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492195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而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的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呢?对此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一、 借鉴“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
  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来回答,学生的思维方式、范围都受到了限制,而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而当他们的思维产生困惑时,他们就会主动地与别人进行合作与交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整堂课就在学生讨论、探讨中进行着,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很枯燥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但如果兴趣没有发展成为稳定的求知欲,学生就不可能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产生理智感。
  二、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在学习初二《摩擦力》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他正清洗着高楼模墙,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当看完录像后,马上就有学生问到:“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绳子?”
  没等我开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
  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的动作,不象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
  ……
  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共识“是不要用很大力”,但紧跟着又有同学提出了新的疑问“那他为什么不会往下滑呢?”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趁势我展示了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我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最浓烈状态。
  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探究的欲望,也就有了探究的动力,而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这种探究动力长久的保持下去。
  三、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目前,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已经来到,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教师不只要教学生知道过去,尤其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并认清明天。
  如在学习“磁现象的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课后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这时我灵机一动,没有马上给出他们所想要的答案,而是趁势引导他们,教他们通过哪些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还做出一个决定,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写一篇有关磁悬浮列车的小论文,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学生交上了他的作品,我对他们所写的每篇论文都作了肯定,还评出了各种的奖,过后我发觉我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得更浓了。
  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
  当然当我们在大谈如何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活力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好信息让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还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能完成的,我们应把它跟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教学资源、社会事件,抓住一切时机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体验自己去领悟。例如我通过一段资料“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光。”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好好利用、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我从他们脸上看到了担忧,这则信息引出了他们很多的感慨,由此他们发出了发自内心的 “我们应为子孙后代节约能源”的感叹。这种教育方法比纯粹的说教有效得多,他们将忘不了这些数据,这段资料将伴随他们走上社会。
  总之,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得到体认。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论》 袁金华 江苏教育出版社
  [2]《江苏教育》 2002年第6期
  [3]《人民教育》 2002年第1期
  [4]《教育研究》“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
  [5]《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片版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观察在药理学教学中联合应用CBL与TBL教学法对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和医德修养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6级和2017级临床医学班级中随机选取两个班级做试验班级,实施CBL与TBL教学法;另设对照班级通过LBL教学法开展药理学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从掌握医学伦理知识、医患沟通和协作能力、医学人文关怀能力、职业观念和态度、职业道德五个方面比较
摘 要:新就业大学毕业生是城市创新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省市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新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引进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各主要城市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期在人才争夺战中取得优势。从当前来看,各项政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住房支持政策。基于此背景,文章从各主要城市针对新就业大学毕业生的住房支持政策出发,对政策进行梳理及比较,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新就业大学毕业生住房支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毕
2012年4月18日下午,应我院邀请首届国家教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博琴教授来我院在923T教室作了“以站讲台为天职”的主题讲座。我院副院长翟振东教授及相关处室领
摘 要:从汉代何休提出“弗者,不之深也”以来,关于先秦汉语否定副词“不”与“弗”的用法差别一直是汉语史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国语》否定副词“不”“弗”为研究对象,进行二者用法比较研究,以期对帮助澄清“不”“弗”的分歧问题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语》;先秦否定副词;语法功能;语义功能;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023-02  一、语法功能的比
目的:探讨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在肝内胆汁瘀积症孕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993年12月至1998年9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并接受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检查的ICP孕妇132例ICP组和同期随机抽取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进
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同时,更要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考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
2014年1月18日,浙商全国理事会举办新年首场活动,主题为“备战新三板:‘丑小鸭’变‘天鹅’”,40余家理事会企业参加了此次交流。
摘 要:为探讨全身抗阻力锻炼(TRX)对运动性腰伤学员的影响效果,文章作者采用准实验干预对30名运动性腰伤学员进行了为期20周的干预,最终通过对干预结果的研究论证,得出了TRX和传统组均能减缓运动性腰伤疼痛,但TRX疗效更佳的结论。  关键词:全身抗阻力锻炼;运动性腰伤;干预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询问受试者相关病史等基本信息以及疼痛的程度,最终选取30名
文章主要针对王如渊博士等《对我国失地农民“留地安置”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文中“留地产权应由集体所有转为国有”的观点和立论依据进行商榷,并提出安置留地应保留集体所有。
中国制造30余年的不几经历,铸造了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浙商以制造起家,以市场为导向,以外贸出口为利器,顺势而为,造就了今天蔚为壮观的浙商大军.但是,“几千万劳动力挤在产业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