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信誉至关重要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ude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但由于认识不到位,往往重短期效益,轻视潜在危害。许多企业不规范、质量无保证;检测机构水平低、不公正。长此以往,将造成信誉危机,最终损害整个行业利益。
  据韩国权威机构介绍,我国出口韩国的食品,经检测,50%以上不合格。因此韩国规定,进口中国食品必须接受250种农药、化肥和近580种添加剂、重金属的残留量检测。
  出于对我国食品出口现状的焦虑,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提出如下建议:
  认真研究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我国加入WTO,大门打开,各国大量食品企业都想进军中国。竞争是残酷的,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将遭受严厉处罚甚至退市。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应认真研究,提出切实解决方案,规范管理,健全标准,对企业进行引导;
  尽快建立达标的检测机构。目前,被韩国政府认可的国外食品检测机构有35家:美国2家、泰国10家、中国台湾4家、澳大利亚11家、芬兰1家、德国1家、越南6家,而中国没有一家。对此,我们应认真反思,并积极与发达国家交流,引进先进检测手段,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及早建立国际认可的食品检测机构,以提高信誉;
  鼓励企业进行认证。除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外,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还应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尽快取得HACCP和ISO9000、ISO14000认证,与国际接轨。对取得认证的企业要给予创新基金、认证资助等形式的支持。企业也要发展名牌产品,提高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严格执法,破除保护。食品安全被政府越来越重视,然而某些执法部门却法律意识淡薄,地方保护加人情使得执法不力。对这种现象必须严加惩处;
  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国外经验。食品安全是健康的前提,对之加强管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达国家在食品标准制定、检测手段、管理措施方面,已远远走在前面。我们只有加强国际合作,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参与国际竞争。
  制定标准是当务之急。河北省政协主席赵金铎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言献策,他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造成农产品污染严重的常规肥料、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市场份额高达95%左右。从而使我国农产品中农药、硝酸盐、重金属、抗生素和激素等严重超标。已经危及人体健康,并严重影响农产品出口。
  我国不少农产品存在档次低、质量差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已经危及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严重影响外向型农业的发展。首先,他认为,应加快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标准。针对我国现有农产品质量标准短缺、不配套的实际情况,应统筹考虑,组织制定和完善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内的农产品标准。采取部级和省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的办法,落实资金和项目单位,加快制定、修订进度。当前要重点抓紧制定主导产品标准,与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相关的质量安全标准,与农产品质量标准相配套的农业生态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农用生产资料标准,以及产地环境、生产技术标准、农用生产资料标准,以及产地环境、加工、贮藏、运输、包装等标准。制定标准既要讲究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又要紧密结合生产和市场流通、进出口贸易的实际需要,并注意与国际接轨,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的标准要有可操作性、可行性,切忌脱离实际、闭门造车、贻误时机。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统筹规则,合理布局,制定和完善全国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规划,在加快建设国家级、部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的同时,要逐步向县级延伸。县和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等机构,要把做好基层生产第一线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本职工作,扎扎实实开展“放心(安全)农产品”活动。
  健全法制,加强执法监督。针对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现有《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调整的产品范围不包括农、牧、渔业等初级农产品的现实,有关方面需抓紧组织研究和制定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农产品质量执法检查工作,从源头抓起,重点跟踪监测检查化肥、农药、饲料、种子、农业机械及零配件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状况;逐步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集贸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把好市场准入关。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加强对出口农产品的检疫、检验,确保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切实搞好规划。各级政府应组织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有关人士,就如何进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搞好科学论证,分地区、分种类提出各地进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确定主攻方向。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不滥竽充数,不搞一刀切。应立足当前国内的现实,着眼于未来和国际市场,在重点规划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及时谋划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框架,为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铺路搭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应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政府应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形式,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畜禽和水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应将扩大规模和保护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无害化生产。
  加强宏观协调。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要应靠生产、经营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做出决策,开展活动。但是政府在组织、引导、鼓励、扶持等方面的作用不仅不能削弱,还应进一步强化。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搞好统筹规划,狠抓标准制定、科研开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市场开拓等工作,并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使用进行严格管理,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要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保护和扶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其他文献
实验在典型吸附物上为 CO2 和 N2 的吸附被做可能引起吸附机制的变化的吸附温度和压力象那些一样调查多孔的结构和吸附物的表面亲密关系的效果。极的表面趋于扩大 CO2 和 N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它的发展与升级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关键。东盟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加深必然会要求各国货币联
今年以来,在我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1-3月我国外贸累计出现了10.2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我国自1996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贸易逆差.对此,我们虽不必惊慌失措,但也应引起高度重
很长时间以来,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工作中,顺差就是成绩,顺差就是目的,几乎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势和政府官员追求政绩的目标,很少有人对进出口贸易的顺差与逆差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致目前有许多地区的外贸出口企业负债累累,亏损严重,给当地银行制造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不仅中国有这种“顺差至上”的思想,连国外一些学者也把贸易顺差当成强国的标志:谁是出口顺差大国,谁就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事情果真如此吗?仔细分析一下
作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支撑系统,是中国-东盟区域经贸发展的推动力。充分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若干法律问题,对于
激活的碳样品从从一个煤矿获得的煤样品被开发,老鼠(Zonguldak,土耳其) 并且白煤(西伯利亚,俄国) ,在 600900  的一个温度范围的适用的热分解
实验室测试被执行学习 diasporic 铝土矿的破裂动力学并且决定它的破裂分发功能。非 -- 有为不同尺寸间隔的率被发现的不同减速的第一顺序破裂,它最可能是由矿石的异质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