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在自家公馆养猪的故事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aby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因粮食减产养猪业大受影响,城市中由原来的凭证供应到随后停止了供应。政府于是号召机关、工厂等单位自己养猪,自养自吃,多养多吃,吃不完还可卖给商业部门。于是各单位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养起猪来,甚至连弄堂工厂也养起猪,这当然也影响了同一弄堂里居民住户的环境卫生,反映强烈。从1963年起粮食供应明显好转,农村养猪业也逐渐恢复,作为救急措施的城市养猪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这时城市养猪是为解决吃猪肉的问题。而我家养猪却是在上海解放前的20世纪40年代,我的兄姐们借养猪来尝试实现农业社会主义。当时我家在上海是有名的官宦之家,祖父是晚清遗老陈夔龙,在上海孟德兰路157号(今江阴路157号)买了两幢联结在一起的中西合璧花园洋房,过着寓公的生活。家里住有三十多位家人,还有二十几位帮佣、厨师、花匠、管家等。在革命浪潮的席卷下,我的六个兄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有的加入中共地下党,有的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他们听说苏联是首先实现农业社会主义,然后再实现工业社会主义,我的这些兄姐以为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热情和向往促使他们自己实验起农业社会主义,就是在自己家养猪种蔬菜。
  我们房子的过道里有一间七八平米的储藏室,兄姐们把它清出来铺上稻草改成一猪圈,再请管家到浦东集市上买了一个约有20多斤的白皮小猪仔养在猪圈里。原先家里每天都有几十口人吃剩要倒掉的泔脚水,等晚上收泔脚水的人来收走,现在家里养了猪这些泔脚水就不给收走了,正好用来喂猪仔。平时喂猪除猪粪的事本来应该都是兄姐们干的,但他们这些生长在大城市里的少爷小姐从来没干过这个,不会干呀,于是就由保姆们指导干、帮着干。过了一个多月,二十多斤的小猪仔养得又肥又大,有近三百斤重。但是问题也来了,住在过道旁边正房里的我的四嫂不免受到猪圈臭味的影响,喂猪的动静也干扰了她的生活。四嫂很不满意,就对四哥发泄不满,四哥多次劝她要忍耐,不要伤了和气。
  除了养猪,兄姐们还种菜。他们在后花园的草地上铲掉七八平米的草皮,刨松了土,种上了西红柿、黄瓜、鸡毛菜、毛豆,在花匠的指导下用竹子搭起了架子,用旁边的井水浇灌。兄姐们每晚轮值浇水。逐渐架子上的果实累累,有红的黄的非常喜人,果实摘下来如黄瓜、西红柿,兄姐们都自己尝鲜,剩下的再送到厨房做菜吃。
  小猪仔养到这么肥,兄姐们请管家到屠宰场雇来一个屠夫上门来宰猪,我跟着兄姐们不敢上前去看,只趴在过道的窗户上看。杀完猪,兄姐们不忍吃也不敢吃肉,当时家里二十多个帮工平时没什么肉吃,这下可打了牙祭。厨师把剩下的猪肉腌制起来挂在那里晾干制成咸肉。屠夫拿宰猪的钱和一大袋猪下水离开了我们家。
  宰猪动静极大,四嫂事后按捺不住自己的怒火,从屋里跑出来对兄姐们说:“你们不看我这僧面,也得看看老太爷的佛面吧!你们难道不知道老太爷的长孙、长曾孙是什么属相,竟在我窗底下大动干戈。”这时兄姐们才意识到原来四嫂的独子“方宝”,也是我们的侄子是属猪的,知道犯了晦气事,但也不能说破,只能心照不宣地道歉,这怎么能消四嫂的气呢?四嫂为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好在此后不久,大概是1946年6月以后,我的兄姐们先后到苏北解放区去了。这段经历让我的兄姐们初步体会到什么是劳动,什么是农业社会主义。在“大公馆”里养猪也成了我家的一段佳话。
  (作者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离休干部)
  责任编辑 章 洁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革命几十年风雨历程,付出了几代人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代价。其中,革命婚姻里的悲欢离合,严格说来属于革命人生的个人隐私内容。在此历史深处,总有一些疼痛的出血点,用什么态度和角度去探究对待之,考量着学术良知和道德品质。  “临时夫人”是一种带批判的传说  所谓“临时夫人”,是传说在革命队伍里,经由组织安排男女双方形成临时婚姻,女性充当临时夫人。这与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转入地下斗争状态,为了革命斗争
期刊
曾轰动全国,被称为“文革”后期三大小人物事件之一的“二丁”事件惊动过多位中央高层人物,公众也曾高度关注,这一事件起因是我们兄妹反对并揭发内蒙古乒乓球队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而遭严重打击报复以至殴打。这一事件的背后真相是什么?二丁后来命运如何?人们不得而知。钱江先生在《世纪》杂志2018年第4期发表的《 “二丁”事件和庄则栋的政治浮沉》一文曾谈及“二丁事件”的大致经过,但因未采访我们,无法全面反映整个事
期刊
