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德规范性的现象学解释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n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规范性现象无处不在,但它面临着被怀疑论者认为只是一种假象或错误的危机。现象学观点对此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德拉蒙德借助胡塞尔式的现象学方法指出,对人格的敬重表明第一人称立场的道德规范性具有加诸行动者的客观权威;列维纳斯通过我们与他人面对面相遇的情境表明,我们对他人负有一种第二人称立场的无限责任;海德格尔则指出,“此在”在世界中的历时生存建构既体现了面向自己的第一人称道德权威,也体现了面向他人的第二人称道德责任。
其他文献
财务数字化发展是企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抓手,是突破企业管理困境的重要途径。财务数字化发展是通过数字技术完成财务活动的转型,进而支持企业部门业务管理,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提高数据利用率,实现企业数字管理能力的跃升。通过分析发现现有的财务数字化存在欠缺公司战略支持、未明确转型主体、部门数据标准不一致阻碍数据共享以及无法满足企业精细化管理需求的弊端。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推进
期刊
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中具有重要作用。TIME始终处于抗肿瘤与促肿瘤的动态对抗过程中,与中医学正邪理论具有内在一致性。根据各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可将其归属于“正气”与“邪气”的范畴,即能够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增殖、生长、转移的因素为正气;破坏机体免疫稳态,抑制抗肿瘤免疫功能或增强促肿瘤功能的因素则为邪气。肿瘤的发生是正邪失
期刊
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校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学习目标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基于阶段性自主学习模型、转变过程模型和自主学习理论模型,结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特点,设计了“自主预习+课堂学习+自主复习”三阶段学习模式及相应的自主学习资源,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自主学习学时的有效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伏邪理论萌芽于先秦时期,奠基于汉晋,发展于隋唐宋金元时期,鼎盛于明清并逐渐臻于完善。伏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伏邪被称为伏气温病,邪气伏匿,或伏藏于膜原,或伏藏于经中,或伏藏于肌肤,或伏于少阴、或伏藏于脂膜,待时而发病;广义的伏邪,指的是伏藏于体内不立即发病的致病因素、病理产物或者代谢产物,如病原微生物、肿瘤、结石等。伏邪具有隐匿性、动态时空、自我积累等特性,所致疾病具有伏而不发、伏邪自发、
期刊
文章基于《黄帝内经》,对疟病的病因、机制、表现、分类传变、治疗进行了全面探究,重点分析其病因与发作机制。疟病的发生由内外病因相互影响而产生,二者缺一不可,在内伏暑耗炽营阴,蒸发腠理,在外风邪、水气相继从腠理侵入机体。疟病的发作与卫气日循于阳,夜入于阴,抵御邪气的生理特性关系密切。其产生寒热往来的实质为卫气、营阴、水气、风邪的虚实更替交错。传变上,起于风疟,循经为六经疟,再次为五脏疟和胃疟。治疗上开
期刊
在中国走向现代平等社会的过程中,“君子人格”的高尚伦理是否还有意义?它的性质和作用主要是什么?这需要追溯到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君子人格”的含义和特点。梁启超根据《周易》,将君子人格的基本特点概括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点,但关照人性,更需要强调前者的“勉强”和“自胜”,后者的“积德”和“包容”。仔细分析“君子人格”的具体内容,则可以依据现代的眼光,重视其中的“义利之分”和“忠恕之道”。而将君子
期刊
艾滋病是因机体感染艾滋病毒所致免疫缺陷的一种疾病,呕吐是其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以下简称艾滋病呕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将艾滋病毒视为邪气,将机体的免疫功能视为正气,正邪交争贯穿艾滋病呕吐发生的全过程,根据正邪交争时双方力量消长的变化,将艾滋病呕吐分为早期(邪未盛、正未虚)、中期(邪渐盛、正已虚)、晚期(邪已盛、正已亏),在此过程中,邪气由弱变强,正气由强变弱。从正邪消长演变过程中对机
期刊
目的:《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中藏象、经络、诊断、治疗等内容非常丰富,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是《内经》时期主要的辨证方法,又因为五脏与其相应的经脉关系密切,故将五脏相应的经络辨证融入在五脏辨证体系之中,统称为五脏-经络辨证,《内经》中五脏-经络辨证,内容虽然零散,不成体系,分布在不同篇章,但仍然对后世脏腑辨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古籍多在《内经》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发挥。因此本文从藏象体系的基本
学位
阐述中风毒邪致病相关问题,基于从化理论进行辨析溯源,分析邪从火化,以火热之邪为质变载体,蕴化成毒,毒邪酷烈亢盛,损正伤络,败坏形质,变生猝疾的过程。毒邪作为中风急性发作的催化剂,是促使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从量变到质变演化的核心要素,临证辨治当以清热解毒为法,祛除有形实邪,调理素体火热,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祛除诸邪,使正气来复,体质调和,从而发挥中医药治疗中风的优势作用。
期刊
基于药物性味、归经、主要功效与今世之药物临床运用的归类统计分析,结合诸代医家对“邪气”的有关论述,系统分析《神农本草经》中邪气致病特点与祛除邪气的治则治法。《神农本草经》所言之邪气泛指各类病邪病因,既包括六淫之气等外感病因,亦有七情内伤等内生病因,瘀血痰饮等继发性病理产物亦属于“邪气”范畴;“邪恶气”“邪结气”“毒气”等皆属于“邪气”范畴。邪气易于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袭害人身,其可藏于五脏六腑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