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中国逻辑

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3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其内嵌于中国国家治理之中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现实逻辑.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有着复杂的内在机理,既需要制度支撑,也需要组织载体.民主集中制是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形成和完善的决策原则,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高效运转的制度内核,同时为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提供强大的组织支撑,集中体现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中国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构建“一核多元”的国家治理模式,贯彻以人民为主体的国家治理理念,提高以执政治国为重点的国家治理能力,健全强化制度执行的国家治理监督体系,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
其他文献
超导超级对撞机(SSC)作为大科学政治时代的典型工程,其兴衰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特定历史和政治环境下的结果.通过对战后美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回溯性分析,得出SSC得以立项的三个政治前提:布什模式、技术怀疑论与国家威望.随后探讨了冷战结束后的外部政治环境如何导致SSC立项的三个政治因素变得不合时宜,并进一步论证了官僚化管理机制导致该项目最终夭折的过程.这对未来类似的大型基础研究项目的 决策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
作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系统科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判断,要以科学的标准与标准体系来认知、测度和衡量.其判断标准包括时空标准、政治标准、科学标准、共识标准、话语标准.五个标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既从五个具体的维度又从整体上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并在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互相推进,但历史与逻辑的进程并不完全一致,主体也不完全相同,性质也不一样.因此,不能只从广义上把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作是一体的,或者说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不能割裂开来,而应把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看作是一对文化矛盾并努力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