王伯群,1885年出生于贵州兴义的一个豪族世家。彼时列强环伺,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群雄并起。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共和,以组织策划“护国运动”而蜚声海内外,一度被任命为贵州省长,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和交通部部长,直到1944年辞世,服务地方和中央,位居中枢凡30余年。  王伯群为革命纵横驰骋,奔走南北,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笔记、日记、书信和相关档案。笔者根据这些珍贵史料,略略梳理数则王伯
期刊
毛澤东晚年重读古书和所做的决策  从1972年末开始,毛泽东主席通过姚文元要我们(参加标注的学者颇多,复旦大学就有谭其骧、陈守实、杨宽、王运熙、章培恒、胡裕树、顾易生、邹逸麟、王文楚、徐连达等。标注稿由原上海市委写作组王守稼、许道勋、吴乾兑、董进泉、刘修明等联络,由朱永嘉、王知常审定)标注的古文和诗词文赋有100多篇,那时他眼睛有病,视力不行了,但还坚持读书。这些书目在《毛泽东年谱》中都按时间作了
期刊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继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后,在改革开放起步之初的又一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  《决议》起草工作始于1979 年11月,是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进行的。先由胡耀邦、胡乔木负责的起草小组写出初稿,在北京组织多次咨询讨论后,从1980年10月13日起,《决议》初稿交付给全国四千高干(主要是
期刊
摘要: 19世纪中期,帝俄采用先实施武装移民、后逼签不平等边界条约的手段,鲸吞我国东北边疆大片领土,由此改变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将以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为主要界河的东段边界线强加给中国。之后,帝俄政府继续使用各种手段对中国东北边疆领土加以蚕食和分割,两国边界争议与纠纷也因此而不断出现,而受损一方总是国力孱弱的中国。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其国内局势发生急剧改变,到20世纪20年代,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取代旧
期刊
华中一先生任复旦大学校长时,作为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我,照例是尽量回避直面尊者的。即便偶然相遇,亦仅叫声校长,点一下头而已。未曾想到,其卸任后,相互间接触会越来越频繁,于是也就随意起来。当然,我始终是尊敬他的,偶尔放肆一下,也不过是想调节一下气氛罢了。  记得一次在他办公室,办完正事后,他拿出一幅破损的绢本画给我看,说是清末民初无锡一位老画师的未竟之作。“画得不错,只是可惜了。”他说:“以前家里有这
期刊
1949年11月9日清晨,10架原中国航空公司飞机与2架原中央航空公司飞机,相继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所有人都以为这些飞机是飞往台北的,但脱离了塔台视线后,飞机却掉头向武汉方向飞去,最终1架降落北京机场,其余11架全部飞抵天津。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两航起义”。  11月12日,毛泽东致电祝贺——“中国航空公司刘静怡总经理,中央航空公司陈卓林总经理及两公司全体员工同志们: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全体员
期刊
1969年春至1973年冬,我正在宣化1605部队579团学生连接受农场的“再教育”,也不分配工作单位,更不可能画中国画。尤其是由于父亲李苦禅老人还戴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我的老师一辈如吴作人、李可染等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艺美院的著名教授们,也戴着这顶帽子,分别被以各种劳动形式批判改造,也绝对不许他们动笔作画。  但在1972年某日,忽然接到外交部服务局的公函,让我速回北京,协助父亲为国家的外事宾
期刊
摘要: 如何发起台湾战役完成中国的统一,是1949年下半年至1950年10月间中共中央和负责指挥台湾战役的粟裕努力要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三度拟定战役发起时间,即1949年10-11月、1950年春和1950年9月。台湾战役能否顺利发起,取决于陆军准备情况、海军和空军是否占有优势,以及对台策反工作是否顺利四个方面。尽管进行了全力的准备工作,但是所需条件仍不具备,特别是海空军建设仍然不足。另外,台湾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