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预言: 30年后吃不到巧克力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tu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英国专家给吃货们带来了2018年第一个噩耗: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树越来越难以生存,30年后可能就没有巧克力吃了!为此,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展一场巧克力保卫战!
  可可树受温度影响极大
  可可树只能在低于南北纬20度的地区生存,还需要在湿度较高降水丰沛的地区才能保证长势良好,产量充足,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可可树都可以提供巧克力原料。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全球变暖的走势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的话,30年后全球将普遍升温2.1摄氏度,别小看这一变化,那对可可树来说是灭顶之灾。
  随着温度的逐年升高,土壤和植被中的水分也会一点点被“榨干”,可可树将无法在原来的地区生存。预计30年后,可可树种植区就不得不为了躲避高温而迁移到海拔几千英尺的高山地区,去和本在那里被保护着的野生动物抢夺阳光雨露,随之而来的则是可可树的产量大幅减少,甚至灭绝。
  “世界可可豆银行”面临赤字
  科特迪瓦和加纳是可可豆的主要出产国,因此又被称为“世界可可豆银行”。据统计,科特迪瓦和加纳的200万个小型农场为全球提供了近60%的可可豆,每年出口的300万吨可可豆支撑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巧克力市场。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可可豆的产量和库存都在迅速减少。而与此同时,全球市场对巧克力的需求正在大幅增长。
  一项名为“巧克力造成的破坏”的研究显示,西方普通消费者平均每年会吃掉286根巧克力棒,这相当于十棵可可树的产出,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巧克力消费大军。总部设在伦敦的研究公司哈德曼农业公司的道格·霍金斯说,今年开始,我们将面临每年最少10万噸的巧克力赤字。
  科学界一直在努力拯救巧克力
  目前,全球超过90%的可可作物是由私营小农场生产的,生产效率低下。霍金斯说,使用精耕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可可豆的产量,但这并不能治本。
  针对这种情况,全球巧克力巨头玛氏公司已经开始和加州大学植物研究团队合作,希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得可可树能够抵得住未来更加炎热干旱的环境侵袭。据悉,这项实验由韩国裔科学家带队,争取对植物DNA进行精确修改,使之适应更复杂的气候。如果试验成功,不仅可可树能够受益,其他受气候影响可能减产的作物都将免去烦恼,广大贫困地区因为植被减产出现饥荒的概率也能大大降低。
  (综合 辽宁卫视、《解放日报》)
其他文献
一、对虾疾病发生的概况 世界养虾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1992年养虾产量约75万t;我国养虾业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1988年产量达20万t,居世界第一位。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
南美白对虾原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是北美和中南美洲的重要养殖虾类之一,也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虾类之一.我国南方省份近年来引进该品种养殖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该虾甲壳薄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提高协商民主的效能,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必须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机制,增强政协参加单位和个人的民主协商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