觉语汇,是舞台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导演通过音乐音响的运用,强有力地拨动着观众的心弦,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明白导演和剧作家在这部戏中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好的音乐音响,带给观众的,是如同视觉甚至会超越视觉的震撼效果。  关键词:戏剧;音乐;舞台  中图分类号:J818文献标识码
传统戏曲及我们今天的民族声乐都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动听的歌喉,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学习借鉴戏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的音乐综合力,是有效促进民族声乐提高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学习借鉴中,我们也应注意戏曲表演与歌曲表演的差异,而并不是使民族声乐戏曲化。要坚持在继承中创造,在借鉴中发展,走出一条声乐与民族、传统与现代的人共同理解、接受的路子。而常派艺术无论在演唱、表演和情感方面都与民族声乐有着千丝万缕
一、内容  从建构文化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筑体的艺术美感在一定范围下是特殊的,建筑体的艺术美感体现在使用性和结构美两个方面,就使用性来说,建筑体的最终目的性是“空间”。正如法国伟大的建筑理论家欧仁·埃马纽埃尔·维奥莱-勒-杜克所描绘的不朽理论著作《建筑的对话》中映射的一样。  从建筑空间的艺术性来谈起,无异于更加生动的阐述我的观点,艺术本身是在人类文明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如同石壁上的图腾,被
摘要:随着萨克斯管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学习萨克斯管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并掌握科学的方法。气声演奏法无疑是众多方法中较科学的一种,在萨克斯管演奏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萨克斯管;原理;科学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163-1  优美动听的萨克斯管音乐现在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喜爱,尤其它近乎人声
摘要:如皋风筝制作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保护价值,而其中板鹞制作技艺,更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被录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如皋风筝传承遇到后继无人的历史困境,发展困难,虽说政府出台多项政策进行保护,但因与艺人的实际生产生活相脱离,收效甚微。笔者在根据多次实地调研后,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传承;保护;政府;民间;高校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