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a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玺谓之印,古时通曰“玺”。玺从土从金(秦统一后为“玉尔”),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古有言:“石之美者为玉。”这方石通体赤金色,石形周正,纽部似虎首。按规制,皇帝、皇后的玉玺才能“纽用螭虎”,如此这方石藏者名之以“玺”,“石”至名归。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玺也好、印也罢,都是身份的外延,见玺如君临、见印如面。“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数年前读《十翼》之《文言》时恰逢美展中携誉而归的中学同窗,宴席中,得意之士求字,知我颇有酸腐之气(其实自我感觉也是,哈哈),得同窗指令命词,姜女才尽,恰逢研读乾之九三“终日乾乾”和坤之六三“含章可贞”,搅和一下便有了:含章立诚,以信居业。想来与此石(玺)颇有同声同气之意。玺之与国,印之与身,诚信根本,立国立身。润身淑世,即济当下。
  与藏者张先生沟通得知此石是左旗碧玉。印象中碧玉硬度堪比蜡石,是硅质石之王,质坚而肤细润,出形者甚难。且上方似圆,下部近方,天圆地方,乾坤与共,朗乾厚坤,健之顺之,主宰承载,再叹造化。另形之以玺,周身披赤金色。只能三叹了(重要的事说三遍)。
  石之位:此石色泽金红,周身无杂,纯粹明净,红色五行属火,奇石凡属土类,宝玉类归属于金,如此火、土、金五行顺行,命理以火土金为喜用的尤喜藏之。此石合乾坤于一体,又呈“宝玺”形态,祥物自不必说。放之吉位,自然祥和。
其他文献
① 收藏:付国冰 电话:13320139114  题名:【岁寒三友】  石种: 江西潦河石(组合)  ② 收藏:俞金荣 电话:13514838610  题名:【万佛归宗】 石种: 筋脉石  ③ 收藏:王文瑞 电话:13902475816  题名:【吉祥】 石种: 戈壁石  尺寸:12×5×5cm  ④ 收藏:宁绍鸿 电话:15883585668  题名:【蓬莱仙境】 石种: 黑草花石  尺寸:32
期刊
石头的玩赏艺术在二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常见组织、团体于进行评比时产生许多疑义或者纷争,个人认为经常是在“艺术性”及“稀有性”孰轻孰重的认知上产生分歧,至于怎样的判定才较能消弭争议呢?我想“务实”一点地去看待石的“价值”,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物”的玩赏通常会以真、精、稀、美这四大因素判断“价值”,真假与否的重要性不必赘述。“精”除了代表该物的精致度外,更需判定是否为该时代或该领域的精品;“稀”
期刊
内蒙古蒙天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盛魁。主要经营、销售优质九眼石页岩原石和天然蒙天珠及相关饰品等。  天然蒙天珠(九眼石页岩)作为宗教圣物由来已久。盛世收藏,近年来,随着蒙天珠(九眼石页岩)的发现和开发,天然蒙天珠(九眼石页岩)逐渐开始被人们喜欢、佩戴和珍藏。  内蒙古蒙天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天然蒙天珠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公司之一。而在几年前
期刊
如同浑金璞玉,瑟琼斑瑄,琬琰耀目,膏脂欲滴。这是此石给观赏者的第一印象。  石肤上缀繁不乱的绣锦彩缬,灵气缠绕,动静有神,浓淡相间之处,隐约可见枝干虬劲,细理入微。可是黄橘丹荔,燃柿霜枫?  灿灿的红色,表现了金叶的足赤,而那斑驳凹凸,又仿佛刚浇铸未经锻打之胚形。  越王尊贤,铸金像以敬范蠡;杨震辞金,言四知而显廉明,笑崔烈以钱买官,人皆恶其铜臭;叹秦嫂不敢视叔,自言畏其多金。  以铜为鉴,可正衣
期刊
顾默修,影像艺术家,旅法多年,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业余爱好收藏。  毕减索者,盖毕加索创作后期由繁而简,由绚烂而至平淡之意。人生由做加法,而至做减法,赏石亦是如此。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梳理了古典赏石的几种样式,在这一期中,我们来谈一谈古典赏石的表征。  表征的范畴  今天,在赏石界,提到“瘦、皱、漏、透”这四字真言,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每一个玩石头的人来说,这四字真言都是必经的洗礼。但
期刊
一个土豪朋友兴致勃勃,来看我的石头。“哦,这是个老头儿坐在那钓鱼”,“这个好,是个美女”,“那是个小树林,还有条路”……朋友悟性好,不少石头都“看懂了”。我不由得感叹,以这水平入石市,花个千八百万,不就又一个“大师”诞生了!朋友也越发得意,在我的石头们面前指点江山,脸上挂着“你们所说的博大精深也不过如此”的笑容。  “石头是发现的艺术”,真是句极有包装水准的话。毕竟先贤说了“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期刊
奇石连环画
期刊
1990年夏天,台湾教育厅福利会总干事赖智民对我说:“教育厅每年暑假都会为教师举办暑期活动,可是我们已经没有什么新奇项目了,想请您来替他们办个觅石活动,您说怎样呢?”我一口就答应了,并立即着手写出了计划书:周六上午报到,下午上课,晚上联谊,第二天觅石,第三天欣赏、研讨,然后是惜别会。计划聘请讲师,决定上课、住宿地点、准备两部车、预定名额80名……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便开始报名。没想到活动一公布,立
期刊
欧冶子得玄黄石九百九十九方,取第九、第四百九十九、第九百九十九三方,三年剑成,玄黄石封存。大宋绍兴二十二年,朱子上湛卢北岭,寻得玄黄石九百九十六方,皆过火成釉。朱子垒玄黄石筑湛卢吟室。翌年,朱子赴任,石室抛荒湮没,又经年洪水,崩于冷泉崖下,入湛卢河……  黄白黑又去清凉寺,上回观荒长老给的名单,第一个上山找玄黄石的,是他最陌生的人,西汉初年的无诸。作为越王勾践的后裔,无诸经营闽越国,率闽越人参与秦
期刊
既不需要人工书写,也不需要人工镌刻,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书法意味的汉字或线条构成,也就是说是长在石头上的书法。  一开始想用“石头上的书法”这个题目,后来感觉这个概念太模糊,涵盖面也太广,比如,历代名家碑刻、名胜古迹题字、墓志铭,还包括当代人建造的现代碑林等等都属石头上的书法,但这些都是人工书写和镌刻上的,不是我要表达的范围。我要说的既不需要人工书写,也不需要人工镌刻,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书法意味的汉字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