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第一山——崆峒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崆峒“山川雄秀,甲于关塞”。相传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所以道家又称它为“道教第一名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平凉城西,距城15公里。北依关山,南望太统,背负笄头,面临泾水。山高约670米,大小山峰数十个,主峰是马鬃山,海拔2 025米。最高峰是垂珠峰,也叫翠屏山、倒插石、香山,海拔2 123米。崆峒南与仰驾山相望,中间峡谷叫前峡,泾水流出,水声如弹筝,故又名弹筝峡。北与马屯山对峙,中间峡谷叫后峡,胭脂水流出,也称胭脂川;胭脂水在崆峒前山汇入泾水。崆峒山自然资源名胜古迹保护区30平方公里,目前主要游览区面积8平方公里,名胜古迹有120余处。
  全国山名崆峒者有七。古今史学家、地理学家公认的真崆峒便是平凉的崆峒。崆峒山,考于古籍,著录甚早,但名称不一。尝见于古籍的空桐、鸡头、开头、 屯、牵屯、薄洛,都指的是崆峒山。
  天下名山属僧道。崆峒山释道两教并存。道教源远流长,佛教约始于北魏。宋元两代佛教兴盛,到了明代,由于平凉韩王太妃极力提倡道教,在崆峒山大兴土木,营建庙宇,铸造铜像,并将问道宫辟为“道教十方常驻”,道教势力空前发展,崆峒山成为我国几大道教基地之一。崆峒山的古建筑,据称“秦汉时已有”,但史无记载。据《崆峒山志》载:唐代明慧禅院开山祖师仁智在崆峒山创建丛林,唐太宗曾御赐田宅,由此可知崆峒山建庙历史已有1 300多年。宗教活动最盛时期,有琳宫梵刹42处、房屋650余间。
  崆峒山,在清同治年间曾遇兵燹之祸,寺观多在战火中焚毁。山上的建筑,大都是清末和民国初年修建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崆峒山的文物古迹又蒙受了一次毁灭性的灾难,损失极为惨重。近年来,已着手修葺山上建筑,崆峒山将成为陇东的旅游胜地。
  
