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上腹部手术病人术中内皮素及心钠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脊髓在异氟醚麻醉中的作用。方法:9只山羊异氟醚麻醉后建立头部体外循环模型以达到选择性麻醉脊髓的目的。在体外循环前、中、后分别测量异氟醚MAC,并监测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结果:异氟醚MAC分别为1.5%±0.1%,1.4%±0.1%,1.4%±0.1%。选择性麻醉脊髓时MAC明显减少(P<0.05),δ波相对功率降低(P<0.05),α波和β波相对
目的:比较水剂依托咪酯(Eto-PG)与乳剂依托咪酯(Eto-Lip)的作用与副作用。方法:选择拟全麻气管插管ASA Ⅰ~Ⅲ级的非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注Eto-PG或Eto-Lip0.3mg/kg两组,记录注药前后血压、脉搏,观察起效时间及血管不耐受情况的出现。结果:两组用药后MAP、HR轻微下降,但与用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呼吸抑制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不自主肌肉运动发生率无统计
目的:探讨EEG双谱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恰当的异丙酚镇静方法。方法:50例ASA Ⅰ~Ⅱ级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5组,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后,首先静注负荷量异丙酚,之后微量泵连续静注维持镇静水平。监测数量化脑电图参数、病人镇静分数、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随镇静浓度升高,BIS和SEF降低(P<0.01),镇静分数升高,MAP降低,心率无明显变化。病人苏醒后BIS和SEF即刻升高(P<0.01
目的:为了测定窒息心脏骤停复苏后,高剂量的胰岛素和葡萄糖的平衡液是否能改善脑的损害。方法:40只大鼠前瞻性地随机分成4组。窒息8分钟产生了心脏骤停没有血流5分钟。复苏是通过间歇正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和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及碳酸氢钠。1组,在心肺复苏(CPR)前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分别立即给两个剂量的0.9%生理盐水1ml/kg;2组,在CPR前和ROSC后分别立即给0.9%生理盐水1ml/kg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Diethylamine/nitric oxide(DEA/NO)和硝普钠(SNP)行控制性降压时血流动力学的异同。方法:健康杂种犬(n=12只)麻醉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输注0.001%DEA/NO或0.01%SNP,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基础值的60%,并维持30分钟后停药,降压期间监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输出量(CO)、及动脉血
目的:研究七氟醚对罗库溴铵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 I级,年龄18~52岁,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七氟醚组。对照组用60%N2O-O2-硫喷安钠维持麻醉,七氟醚组用N2O-O2-1MAC七氟醚维持麻醉。采用累积给药方法建立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曲线。结果:七氟醚能明显平行左移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曲线,与对照组相比,罗库溴铵在七氟醚组的ED50、ED90和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过氧化脂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方法:2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异丙酚组和依托咪酯组。分别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取血做过氧化脂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同时记录心电图和平均动脉压。结果:过氧化脂质在异丙酚组主动脉插管时下降,主动脉开放后升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 P<0.01)。依托咪酯组主动脉开放后明显升高,亦高于异丙酚组同时值,差异均显著(P<0.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