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看“三维目标”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理念到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传统课程进行了重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课程改革的近十年中,教学实践始终被“形式化”的现象纠缠,致使不少新课程理念变成了时髦的“标签”。集中体现新课程核心理念的“三维目标”也未能幸免——在“形式外衣”掩盖下的种种不规范的教学目标表述方式俯拾皆是,教师们对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更是苍白无力。
  为什么教师们屡屡在“三维目标”的表述和落实上出现“失误”?我们需要从表象出发,去挖掘问题背后隐藏的实质,从而拨开笼罩在“三维目标”上的层层迷雾。于是,本刊记者通过组织话题讨论,了解一线教师认识和理解“三维目标”的现状以及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困惑。教师们的反馈一方面反映出,表述的不规范来自于对“三维目标”精神实质认识上的不清晰、不准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三维目标”的问题上,理念层面与实践层面之间还缺乏有效的互通。
  那么,“三维目标”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三维目标”?应该如何将其细化、分解,从而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又该如何进行基于“三维目标”的评价?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李冬梅。他们溯本清源,解读了“三维目标”的丰富内涵,并逐一对教师们困惑的问题进行剖析,为理念和实践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帮助教师理解“三维目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对成功案例做出解剖和分析。我们收集、整理了几个学科表述和落实“三维目标”的优秀案例,试图帮助教师们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关注哪些问题、如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走向目标。当然,这只是开头,对“三维目标”的表述和落实,还有更多的空间等待教师们去探索和施展。
  
其他文献
我经常遇到一些年轻的朋友给我发短信,强烈希望加入赞伯来学营销。并力陈自己具有营销潜质,让我无论如何给他们提供机会。   我一般短信答复是:“谢谢你对赞伯的认同!请你具体和赞伯的行政经理赵经理联系”。不少人马上会给我发另外一条短信:“麻烦您告诉我赵经理的联系方法”。  收到这样的短信后,我一般不会再给他回短信,而其中的很大一部份人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为什么我不再给他们回短信呢?在我看来,你既然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