   崆峒山色天下秀
  
  崆峒山是沿古丝绸之路出关中后的“西来第一名山”,素有“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崆峒山林木茂盛,峰奇石怪,山势磅礴,雄伟秀丽,既有北方之雄,又兼南方之秀,风景优美。山上有月石峡、羽仙峰、定心峰、千丈崖、插香台、棋盘岭、绣球峰、莲花台、归云洞、黄龙泉、丹梯崖等名胜。秦汉时,山上已有庙观建筑,以后历代都有修建,琳宫梵刹遍布诸峰,道院尤为兴盛,原有古建筑八台、九宫、十八院、四十二处观宇。绿树掩映下的危崖断壁上,几乎无不点缀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红柱绿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崆峒山下有泾河萦绕,河水像一条白练,穿山越谷,奔腾向东,前人称崆峒得泾而势愈雄,这泾河就是《诗经·谷风》中所说“泾以渭浊”的泾水。
  崆峒山的雾是很有名的。清晨,一片白雾茫茫。那如烟如云的雾气缓缓流动,轻轻升腾,时聚时散。雾海间,奇峰怪崖,飞檐亭阁飘浮半空,隐隐约约,朦胧缥缈,好似海市蜃楼。人在山上,好似在一片飞絮中,曾有山僧在大雾迷漫的窗前即景生发,吟出“补衣时剪飞来絮”的佳句。崆峒山上树木葱茏,迎风起伏,好似绿波荡漾的林海涛浪,富有诗意,千仞峭壁上,松柏傲然挺立,青翠欲滴,四季常青。重峦叠嶂间桐林万顷,秋日照耀下,层林尽梁,一山红叶,绚丽壮观。各种鸟雀,婉转啼鸣。整座山朝晖夕映,气象万千。
  崆峒山的道路蜿蜒曲折,四周悬崖壁立,峡谷幽深。高高的绝壁上刻有“崆峒仙境”四个大字。登上中台,可以看到东、西、南、北四台,一个台也就是一座峻峰,有名的九宫、十二院等庙观殿阁主要分布在这五台上。殿宇里供奉神像,四壁大多绘有壁画,中台舒华寺后的凌空塔,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塔身呈八角形,高七层,置身海拔1 800多米的中台,在10来丈高的塔顶眺望四方,颇有一种坐看云起、卧听鸟鸣的悠然乐趣。东台的玄鹤洞下临深谷,悬空千仞。民间相传,尧时洞内栖息了两只玄鹤,鲜红的头顶,雪白的羽毛,金黄的长腿。当年广成子为黄帝释道授秘,两只玄鹤也闻道成仙,成为“空谷灵禽,千秋万岁”的神物。每当灿烂的阳光照红崆峒山头,射进洞内时,仙鹤就迎着朝阳,悠悠然翱翔在山峰上空,超逸脱俗,器宇不凡。
  从朝天门出发攀登天台山,一路上坡,一程陡似一程。眼前,林木蔽空,翠峦重叠;脚下,青苔铺径,巉岩嵯峨。山路纤如羊肠,回旋如螺,千折百转,经药王洞、玉真宫、南崖宫、玉女洞,在幽谷绝壁中蜿蜒穿行,直至一座绿叶掩映的临谷石崖。游人至此,面壁而立,颇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然而绕过石崖,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架巨大的石梯凌空而立,左右石峡壁峙,危岩夹耸,仰视上空,视线可及处,仅仅蓝天一线而已!前人有诗描写石梯说:“一寸尽一步,天门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据梯端石碑记载,石梯建于唐贞观年间,名上天梯。梯长80余米,宽2米左右,由长方形石条垒砌而成,重重叠叠,共370余级,向上直通九天云霄,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上天梯。梯两旁有铁柱铁链,借此攀登峰顶。
  上天梯中段的峭壁上有“黄帝问道处”石刻。登上天梯后,经磨针观、飞仙阁、白虎殿、灵官洞,前面就是天台山绝顶。绝顶上的太和宫殿宇楼阁富丽堂皇,构成一组好似帝王皇宫般的古建筑群,气势雄伟壮观,俗称“隍城”。殿堂内塑像精美,周围绘有大量彩色壁画,颇具清代“扬州八怪”的画风。宫中保存的元代重修《问道宫碑记》记载了问道宫的兴衰历史。站在绝顶,眼界顿开,心旷神怡,各处胜景,尽收眼底。南边有雷声峰,直插云际,据说雷雨季节,雷声大作,震撼千谷,犹如天崩地裂,令人胆战心惊。北边的垂珠峰圆石累累,状如满月;香炉峰上平下细,兀立山巅;蜡烛峰如柱冲天,昂然挺立……细细辨认,形貌都酷似其名。遥望山外平川大地,公路如丝,河水如练,宛如从飞机上鸟瞰地面一般。身在崆峒山,向上,似可伸手摘星斗,吐气接太虚;向下,云气绕翠峦,一览众山小。
  山有树而妍,林因水而翠。崆峒山群峰竞秀,林深似海,峰峦林海之间云蒸霞蔚,乱云飞幻。《封神演义》将其列为天下十二仙山之一,山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了仙桥横跨、月石含珠、中台宝塔、天门铁柱、广成丹穴、春融蜡烛、凤山采雾等12个景点和胭脂川、五台、弹筝峡、绝顶、香山、凤凰岭、月石峡七大风景旅游区,成为道教的人间仙境。
  
   道教第一名山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到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据《史记》记载,黄帝常游天下名山与神相会,百余岁得与神通,有龙垂胡髯来迎,“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他曾“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崆峒,登鸡头”。《云笈七签》说西王母派玄女授兵符给黄帝,帮助他攻打蚩尤。黄帝战胜蚩尤后去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得道升天后成为五天帝之一,居中央之位以主四方。《庄子》亦称:“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广成子是传说中的道家仙人,隐居在崆峒山石室中。黄帝听说他精于至道,修养有法,便专程去讨教治身的要道,广成子告诉他:“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并送他《自然经》一卷。由于古籍经典记载了这段传闻,千百年来,崆峒山不仅是西北的道教胜地,而且还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道教发祥地。
  黄帝问道宫在崆峒主峰天台山上,始建于汉代,历代续有增修,曾被辟为“道教十方常驻”。明末宫毁,清康熙时重建,取名太和宫。宫后有王全真阁,供奉河南道人王道成壁像。相传王道成在明成化年间游居问道宫,后修炼成仙。
  宗教都有自己的理想境界与追求,道教主张和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两重的,第一是在现实的世俗世界上按道教教义建立一个理想的王国,即一个极大公正、和平的世界,人人都安居乐业,竟其天年,世界上没有水旱灾害,没有战争疫病。这种理想,在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太平经》中讲得很清楚。另一种理想境界是超脱现实的“仙境”,得道成仙就可以外生死,极虚静,超脱自在,不为物累,在“仙境”过仙人生活。道教的“仙境”并不完全指渺茫的天国,也指一些风景秀丽的境地,如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等。道教认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是一件乐事,强调乐生、重生,鼓励人们至少要争取竟其天年,追求长生不死的最高理想。道教的成仙不是说人死后灵魂升入“仙境”,而是说人可以长生不死,可以和凡人生活在一起当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去超脱自在。道教的崆峒仙境屹立在天地之间,山门洞开,天梯高悬,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凡人在山中也好似沾了仙气道骨,有一种飘飘然遗世独立、浊念顿消的感觉,真是风光这边独好,值得一游。
  
