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充分调研是否有可利用的地域资源,依托自身的核心技术,打造单项精品,进行多组开花,也是开拓市场盘活剧团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多棱反应;市场;大制作;地域;量体裁衣
作者简介:张屏,女,齐齐哈尔市马戏团国家三级演员,曾表演“滚灯”、“空中飞翔”、“立绳”等节目,并多次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中国杂技走到今日经历了诸多变革,从朴素的传统炫技,到多元化创作空间的拓展,从精神主题的展现到向叙事雏形的萌芽,以上种种现象实属时代发展的写照。
近年来韩国在制造业上失去优势于中国,他们推行了:“文化发展计划”来进军国际市场,几部所谓优秀的韩剧拉动了旅游、服装、化妆品、饮食业、运动、休闲服务业的连锁反应,文化产业的收益高出历史工业产值的10倍。
中国文化产业的先知者们,用一部每集成本3万元的动漫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翘动了巨大的市场商机,从此打造了一条以品牌动漫、玩具、广告、服装等国内外发达、高效的产业链。
由此可见;未来中国的转型发展,一样需要文化产业为龙头,进行产业升级。文化所创造的产能和价值是任何一个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杂技作为文化商品链条中的某一元素,也是万变不离其宽宗。
大多国内的文化市场都离不开国有体制的温床,所以我们才越来越强调市场运营的独立性。中国经济的三辆马车在迅猛奔跑,导致我们引以为豪的国际杂技市场快速回缩,大家都在寻找进入旅游产业的切入点。演出内容和门票价格也是琳琅满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又不能相向存在。剧团从“国家供养”到“人头费”到“办团经费”名称之差异,已经预见了其潜在性质的不同。
一、杂技市场的多棱反映
国内的杂技市场像“棱镜效应”一样,反射出结果的多样化。杂技商品如复色光,其技巧、包装、主题思想都是单一色素。在当今好似大一统的文化市场的介质下,会折射出不同的反应,这是作为商品的杂技由其品质的优劣而定的。
我们通过了“产品精包装”、“市场运营”、“观众认同”的三棱镜的过滤后,每个个体单元就成为了不同的色散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当今杂技市场的大体现状。
国内杂技市场的经营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龙头产业的大制作
近年来晚会《水舞间》及“长隆马戏”现象的发生,已经淡化了我们对“太阳”马戏的追逐,这应该是国人的一大幸事。但看到他们所创造的票房和雄厚的实力,实在让大多内地团队汗然无助。
《水舞间》由国际一流的制造商法国国际水秀公司制造了全球最壮观的水剧院。此耗资超过20亿人民币的巨铸,由全球最伟大的灵感创作大师佛朗哥.德拉戈先生亲自执导,来自全球18个国家约77个国际汇演演员、以及约130个制作和技术人员组成,将配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服饰及独特的视听效果。历时约70分钟的表演,在不菲的门票下场场爆满。
“长隆大马戏”自问世以来一炮走红,从《天启》、《月球侏罗纪》、《森林密码》场场爆棚。
特别是近年长隆大马戏脱胎换骨,调动布景、道具、灯光、音效、水幕、烟花全方位舞台元素与完整的剧情融合,成就全球首部史诗性魔幻马戏——《魔幻传奇》世界上唯一一台由演员和动物们密切配合完成的高难度情景马戏演出,演员的技术表演水平是一流的,动物演员们的动作表演难度也是一流的。从国外进口高科技焰火,可以随音乐不断变幻造型,共有六组,每组高达8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而且有四种不同的颜色可以变换,如此高科技的音乐焰火用于马戏表演,尚属首次,更好地增加和丰富了舞台效果。
以上的成功来自于大手笔、大制作。票房走的是“白领路线”,观众群体除了外地游客就是“白领阶层”。另外;知名的创作团队和著名的导演,在艺术的门类中毫无疆界,重金聘请编排创意,其知名度就已成为开启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2、政府打造的地域风情
