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黑煤球”

来源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見过有26个面的印章吗?没见过?不奇怪,因为这枚印章的发现者也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中捡到的这个像黑煤球的东西竟然是枚印章,而且还是稀世国宝!
  怎么回事呢?事情得从37年前的一天说起……
  一脚踢出个“黑煤球”
  1981年11月9日下午,陕西省旬阳县旬阳中学放学了,蜂拥走出校门的学生里有一个名叫宋清的男孩。和大多数青春期男孩一样,宋清也是个手脚闲不住的。走着走着,路边的一堆碎石头让他脚痒了,他飞起一脚踢过去——咕噜噜,一个黑煤球似的东西滚了出来。
  宋清捡起来,拂去表面的土一看。哇,
  “黑煤球”居然有棱有角,上面似乎还有字,有点儿像玩游戏用的骰子。这一带靠近明代旬阳县署遗址,这个“黑煤球”会不会是什么文物呢?想到这里,宋清一把将“黑煤球”塞进书包,直奔旬阳县文化馆而去。
  奇怪的“黑煤球”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把“黑煤球”接过来一看,觉得它像是一块炭,上面还有很多裂纹,看上去不像什么文物。可宋清很执着,一个劲儿央求人家再仔细看看。
  工作人员拗不过他,只得又拿起了“黑煤球”
  用尺子量了量,又数一数,发现上面有很多棱,居然有26个平面,其中三角形的平面有8个,正方形的18个。在这18个正方形平面里,有14个平面上都刻有文字。奇怪的是,这些文字都是反的。
  难道这是一枚古代印章?但是,古代的印章大都是用贵重材料制作的,比如金银、美玉,谁会用一块煤炭来做印章呢?再说,谁的印章会有这么多个面呢?工作人员有点儿吃不准了。他告诉宋清,这有可能是一枚古代印章,但它的主人是谁,有什么重要价值,还有待专家考证,希望宋清能把它留在文化馆。
  无意中捡到了一个宝贝,这可把宋清高兴坏了,他连声答应。工作人员当场奖励了他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这个“黑煤球”呢,就留在了县文化馆,被放在一个不起眼儿的角落里。
  角落里的宝贝
  1984年,旬阳县博物馆成立。刚成立的博物馆,条件非常简陋,没有专门的藏品库房,文物展览和藏品保管都在同一间屋子里。
  一天,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的一批专家到访旬阳县博物馆。在展柜后面藏品保管处的角落里,一位老专家发现了这个奇怪的“黑煤球”。他拿起来左看右看,又戴上老花镜琢磨了半天,突然一声惊呼:“啊!这可能是独孤信的印章!”
  这位老专家是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的研究员王翰章,一位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印章的老学者。起初,他也像其他人一样,对这个“黑煤球”没有太重视,只是随手拿起来翻转着看了看。可是当其中一个印面上的“独孤信白书”几个字跳入眼帘的时候,他惊讶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身份大揭秘
  独孤信是何许人也?他原名是独孤如愿,在北魏时期赫赫有名。
  北魏末年,各少数民族踏入中原,天下大乱,北魏政权内部也混乱不堪。这却让独孤如愿有了用武之地,他被北魏朝廷委以重任。独孤如愿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官越做越大,担任的职务也越来越多。人们都称赞他是个诚信之人,宇文泰就赐他一个名,叫“信”,于是独孤如愿就成了独孤信。
  可是王翰章想不明白,独孤信为何会刻这么一枚奇形怪状的印章呢?他到处查阅古籍文献,结果还真查到了这枚印章的来历。
  原来独孤信因为担任的官职太多,每次要批阅或回复各类公文,都得在一堆印章里扒拉来扒拉去,才能找出需要的那枚,让人很烦。那怎么办?独孤信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好点子:把自己的各类身份全部集中在一枚印章上,结果就出现了这样一枚集14种身份于一身的独特印章。
  至于这枚印章的材质,还真跟煤有关系。那叫煤精石,又称煤玉,是褐煤的一个变种,也是黑色有机宝石,形成于约300万年前。独孤信会选煤精石作印章材料,也许和他的家乡有关。他的老家紧靠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而平城正是煤精石的主要产地。
  这样的独特印章可不是独此一家,不信你们瞧!下面出现的印章是不是也很特别呢?
