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药剂专业“1+2+X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职业院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内在需要。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在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药剂专业“1+2+X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极大地提高了药剂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该专业对地方医药产业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药剂专业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各职业院校正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2012年,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药剂专业被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此,我校主要针对药剂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药剂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及药剂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在专业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全面优化教育教学环节,构建了药剂专业“1+2+X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
  一、“1+2+X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背景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文件中也明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之一。
  (二)药剂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行业发展
  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行业发展对中职药剂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学校+课堂”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医院药学服务人才为主,与目前药剂人才的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而在这当中,特别是“知识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忽略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单一,知识面狭窄,只学医院药学服务的知识,与药剂行业目前主要以药品经营、药品生产与检测等就业岗位脱节,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再者,传统以考试为单一评价方式,导致教学的设计针对性不强。
  (三)产业发展为药剂专业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契机
  一是随着医药体制改革,传统医院药房的就业岗位逐渐萎缩,而药品经营与营销、药品生产与检测岗位不断涌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宗旨要求中职学校教育必须适应市场需要,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更好地对接产业,对接市场。二是随着医药行业发展,企业用工紧张程度加剧,药品经营、药品生产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二、“1+2+X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以“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通过对中职药剂人才的市场需求调研和岗位职业要求分析,将原来学校设置的中职药剂一个大的专业,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培养办法,设立了医院药学、药品经营与营销、药品生产与质检三个专业方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由基本能力到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个能力层次的课程体系。即一个导向(就业为导向)、一种教育模式(工学结合)和一个培养目标(培养职业能力为本);双(2)主体(学校+企业或医院,即校企合作)育人;X项举措(3个专业方向、3个能力层次与3项职业能力的培养、系列基于岗位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培养人。
  三、“1+2+X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践
  (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学校药剂专业2009~2012年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到医院就业占比由70.1%下降为31.5%,从事药品营销与制剂等的则由28.9%上升到68%。遵循市场导向、注重实践和培养目标多元化,根据近几年中职药剂专业就业岗位群分布,通过分析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定位学校中职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药剂专业技能,能在各类医药卫生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从事医院药学、药品经营与营销、药品生产与检测等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潜能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药学技能人才。
  (二)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线,构建“职业素质本位”课程体系
  在对中职药剂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基础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模块、职业素质能力模块”三大模块、递进式且相互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就此并组织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及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成立课程开发团队,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共同开发符合“职业素质本位”课程的校本教材。
  (三)打造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组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构建鲜明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支撑。学校组建了由行业专家、校内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组成的药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高、中、初级教师搭配,理论与实践教学兼顾,校企合作共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顺利实施“1+2+X”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1+2+X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组织
  1.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校企共同开发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校本教材、实训教材等,一是教材内容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以教育部新的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实用性、科学性以及职业性,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二是以项目为主线,把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展开,针对每一个过程环节以及职业能力设计任务模块,设计单元实训任务和综合实训任务。   2.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以教师为中心,“黑板、粉笔和课本”老三样的教学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实施以学生、项目、实际经验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如将目标教学法、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现场行动导向教学融合在项目教学活动中,形成具有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并能“学以致用”。
  3.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模拟药房与生产车间、校外实体药库等,创建“教、学、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根据各岗位群对知识结构与技术能力的要求,构建基于现代药剂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课堂教学引入企业的项目和工作任务,由企业业务骨干指导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改革评价方式
  采用校内评价与校外企业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以建立学生知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等多元化评价新模式,改革以往由学校单方面评价的机制,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施多元化评价。
  四、“1+2+X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一)搭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平台
  学校与一批医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工学结合”育人平台,先后与赣南海欣制药、深圳海王星辰连锁药店、东莞厚川医药、江西友邦等医药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合作关系,组建了“海欣班”“海王星辰班”“厚川班”“友邦医药班”等冠名班。企业全程参与冠名班级的人才培养,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课程、实践指导及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的配套校本教材。
  (二)提升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通过对学生实习期间在岗位适应时间、岗位熟练程度、岗位的总体适应度、工作条件(环境等)及氛围的适应度、人际关系的适应度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从职业道德、药学基础知识、药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主动学习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临床专业知识(限医院药房方向填写)等9个方面,对实施“1+2+X人才培养模式”的2012级实习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实习学生的用人单位满意度均高于普通班学生。
  (四)“1+2+X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理论创新。建立“1+2+X人才培养模式”。见图。
  ■
  2.方法创新。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框架。
  五、结论
  中职药剂专业“1+2+X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的中职教育办学思路,适应当今医药行业对中职层次药剂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了学校办学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突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改思想;推进了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能力本位”的转变,探索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赢的新路径,对中职教育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基金项目
  2012~2013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中职药剂专业‘1+2+X’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791234)荣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2~2013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12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Z].2010,11.◆(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责任编辑:万永勇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那么,多媒体和网络作为现代的教学手段,在充分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眨眼间,毕业的钟声就要敲响,不管你乐意与否,不论你是荣是辱…… 毕业之际,有人开怀大笑,那笑是镇定自若,自信有力的笑;有人默默哭泣,那哭是手忙脚乱、气馁软弱的哭
在信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针对所遇到的问题,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了依托于学校网络中心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在实训基地中,学生围绕职业能力模块学习,在对应岗位进行
本文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浅谈如何站在新媒体视角下推动民生新闻转型发展,旨在进一步实现民生新闻的快速、有序、高效发展.
是我国书学史上著名的书文并茂的佳作之一,具有重要的书法价值和理论价值,为历代学书者所重视.自唐以来,刻本及墨迹本流传较多,引用或笺证的书学研究论著也不少,使其传世声誉
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成为近年来高考考场作文的新宠.新材料作文以其较少的限制性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发挥空间,但同时也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作为写作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便对那些肩上挎个大挎包,胸前吊上个照像机的记者很感兴趣,看到他们在人群中穿梭,在重要新闻地点拍照、笔录、采访,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那时我便对他们产生
苯教作为西藏地区原生型宗教,其煨桑仪式作为信众日常宗教活动,其所供神灵、煨桑仪式和所诵经文在其经典中均有详细描述,本文旨在从经文解读的角度对苯教的煨桑仪式介绍进行
期刊
夜深人静了,当皎洁的月光铺射到空空的教室里时,却听到了奇怪的悄悄话。 “哎哟!我的腿好痛啊,浑身快要散架了,想当初,我从货车上刚运来的时候,是一把多么新潮、漂亮的椅子呀,可是现
何为“管理”?从“管理”二字的本义上说:管,上古时代的锁,因此引申为“限制”等含义;理,本指玉石的纹理,转为按照玉石的纹路来打制玉器,有治玉之说。由此可见,“管理”涵盖着两方面:一是制约,防止超越预先设置的范围;二是做事,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来实施主管的意图。管理具有三个特性:第一,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第二,具有计划性。第三,具有功利性。  而“教育”,则具有引导性。教,就是上所施,下所效。“上”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