  几经劫难的文物古迹
  
  崆峒山自周秦以来,经人工开发,历代修建庙宇,开辟名胜,使之集存了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然而,在清朝末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崆峒山几经劫难,文物古迹几乎损失殆尽。 据有关史志记载:崆峒山,在唐代有四大建筑,即滹陀寺、轩辕宫、问道宫和上天梯。宋代建造了舒花寺、法轮寺、真武殿、会景亭、参云亭。金代大安年间铸万斤大铁钟一口。元代修建了宝庆寺、水陆殿、眺丰亭,重修了问道宫。明代,平凉韩王发动群众在崆峒山大兴土木,因山度势营建庙宇,铸造铜像。清代及民国续有修建。昔日,中台一带兰宫桂殿,鳞次栉比,气势嵯峨,十分壮观。隍城也是一片宏大的建筑群。太和宫顶全是铁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犹如皇宫。问道宫是由大殿和亭台楼阁组成的建筑群,宫里有历代文人墨客的真草隶篆题咏笔迹及山水壁画,加之环境幽静,使人感觉庄严肃穆。至于各庙宇的木雕石刻、古书字画、圆碣方碑、铜瓷供器,各种经卷、金玉珍玩等各类文物,不可胜数,称得上一个文化宝库。可惜这些文物古迹,有的被拆,有的被劫,有的在1958年被入炉“大炼钢铁”了。
  如今,山上比较重要的文物古迹有:凌空塔,为平面八角形数阁式七层砖塔,高约22米,万历十三年建;石经幢,为平面八角形,高近2米,北宋建中靖国年刻制,塔和幢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隍城的太和宫、灵宫洞、老君楼道教故事壁画,雷声峰九米殿石坊,以及问道宫的元代《重修问道宫碑记》碑,已被平凉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述文物保护单位,可资游赏和研究。另外,还有在“文革”中平凉文化馆抢救的60余尊铜佛像,一通左宗棠送给山上的《玉碑赞》玉石碑,明代襄陵王献给太和宫的直径1.18米、重数百斤的“背光”铜镜,一个重数十斤、造型和工艺十分精致的玄武,平凉韩王献给太和宫的大铜鼎以及其他文物,现都存于平凉市博物馆,供广大群众、专业工作者鉴赏和研究。
  近年来,甘肃省内外广大人民群众集资维修了不少文物古迹。1983年,平凉县组织人员对崆峒山上文物古迹进行了调查,并采取措施,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还编制了维修崆峒山的建设规划,为今后开发、建设崆峒山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去年以来,武平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机制,着力推动审议意见的落实。交办机制,审议意见由过去书面送达改为面对面交办。公开机制,对审议意见的主要内容、办理审议意见的进展情况,通
机场工程的质量会受到工程管理的极大影响,所以在机场工程施工中需要考虑到工程各个方面的特点。当前的机 场建设工程管理技术处于持续创新的状态中,在机场工程项目实施中不
进一步完善以海空港口为枢纽,以铁路海运为主通道,以公路为网络,以内河为辅助的海峡西岸综合物流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推动有关部门创新机制。推进口岸通关、区域口岸合作,加强海峡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8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1例用西药联合冠心舒通胶囊治疗。结果:两组LVEDV、LVESV、Fi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
对水轮机调速器的液压系统的运行原理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其常见故障的原因。根据水轮机调速器的液压系统运 行故障的原因,找出其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有助于提高水轮机调速器中
【案情】农民李某、林某夫妻在一次车祸中不幸死亡,留下10岁儿子李林。李林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已去世,除舅舅外,没有亲属朋友表示愿意做其监护人。于是,经李林户籍所在地的村委
政府预算是由政府编制,经由国家权力机关按一定的法律程序审查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收支计划。加强预算审查监督,是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审查和批准本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煤矿工程也蓬勃发展起来。不同的瓦斯排放技术出发,利用理论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全风压通风排放、局部通风机通风排放、智能型自控设备排
我们的血管是如何应对高压工作的呢?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研究人员通过重复伸缩的动脉内皮细胞试验,告诉我们其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