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我们坚持“生活即德育,德育即体验”的方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创新德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德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实施十大人格锻造工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健全人格
高尚人格的形成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的滋润,特别是离不开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把“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作为最重要的一条教育理念,在学生中开展了“学会爱”、“学会诚信”、“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帮助”、“学会尊重”、“学会负责”等十大人格锻造工程,结合学生的特点,每学期开展一个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中锻造人格。
围绕“学会爱”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了“学会爱,感恩父母”、“校园爱心大搜索”、“城乡小朋友爱心手拉手”等活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师生一个个伸出温暖的双手,奉献出一片片爱心。有的拿着存钱罐,将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全部捐了出来。师生共捐款5万余元。围绕“学会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诚信立人、诚信立业”主题班队会和“我们身边的诚信”班级辩论会,制定班级诚信公约,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开展诚信签名活动和“我与诚信同行”演讲比赛,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围绕“学会竞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卫生区竞标承包活动。竞标会上,主持人、公证员均由学生担任,学校领导担任评委。各班代表现场填写标书,现场表态发言,评委现场打分,主持人现场按照承包金额最低的原则和演讲成绩公布中标班级。竞标结果,27块卫生区各归其主。卫生区竞标承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劳动观念和正确的理财观念。
二、创建文明校园,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文明行为
学校是培育文明、传播文明的重要基地。建设文明校园,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开展“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师生”活动,组织学生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在认领班树活动中,孩子们给石榴树、桃树命名为“爱心树”、“成长树”等,从二月份认领到九月份的采摘,孩子们在养护中体验到的是爱心和责任,在采摘品尝中体验到的是收获和喜悦。在“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中,我们制作了“是谁丢了文明”和“寻找元凶”两期影视教材,然后紧跟“弯腰精神”和“清污祛斑,还校园美丽”体验活动,让文明习惯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应当”的道理,使学生做到既有报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懂得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
将文明教育与体验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文明行为。“六一”儿童节,我们以“我能行”为主题,遵循“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学习一种本领、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个习惯、形成一种品质”的原则,开展了大型体验教育活动。
三、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道德素质
我们认为: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道德体验。当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时,我们的德育才是成功的,才是最有效的。
为此,组织学生到利群超市门口模拟卖水工和报童,让他们体验社会生活。组织学生走进潍坊军营,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体验军人风采。通过钻电网、过云梯等活动,孩子们收获了快乐和关爱、团结与合作。与附近的四大生活区物业管理处,与足球博物馆和齐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各班成立了“雏鹰社区假日小队”,队员们充分利用周六、周日以及假期时间到实践基地开展活动。我们深信:孩子的脚能走多远,孩子的心就有多高;孩子的心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教育的魅力在创新。学生只有在实践中砥砺,才能丰富人生阅历;只有在体验中感悟,才能升华道德素质。体验是“没有教育痕迹的教育”。引领学生体验,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价值都能在体验德育中得以提升,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一、实施十大人格锻造工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健全人格
高尚人格的形成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的滋润,特别是离不开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把“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作为最重要的一条教育理念,在学生中开展了“学会爱”、“学会诚信”、“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帮助”、“学会尊重”、“学会负责”等十大人格锻造工程,结合学生的特点,每学期开展一个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中锻造人格。
围绕“学会爱”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了“学会爱,感恩父母”、“校园爱心大搜索”、“城乡小朋友爱心手拉手”等活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师生一个个伸出温暖的双手,奉献出一片片爱心。有的拿着存钱罐,将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全部捐了出来。师生共捐款5万余元。围绕“学会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诚信立人、诚信立业”主题班队会和“我们身边的诚信”班级辩论会,制定班级诚信公约,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开展诚信签名活动和“我与诚信同行”演讲比赛,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围绕“学会竞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卫生区竞标承包活动。竞标会上,主持人、公证员均由学生担任,学校领导担任评委。各班代表现场填写标书,现场表态发言,评委现场打分,主持人现场按照承包金额最低的原则和演讲成绩公布中标班级。竞标结果,27块卫生区各归其主。卫生区竞标承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劳动观念和正确的理财观念。
二、创建文明校园,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文明行为
学校是培育文明、传播文明的重要基地。建设文明校园,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开展“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师生”活动,组织学生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在认领班树活动中,孩子们给石榴树、桃树命名为“爱心树”、“成长树”等,从二月份认领到九月份的采摘,孩子们在养护中体验到的是爱心和责任,在采摘品尝中体验到的是收获和喜悦。在“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中,我们制作了“是谁丢了文明”和“寻找元凶”两期影视教材,然后紧跟“弯腰精神”和“清污祛斑,还校园美丽”体验活动,让文明习惯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应当”的道理,使学生做到既有报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懂得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
将文明教育与体验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文明行为。“六一”儿童节,我们以“我能行”为主题,遵循“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学习一种本领、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个习惯、形成一种品质”的原则,开展了大型体验教育活动。
三、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道德素质
我们认为: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道德体验。当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时,我们的德育才是成功的,才是最有效的。
为此,组织学生到利群超市门口模拟卖水工和报童,让他们体验社会生活。组织学生走进潍坊军营,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体验军人风采。通过钻电网、过云梯等活动,孩子们收获了快乐和关爱、团结与合作。与附近的四大生活区物业管理处,与足球博物馆和齐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各班成立了“雏鹰社区假日小队”,队员们充分利用周六、周日以及假期时间到实践基地开展活动。我们深信:孩子的脚能走多远,孩子的心就有多高;孩子的心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教育的魅力在创新。学生只有在实践中砥砺,才能丰富人生阅历;只有在体验中感悟,才能升华道德素质。体验是“没有教育痕迹的教育”。引领学生体验,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价值都能在体验德育中得以提升,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