  西周时的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印,非常特别!
  起于东汉的子母印,可以套在一起,形成母怀子的形状。
  当然,除了这两个,还有很多特别的印章,像秦汉的带钩印、烙马印等等,各种玺印的精美程度,让我们叹为观止。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现在的印章也越来越便携,没必要像独孤信一样制作多面印来处理工作啦!
其他文献
我的“湿人”同桌长得又粗又壮,每次拔河比赛,冠军荣誉就像他的大屁股一样稳稳当当地落在我们班上。但是因为他感情充沛,多情善感,动不动就泪洒衣襟,我们都称他为“湿人”。   伤心爷爷爱不再   初夏的阳光正好,枇杷在飘荡着板栗花香的风中招摇。我们像一群放归森林的小鸟,叽叽喳喳,好不快乐。一个同学说起爷爷曾带他到这玩过,不料“湿人”同桌竟号啕大哭起来,吓得我妈忙说:“别哭别哭,等下我教训他们。”“不……
期刊
嗨!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的手工是用橡皮泥做一盆花,制作方法很簡单,接下来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制作的方法吧!  准备材料:橡皮泥、小刀、牙签、卡片。
期刊
快點起来!
期刊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江西的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   昆曲发源于六百多年前江苏昆山一带,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明代万历年间,昆曲出现爆发式发展,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剧本,演出也非常繁荣。据记载,当时仅苏州一地,昆曲的专业演员就有好几千人。中国有很多地方剧种,如京剧、晋剧、川剧、湘剧等,这些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
期刊
叶海龙是海龙家族的成员之一,仅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及西部海域,一般生活在4~30米的礁沙混合区海域。它的身体由许多骨质板组成,并延伸出若干外形酷似海藻叶片的附肢。借着这些附肢的掩护,叶海龙把自己伪装成海藻,在低温少浪的水域过着安全的“隐居”生活。  藏匿冠军——叶海龙  史上最优雅的泳客   叶海龙的行动能力弱,也没什么自卫的本领,保护自己的方式也只有躲藏。它会用叶片状的附肢将自己伪装起来,假装自己
期刊
亲,你的每一个微笑,像露珠落下,都有光泽;你的每一声欢呼,像花朵绽放,都有色彩;你的每一次雀跃,像大树结果,都有姿势……  亲爱的,认真努力地成长吧,自信快乐地成长吧,有好多人,在静静聆听——你成長的声音。
期刊
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吗?其实,父母无论用什么方式对自己的子女,这都是爱的体现。无论你身在何方,又或者曾经做错什么,家人都会念着你,宽容你。这就是爱的力量啊!   卡尔从小被祖母拉扯大,性格偏激执拗,方圆几个社区,没人愿意招惹他。   13岁那年,一次喝酒后,卡尔竟抢了一位妇女的挎包,里面有几百美元现金。从此,卡尔爱上了抢劫,欲罢不能,无人不知他的恶行。校长对他很是头疼,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孤儿。  
期刊
中华民族超越千年,其中不乏立宏大之志、高远之志,以及为实现这些“志”而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美丽故事。亲,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有志者,重温他们的辉煌与永恒吧!   苏颋是唐朝玄宗皇帝时期的宰相,掌管着国家的政治大权,极少有人知道,他小时候有一段极不平凡的经历哦!   苏颋的父亲苏环,曾经也任过宰相,可这个当过宰相的父亲,偏偏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因为苏颋小时候不仅有些骄傲,而且脾气相当倔,最爱钻牛角尖,所
期刊
童话镇发生危机,镇子里的百姓要被“记忆吸尘器”吸走记忆了,就在这紧要关头,镇子里出了名的捣蛋大王救了全镇的百姓。捣蛋大王不捣蛋,反而救了全镇的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有个小男孩,生来爱捣蛋。   刚出生的时候,他举着塑料奶瓶到处乱滋,护士阿姨被“牛奶炮弹”打得落荒而逃。   上学之后,他总是喜欢拽女同学的小辫子,看看手感如何;他还喜欢突然把别人的凳子抽掉,瞧瞧别人摔个屁股墩之后有什么反应。 
期刊
未被魏惠王重用的商鞅辗转来到了秦国,他将如何取信于秦孝公,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呢?請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