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奋斗,别无选择《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读后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y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跨入2015年的元月,就得知金华居然出传记了,内心里着实为他捏了一把汗:这小弟,敢如此犯忌,不到半百就出版传记了,性子够急,胆子够大,步子够快!言下之意,还是一个词:担心。按照常规常理,不到七八十岁的年纪,谁也不会轻易出版传记等带有自传性质的文字,这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惯例,谁也不敢轻易触犯此类禁忌。然而,在我们云南作家群里,“跳”出了蔡金华来,他破了一回“前不见先例”的先例,至少我是被吓了一跳,为这件足以创造“先例”的事情。
  与金华相识多年,一直为他创造着“先例”的人生喝彩。多少作家、诗人正乐此不疲地“拿着工资写稿子”,旱涝保收挣外快的时候,他却勇敢地跳出狭隘的写作圈,以文化企业家的身份创办起了《风光·时代名流》系列杂志,并挂帅云南省政府研究室风光杂志社传媒舰队。多年来,该刊不遗余力、竭忠尽智地为云南的党政要员和企业家们做重点宣传,典型报道。他藉此而破蛹成蝶,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发展过程中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结果却比人们想象的要美丽的多,也崇高得多。有的人袖手旁观,幸灾乐祸地等待一种所谓的结果;有的人设障阻碍,以一些“合理”的理由羁绊他前行的步伐;亦有的人人云亦云,撒一些友谊之外的烂药。凡此种种,我均有所耳闻。
  是非功过,自有世人评说,我只是固执地认为:金华的奋斗经历体现了一种气质和风度,一种胸襟和魄力。多少人相对自私地为自我活着,活得小而实在,自娱自乐,没有太多风险,个体生命的质量倒也显得具有一定的色泽,只要不违法乱纪,就无可厚非,不讨人嫌。蔡金华与之相反,起落之间,掷地有声,这是让我着实敬仰的一个奋斗者所创下的近乎于神话的业绩。
  与蔡金华相处的几年时间里,一直觉得他是一位具备积极上进、奋斗拼搏品质的汉子,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具有牺牲精神的人,如果有人不肯定这样一个基本的前提,对他就会产生一些偏见和看法,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里,蔡金华是受过伤的人,心灵的伤痛和肉体的伤痛。心灵的伤痛,可以暂且不论,眼下那副罩着他的墨镜就是为了保护肉体的伤痛的,不了解这些细节的人,一定以为那是戴在他头颅上的一种“傲慢”。对于一个具有偏见和傲慢的人,人们是群而攻之的,想必蔡金华一定是遭遇过这样的“礼遇”的“傲慢者”。
  在我写下这个读后感的时候,我也是有疑惑和担心的,而我又是一个自觉自愿的阅读者和书写者。段平、官玉华两位仁兄能够为蔡金华立传,难道我就不能拾起点勇气在这部传记外,发点声、说点感受呢?蔡金华毕竟是一位奋斗过的人,一位创造过的人,一位饱经人生磨难和享受过生命高品质的人。或许,有人会认为蔡金华巧于用了一些生命过程中遇到过并与之合影留念的要人名家,以为那是“拉虎皮做大旗”。这样认为的话,一定是偏执和断章取义的。他所拥有和经营的《风光·时代名流》杂志,每期要采访、书写和宣传好几位“名流”,这样的经历自然而然就会留下“合影”的良机。
  阅读,就是深入了解主人公的有机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有幸走进蔡金华的家史、成长史和奋斗史里,与他相关的一切就如一个个鲜活的画面直奔眼底,也直奔我的内心深处。一个敢直言“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人,这话既是誓言,也是号角。他是一个被哥哥供养读完大学的穷学子,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除了奋斗,他又能怎么样呢?
  正如陈忠实先生所肯定的那样:“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百折不挠,是百炼成钢的蔡金华。”
  “除了奋斗,别无选择”。阅读《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我记住了蔡金华的这句话,也必须记住他的这句话!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保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彝族诗人。就读鲁迅文学院第四期高研班。
  作品多次被译成彝、蒙古、维吾尔、景颇、傣、傈僳、藏、朝鲜文发表。先后出版诗集《生命线》《我从哨位走来》《口令之上》《红土之上》《公仆本色》和散文集《橄榄鸽》《同路人》等7部。主编报告文学集《云岭哨兵》(云南民族出版社)和《战场静悄悄——武警缉毒缉私篇》(军事科学出版社)2部。
  作品散见于《十月》《人民文学》《民族文学》《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报刊杂志。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从卖资源到卖产品,从卖产品到卖品牌,3次参展南博会,几乎浓缩了曲靖市3年经济社会发展。此次南博会曲靖贸易馆突出电商、“互联网+”主题元素,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概念全方位凸显。除电商版块外,高原特色农业、新型工业两大版块都突出了“新”字,充满新意,展示了曲靖新形象和高原特色农业与高精尖科技并行发展的产业特色,代表着曲靖市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在第3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
期刊
入刊理由: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它千姿百态的山光水色,人类的智慧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积淀下独特而缤纷的文化和风情。潺潺流淌的水,仿佛是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走进坝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每个场景都会让你想起陶渊明的诗文,每一个画面都会在陶翁的字里行间找到注脚。  坝美,壮语,意为“美丽安静的坝子
期刊
入刊理由:  云南是旅游大省,要使生态旅游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支撑。虽然云南生态旅游立法起步较早,但仍然在法律完善及执法、监督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提高云南省生态旅游法治程度,保障云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人们应该在开发和享受自然的同时尊重和保护自然,使青山绿水长存。  云南省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之美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云南境内,有着三江并流
期刊
建设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关联方方面面。完善民族文艺法规体系应提上日程。就此,我就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计划等提出如下建议:  制定《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民族政策和法规以及制度,在相关民族地区的发展政策和法规以及规划中也鲜有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注和重视。忽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独特性和脆弱性,而过于重视经济发展的战
期刊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向心力、亲和力的源头活水;是民族不畏艰险、团结奋斗、科学创新的精神力量;是民族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团结是宝,稳定是基,发展是本。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云南边疆稳定与发展、成为面向南亚东南
期刊
云南要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就必须继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技术文化的扶持力度,尽快缩小差距,才能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实现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中共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云南八个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问题非常重视,扶持力度很大。十二五规划专门列入国家和省里的计划,扶持的力度相当大,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很大。
期刊
入刊理由: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卒,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中国茶文化历史悠长,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云南是中国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唐代陆羽的《茶经》开宗之句“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直接指出茶树的起源地为南方,而这南方后经
期刊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延续的血脉。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多姿多彩,是云南民族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的资源库,它蕴藏着难以估量的文化资本。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民族的文化建设不仅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了各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觉性,使各族人民保护、学习、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意识蔚然成风;同时,还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初步形成了费
期刊
入刊理由: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有生命。” 云南民间手工艺术传承人、艺术家扎姆·军以粗犷抽象的线条铸就一张张形态各异的面孔,展示了云南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欣赏到其作品的人,不仅看到了作品本身,还能切实感受到其中所传达出来的原始力量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015年6月6日下午三点,在一阵激烈的鼓点声中,“扎姆·军自我复制之面具油画作品展”在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拉开帷幕。参观
期刊
2015年6月9日14:00,《风光》杂志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民族工作、民族研究、民族理论、民族关系、民族艺术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创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言献策。  “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指出要把‘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云南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把‘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今天,《风光》杂志请各位专家学者拨冗参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