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美食博物馆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UNFOLDESIGN聿几空间为小米总部打造的“MI Eatery Museum美食博物馆”作为升级版的员工食堂,该项目通过精品餐饮+多元环境的模式,在统一的设计语言下,实现了跨餐饮品牌SI(STORE IDENTITY)的融合,呈现出一个集高品质就餐、聚会、待客的空间。
   “食堂”,作为企业办公环境的一个附属功能载体,如今在满足员工用餐的基础上,承载了更多的趋势与意义。UNFOLDESIGN聿几空间为小米总部打造的“MI Eatery Museum美食博物馆”即表达了这种职能空间的创新。作为升级版的员工食堂,该项目通过精品餐饮+多元环境的模式,在统一的设计语言下,实现了跨餐饮品牌SI(STORE IDENTITY)的融合,呈现出一个集高品质就餐、聚会、待客的空间,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更多样化、更精致的选择;同时,小米总部美食博物馆也面对公众开放,体现包容性和亲和力,让入驻的餐饮品牌实现更多获益。
   “MI Eatery Museum美食博物馆”坐落于整个园区的地下一层,与普通员工食堂一起,串联起几栋办公楼。开放式的下沉庭院作为“MI Eatery Museum美食博物馆”的入口之一,带来了充足的自然采光;另外两个入口分别与电梯间、普通员工食堂相通,优化就餐动线。“博物馆”的概念,通过圆弧构形、回形通道与窗口式档口引出,以此呼应小米品牌Logo设计元素;色质上,UNFOLDESIGN聿几空间运用带有电子产品记忆感的“白色”,作为环境主背景,结合米灰色、温暖的木色调和少量具有未来感的金属元素,营造出一个简洁自然,充满关怀的就餐环境。
   室内主入口处,由镜面不锈钢打造的弧面形象墙,巧妙的扩张了视觉,化解了相邻区域的窄间距缺陷,塑造出“博物馆”的第一印象。弧线设计元素由此展开,dubujib豆腐家、寻味香港、KFC、村上一屋4家餐厅如同艺术品般,被“镶嵌”于长条状的弧形盒子内。所有餐厅的位置均贴墙设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空间的完整性,以便规划不同形式的就餐区。为了平衡就餐与休闲氛围,UNFOLDESIGN聿几空间采取了五种就餐布局,分别为:弧形吧台区、十字圆桌区、多人位卡座区、灵活半封闭区和包厢区。
   其中,弧形吧台区与主入口相邻,引入了“快闪厨房”的概念。它的一端配备水槽、烟机与操作岛台,另一端为落座区,企业员工可以在这里不定期的尝到不同餐饮品牌带来的快闪美食,也可以自行举办小型美食制作派对。相比之下,正对下沉庭院入口的十字圆桌区,则更注重“小组效率”和“氛围感营造”。卡座+圓桌+单椅的组合形式,非常适合3-4人的工作小组一起用餐,“十字形”的卡座与球形顶灯的设计,塑造温馨感。
   不远处,良好的采光透过落地窗进入室内,多人位卡座区借助“回”形布局设计制造出一片“植物绿洲”。这个区域可用于20-30人的大型聚餐,两端的长桌专为举办团队活动而准备。在它的旁边,为了满足就餐时简单的待客及洽谈需求,灵活的半封闭就餐区被安排在最末端,UNFOLDESIGN聿几空间利用可移动的“滑轨阳光板”作为隔断元素,从造型质感上呼应了办公楼建筑体的特点,这些阳光板既保证了透光性,又能在必要时通过推拉实现分隔、闭合空间的作用,为人们制造了更多的停留机会,让员工能够在此用餐、休息得更久一些。
   UNFOLDESIGN聿几空间打造的“MI Eatery Museum美食博物馆”,集成了人性化的就餐体验、便捷的全区域电子点餐、新鲜有趣的饮食业态等,在概念与标准化之间寻求平衡,展现了企业端更便捷化、更优质的精品食堂趋势。
其他文献
【活动背景】   2013年8月中国工程院开展的重大咨询项目《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启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担任项目组长,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担任副组长,组织近20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分为10个课题组,历时两年,在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咨询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2015年2月,創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提升创新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院校应紧跟时代需求,快速将科研转化为成果应用于社会,为服务社会献计献策。文章以山西大同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剖析在大同城市转型发展文化旅游融合产业背景下,探索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从民俗文化、艺术欣赏、宗教信仰和怀旧风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产学研教学是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文化旅游
期刊
【关于光华龙腾奖】  光华龙腾设计创新奖(简称光华龙腾奖)系由光华设计基金会于2005年设立,以“扶持设计人才成长,推动设计产业发展”为宗旨。2011年10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成为中国设计领域第一个人才表彰国家级奖项(国科奖社证字第0223号)。  评选人物之贡献  评选核心标准:以设计为手段,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做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  行业覆盖之贡献  针对建筑
期刊
摘要:剖析如何在工学商一体化项目制课程实施过程中打通“商”的实现路径,培养学生商品设计创新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实施中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痛点“商”的分析,以《礼品系列化设计》课程为例,从优质真实项目的选择、多导师教学团队组建、设计环节中“商”的落实三方面剖析课程如何对“商”的环节进行实施。工学商一体化项目制课程实施过程中打通“商”的实现路径的要点。对其他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项目制课程
期刊
紧紧围绕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重点工作,突出赛事活动主题,切实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作品征集方向及分类(2020)】   本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设产品设计组、概念设计组和产业设计组三个组别。   产品设计组   面向已量产和已开发产品,分为8个类别,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类、绿色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国人的切身体验在被不断改善,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崛起。“体验”逐渐上升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如何设计体验模式并建立可感知的品牌价值是赋能商业创新的核心。本文以小罐茶为例在体验思维框架下展开小罐茶在“人”、“价值”、“可持续”三个维度下的下品牌体验设计模式及建立品牌价值感知策略的思考。总结出品牌体验设计的思维模式与品牌价值创新的实践路径。该方法可为国内地域
期刊
摘要: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需要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根据地方经济的人才需求特点,结合嘉兴学院自身实际,探索如何积极发挥地方性高校区位优势,依托当地产业集群及校内外各种资源,推进服装设计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提升了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水平。此研究可以为设计类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应用型 人才培养  中国分类号:G642  
期刊
“金点设计奖”(GoldenPinDesignAward)在1981年创立于中国台湾,现由“台湾设计研究院”(TaiwanDesignResearchInstitute,TDRI)辦理奖项与策划颁奖典礼及相关活动。2014年起开始走向“全球华人市场最顶尖设计奖项”的新定位,为华人设计产业取得发言权,并自2015年起,金点设计奖品牌针对不同目标族群分设“金点设计奖”、“金点概念设计奖”及“今点新秀设
期刊
摘要:研究高校文创产品开发流程,探索构建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与研发体系。文章对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与研发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法对高校文化内涵和可开发元素进行分析总结;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梳理文创产品开发思路,从高校文化元素符号提取创新、文创产品开发类型、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文创产品设计与研发流程,设计具有高校特色的文创产品。文章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背景下高
期刊
摘要:构建基于环境设计专业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產学研的综合能力。产业化运作为驱动,团队式指导为指引,协作式学习为支撑,实践型科研为提升,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融合产、教、学、研一体化。构建基于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明确实践项目整体教学内容,实践项目教学过程阶段,项目团队人员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实践项目教学是课程教学的补充,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