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86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色含炭富泥硅质页岩作为页岩气储层的优质岩相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尤其是奥陶系五峰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开采。页岩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征决定了天然裂缝和压裂改造产生的诱导裂缝对于实现增产至关重要。通过对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典型钻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对岩芯裂缝特征观察,结合薄片的镜下观察,探讨了天然裂缝的发育机制、控制因素以及对诱导裂缝的影响,总结了涪陵地区页岩储层裂缝发育模式与北美地区以及周缘地区的差异,以及该模式在区域尺度、宏观与微观尺度对于页岩气渗流储集的影响。结果表明
其他文献
遥感影像数据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由来已久,但这种方法难以识别建筑物的社会经济属性。而包含社交媒体数据在内的多源数据为城市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能有效弥补遥感影像数据无法体现建筑物内在特征的不足。以宁波市某广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兴趣点(POI)数据,结合主题模型,研究使用多源数据融合是否会对城市土地利用分类起到正向作用。结果表明,仅使用遥感影像数据的土地利用分类精度为70.21%
摘 要:卵巢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基因芯片被广泛用于癌症早期检测,癌症的早发现可以确保生存率增加超过97%。本文针对基因芯片的质谱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卵巢癌预测方法。重点进行了模型设计和仿真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预测精度上达到了89.1%,而只消耗4.791s的CPU时间,是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关键词:  
摘 要:为了研究不同SiCp含量对AZ91D镁合金的强化机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各相的微观结构组织形貌和分布特征。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探究其强化机制。结果表明,纳米SiCp加入使基体组织变为柱状晶和树枝晶。纳米SiCp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基体结构。在本次实验中,纳米SiCp的含量与晶粒尺寸成反比。当纳米SiCp质量分数为0.5%时,AZ91D镁合金的晶粒细化效果特别显著,此时晶粒尺寸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在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H2S通过多种途径抑制NETs的形成,包括抑制血小板活化介导的NETs产生,上调miR-16-5P抑制其目标基因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
利用贵州省8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MCI指数资料,区域站2009年4月—2020年8月日降水量,对区域性暴雨、高温、干旱相关监测与评价指标阈值进行确定。结果显示:某日贵州境内有6个及以上国家站(或5个及以上国家站且6%及以上的全部站)日降水量≥50 mm则为一个区域性暴雨日;日最高气温≥35℃的站点数百分比≥12%为一个区域性高温日,持续出现3 d及以上为一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出现中度及以上强度干旱(MCI≤-1.0)的站点数百分比≥12%为一个区域性干旱日,当某日与前
利用池州市2007—2016年共10 a的暴雨灾害资料和140个区域雨量站及4个国家基本站(贵池、东至、石台、青阳)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池州市近10 a主要暴雨灾害进行分级并分析其致灾性,结果表明:①池州市近10 a主要暴雨灾害特征与短历时强降水分布特征及池州市地形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关联性;②05时前后是池州市暴雨灾害的最强致灾时段,这主要是此时段为短时强降水高发时期,一旦发生持续性短时强降水将会造成严重的暴雨灾害;③东至县中南部、贵池南部山区及九华山区域为暴雨灾害高发区域,其原因是东至县具有喇叭口特殊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