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任务训练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_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双重任务训练对于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PD-M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PD-MCI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对照组在健康宣教基础上增加运动训练,研究组在健康宣教基础上增加双重任务训练(即运动训练同时执行认知任务).在训练前和训练12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单任务和双任务下TUG测试以评估PD-MCI患者认知功能、步行功能和跌倒效能.结果:训练12周后,研究组MoCA评分较训练前升高(P<0.05),2组MFES评分较训练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MoCA评分和MF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12周后,2组单任务及双任务TUG较训练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单任务及双任务TUG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重任务训练能够改善早期PD-MCI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和平衡能力,增强患者活动时不发生跌倒的自信程度,从而降低其跌倒风险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1例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排泄延迟的治疗实践,探讨个体化治疗措施,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甲氨蝶呤相关药物基因检测,利用药物基因预警存在的风险,根据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分析排泄延迟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解救方案.结果 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有排泄延迟和毒性增加的可能,甲氨蝶呤的剂量降低至标准剂量的70%并提前做好水化、碱化等应对策略,发生排泄延迟后,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药物基因、泮托拉唑、肾损伤等有关,积极进行水化、碱化的同时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动
肾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移植肾存活率的关键,但是免疫抑制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免疫抑制不足会增加排斥反应的风险,过度免疫抑制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由于术后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影响,移植受者发生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越来越常见.目前对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患者尚未有最佳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推荐,如何选择免疫抑制剂仍存在争议.该文深度分析肾移植常用免疫抑制剂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特别是对临床相关免疫检测指标的影响,并结合肾移植受者整体免疫状态的评估,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免疫诱导
目的 梳理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s)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特点,并对其进行风险信号挖掘与评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以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培塞利珠单抗、戈利木单抗5种TNFis为首要怀疑药品的GBS不良事件数据,对报告、患者、事件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风险信号检测,检出阈值为报告数≥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结果 共收集TNFi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慢性肾衰竭患者肺毛霉菌感染治疗的药学实践.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文献学习和药学工具检索,综合患者的经济条件、基础疾病、用药依从性、循证医学证据等,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局部使用两性霉素B的抗感染方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通过纤支镜下滴注两性霉素B较静脉治疗起效快,无复发,且节约经济成本.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慢性肾衰竭并肺毛霉菌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实施全程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有效干预和建议,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结合国内外发布的关于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等相关要求,依据现行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相关规定,以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风险管理策略为切入点,通过对临床试验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质量风险点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提出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策略在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效率,以期为其他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哌拉西林/舒巴坦(PIS,2 ∶ 1,4 ∶ 1)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SL,2 ∶ 1)对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对6319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大多数非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PIP的敏感率均高于50%[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沙门菌属外].TZP、PIS(2 ∶ 1)和CSL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
1病例介绍rn患者,男,62岁,体质量65 kg.因“确诊肺癌2年余,前胸后背疼痛1年余,疼痛加重2 h”于2020年12月26日人我院急诊.患者2年前确诊右肺低分化腺癌,行5周期化疗,近1年出现右侧前胸、后背部疼痛,呈持续性锐痛、伴针扎感,门诊予以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80mg,ql2h,氨酚羟考酮片1片,q12h,普瑞巴林胶囊75 mg,ql2h,患者服用依从性好(Morisky量表8分),但止痛效果不佳,有“剂量末失败”现象,具体表现为服用一次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约止痛8~10 h,此时患者常就诊我院急
目的:尝试将数字孪生(DT)技术应用于人体骨骼分析,探索人体骨骼DT体开发的框架及其关键技术.方法:针对人体腰椎骨骼,利用虚拟现实(VR)动作捕捉技术和传感器技术采集人体重要位置处的数据,将所得大量实时传感器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类、筛选、约简与计算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关键数据.通过人体反向动力学与生物力学算法对关键数据求解得到目标骨骼的空间方位信息与力学信息,将部分传感器数据与计算结果融合后对目标骨骼进行仿真模拟,得到目标骨骼的各种生物力学性能,并利用代理模型技术对未知姿态下骨骼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预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构建此类患者术后输血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股骨头坏死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23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60例,未输血组177例,术后输血率为25.3%.收集两组性别、体重指数(BMI)、麻醉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长、出血量等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而后利用R软件构建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
目的:探讨水中平板步行和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姿势控制及步态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择BrunnstromⅣ期及以上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于此基础上采用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于此基础上采用平板步行训练,均进行20min/d,5次/周,4周训练.治疗前后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支撑期时间比、摆动期时间比、步长比)、姿势控制量表(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PASS)、腹外斜肌、腹内斜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