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微课应用有效性评价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che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地理微课应用的现状,以当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实践微课应用教学,设计课堂学习自我评价和学业质量评价,探讨如何提高微课应用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微课应用;评价
  一、微课应用教学的现状
  微课应用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应用教学有其重要作用。
  1.微课应用教学环节与意义
  (1)课前预习,新课导入
  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为新课做好准备。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微课,可以用于导入环节。
  (2)突破重难点,延伸扩展
  教师对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后一起观看微课。引导学生总结教学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点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微课教学中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
  (3)知识巩固,查漏补缺
  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章节知识。地理知识章节内容看似独立,实则也有关联,学习起来也不容易,可以设计知识归纳与总结的讲解微课,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加深理解,融会贯通。
  2.微课应用教学中有效性问题
  (1)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
  目前部分微课质量欠缺、方式单一、课上课下应用时对学生缺乏管理是微课应用教学有效性低的主要表现。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评价是微课应用教学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评价,可以了解到学生认知水平的程度和差异,也可以发现微课应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评价是综合评价学生和微课应用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微课教学提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对课堂每个环节做出准确的评价。
  (2)地理教学目标落实与学习的延续性
  微课的设计到应用教学过程中,部分微课缺乏地理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展。目前的地理微课缺乏系统的资源库,以新课讲解类为主,缺乏专题类、高三复习课、精讲习题类的资源,对于学生学习的延续性和提高综合能力方面作用还不够强。
  (3)教学应用效果评价与反馈
  部分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时没有及时总结反思学生观看过程中的真实反馈,并加以改进。无论何种教学手段其目的都在于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应对现实地理环境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能力。因此在微课地理教学应用中,应注意学生对微课应用效果的反馈。反馈内容包括:是否能够微课中提取信息,并对材料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是否能够从微课环节中发现其相互关系;能否将已获得的知识运用于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否体现地理实践力的突破。
  二、结合核心素养,创新课堂评价设计
  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指导意见,基于核心素养的参考评价指标及标准在设计评价指标时,首先要确定评价内容,以其中的模块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分级为参考,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为学生;再以教学实施的相关要素为评价线索来划分二级指标,即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三级指标为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具体内容要点的表述,并给出几个不同层次来进行划分,最后制定出相关的评价指标细目表。评价项目及要点的提法要准确,要求要合理,评价指标是科学的,才能推动地理教学向预定目标前进。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微课应用的内涵与表现
  以《海气相互作用》一课为例建立微课应用教学学生自我评价模式。
  (填表说明:达成等级请填写A/B/C,A完全理解,B一般理解,C不理解)
  此次课例应用于一个实验班,发放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和微练习共57份,回收57份,其中下表四个评价内容中,阴影部分为微课涉及部分达成结果。微课达成效果较好的是人地观念一级水平,区域认识一级水平。其中区域认知的二级水平较低(15A30B),达成效果还没有区域认识的三级水平(40A15B)效果好,区域认知三级水平是微课应用中有涉及的內容,对目标达成有很好的效果。人地观念二级水平却偏低(4A25B),分析原因是微课展示环节不够详细和取材不当。对地理实践力的达成效果最低,微课没有涉及地理实践力的具体培养,只在最后抛出思考话题。
  三、微课应用教学学业质量评价设计
  1.过程与结果评价相交互
  本成果对学生的学注重多种评价方式,开展贯穿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评价,着力体现教学目标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学业质量检测量表主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同时巩固学习知识,进一步理解微课中学习的内容,从而落实核心素养与水平等级目标的达成。水平 1 代表学业水平测试的程度,也就是必须要达到的目标;水平 2 是在高考中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水平 3 是高于高考的基本标准,是能在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标准。
  此案例微练习的水平一目标达成率为91%,水平二的达成率为83%,水平三的达成率为65%,水平四的思维导图体现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但是达成的学生较少。学生跟据学业质量检测表达成的水平,对照课堂自我评价量表,量化检验目标达成结果。根据学业质量达成水平的实际结果,再次修正课堂目标自我评价量表,哪些达成哪些没有达成,帮助学生确定复习与巩固目标。
  2.建立循环跟踪式观察与评价
  微课应用教学采用观察、调查、检测、讨论、反思等多种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的、交互共建的循环跟踪式评价。   (1)跟踪式的地理微课应用评价。强调过程与多元评价形式,不仅包含对微课应用教学目标进行定量的测试评价,更重视调动过程性的定性评估,利用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单元反思等方法相结合,在综合跟踪评价各类学业成绩的基础上达成核心素养的评价认定。
  图1 多层次评价内容
  通过微课应用后建立学生自我学习多层次评价体系(如图1),能有效地对地理应用教学目标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运用微课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过程,突破重难点,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益。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常规真正落到了实处,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2)循环跟进式的课堂 微课学习路径。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学业质量检测为依据,形成“微课学习—课堂目标—学业水平—再微课学习”循环跟进式的学习路径(如图2)。这种学习路径令学生可以不受统一课程的限制,不受学习需求的限制,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成科学学习策略。该学习路径的最大优点是利用微课强化了学生学习针对性、复现性、思维性,让学业水平各级目标的达成循环渐进。
  四、总结与反思
  1.微课应用教学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思维达成水平、综合能力的培养程度形成案例教学报告,及时反思微课应用教学效果,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今后更好的进行微课应用打好基础。
  2.运用微课应用课堂自我评价量表可以为该教学模式提供科学指标。有利于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中科学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将地理核心素养贯穿于地理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形成。
  3.分析学业质量检测量表的数据可以为今后的微课应用教学设计、问题设置、重难点突破、目标达成提供量化标准。
  4.优点与不足:
  运用微课的教学课堂评价体系,达到教学目标分层评价的目的,为评价课堂的教学效果提供了科学标准,为学生学習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分层递进的指标,促使学生进一步主动地在课前、课后科学地选择与使用微课。
  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由于设计学生自我评价量表与测试表的工作量较大,并不能每一节课都采用此评价体系。如果能在必修、选修、复习课中都能推广,并且高中三年学生将自我评价量表装订成册,形成自我评价档案册,配套微课资源库使用,效果应该是更好的,后续我们将继续努力落实这项工程。
  【参考文献】
  [1]林建镇.如何加强高中地理中学生的自我评价[J].中学时代,2014(4).
  [2]刘冬花.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等级考综合思维能力培养[J].地理教学,2017(18).
  [3]李静.指向自我调节学习的学生自我评价研究述评.全球教育展望,2018(8).
  [4]余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学业质量评价设计,地理教育,2018(11).
  [5]刘晓东.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的地理教学设计应用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5.
  [6]薛寒.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
  [7]陈小丽.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案例教学应用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绘本的运用应该从多元智能理论中汲取营养,了解学生的智能潜能,注重学生间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小学阶段的儿童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更能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实现教师、学生和课堂共同提升,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立足我国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有效运用绘本进行创意教学,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满足时代对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要求。  【关键词】绘本;小学美术教学;多元
2020年注定是载入历史的一年,我们在经历整个过程,每天都在见证历史与演变。2020年的新冠病毒如祸从天降,打乱了我们的生活,打乱了经济活动,也打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防疫情侵入校园,严防发生校园聚集性疫情,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统一部署:远程授课,在线听课,居家学习成为教学的常态。   在因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延期开学期间,面向全体学生的在线学习平台,借助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语文阅读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家长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突破传统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入新的辅助阅读工具是必要的。本文就在语文阅读中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探索,对思维导图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还从把握全文、掌握阅读技巧、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辅助说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要】班主任是幼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幼儿日常所有琐碎事务,班主任在工作上要做到“亲”“严”“勤”“细”“带”。  【关键词】班主任;幼儿教育;工作;管理  幼儿园班主任是幼儿园工作的基础,做好班主工作就是做好班级的管理和育人,管理和育人要讲究科学,讲教育规律。在三十年的教学教育工作中,笔者不断循环担任小班、中班、大班的班主任,即使幼儿的个性、行为、习惯不同,心理状态各异,作
一直关注“人民教育”公众号,前两天,欣喜看到相关讯息: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在题为《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的大会发言中提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深以为然。姚明同时非常朴素地表达出他作为一名家长的质朴心声:本身我就是家长,我对孩子是有一定体育运动要求的,要求她至少参加学校的一个体育社团。我的出发点很简单,一是锻炼身体;二是让她融入一个新环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越来越多学校对学生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候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小學生在成长阶段形成正确的三观,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班主任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德育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当今社会信息量剧增,学生要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牵手引领学生走进阅读世界。  一、引——树立阅读榜样  要把学生领进阅读世界,取决于教师的榜样引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力需要旁人的弓}领、助力,身边会阅读的人越多,阅读兴
【摘要】每个人都是一个集体中的一部分,集体的发展来自于集体中的每个人的努力,一个优秀的集体能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感,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大家长,必须要做好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这个班级里体会到温暖,能够在班集体里获取力量,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班级的管理,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本文对初中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作了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迈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为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储备人才,为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摘要】数学教育源于日常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提高小学数学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应利用数学游戏和故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策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营造一个生活化工作环境策略;练习生活化,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策略;实践生活化,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学习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