近年来一些地域环境较好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城市,会经常推出几台地域特色的风情晚会,我们也在报纸、刊物上经常看到其相关报道,实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有的地方做杂技主题晚会,有些地方做以歌舞为主,杂技元素游移其中的综合晚会。
3、单兵作战的小作坊
这种现象民营的小团队居多,他们将少数单项节目导入市场,加盟各地域的大型晚会的演出。又有相当一批民间杂技的从业者,充溢着酒吧、夜总会、洗浴等场所。真正较有实力的民营团体,自制或自购马戏大蓬,自主经营进行巡演。以驯兽、中空、传统节目为主,其价格低廉,流动性强,能放下架子吃苦耐劳,已然成为国内杂技巡演市场的主力军。
二、未来设想三部曲
1、跳出体制的樊笼
现今的文化体制改革到底何去何从?从剧团的转企改制能不能看出弥端?文艺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极大地享有丰富的精神和物质产品,如果没有精神的支撑,那么人们解决了温饱甚至全民富裕了以后;靠什么再去推动社会的发展?还得靠精神,文艺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的推进器。
我们要借助改革的契机,打造自己的市场,培养自身的观众群体,加大营销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2、争创收益的最大化
有人说中国杂技缺的不是艺术家,而是企业家、营销人员,需要他们将杂技作为产业来经营,中国杂技举步维艰的“症结”在销不在产。 我国大多剧团自产自销都没有形成规模,演出营销网络零散,无法产生集团效益,使得很多优秀的杂技艺术产品难以及时顺利地被导入市场。
在组织宏观调控之下参与市场运营,达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市场共享,最终取替漫天要价、肆意盘剥、恶意竞争、搅乱市场的个体作坊。
3、因势利导量体裁衣
杜绝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管理理念。与做强做大相比,剧团的生存更为重要。有条件大有作为,没条件小有作为。每个团体所处的地域环境、经济环境大相径同,但每个团体都有自身传统的优势项目,都有深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就地提高,用自身较有优势的单项节目参加各种市场运营。这也是低成本高回报的权宜之计。
所以要充分调研是否有可利用的地域资源,依托自身的核心技术,打造单项精品,进行多组开花,也是开拓市场盘活剧团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多棱反应;市场;大制作;地域;量体裁衣
作者简介:张屏,女,齐齐哈尔市马戏团国家三级演员,曾表演“滚灯”、“空中飞翔”、“立绳”等节目,并多次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中国杂技走到今日经历了诸多变革,从朴素的传统炫技,到多元化创作空间的拓展,从精神主题的展现到向叙事雏形的萌芽,以上种种现象实属时代发展的写照。
近年来韩国在制造业上失去优势于中国,他们推行了:“文化发展计划”来进军国际市场,几部所谓优秀的韩剧拉动了旅游、服装、化妆品、饮食业、运动、休闲服务业的连锁反应,文化产业的收益高出历史工业产值的10倍。
中国文化产业的先知者们,用一部每集成本3万元的动漫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翘动了巨大的市场商机,从此打造了一条以品牌动漫、玩具、广告、服装等国内外发达、高效的产业链。
由此可见;未来中国的转型发展,一样需要文化产业为龙头,进行产业升级。文化所创造的产能和价值是任何一个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杂技作为文化商品链条中的某一元素,也是万变不离其宽宗。
大多国内的文化市场都离不开国有体制的温床,所以我们才越来越强调市场运营的独立性。中国经济的三辆马车在迅猛奔跑,导致我们引以为豪的国际杂技市场快速回缩,大家都在寻找进入旅游产业的切入点。演出内容和门票价格也是琳琅满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又不能相向存在。剧团从“国家供养”到“人头费”到“办团经费”名称之差异,已经预见了其潜在性质的不同。
一、杂技市场的多棱反映
国内的杂技市场像“棱镜效应”一样,反射出结果的多样化。杂技商品如复色光,其技巧、包装、主题思想都是单一色素。在当今好似大一统的文化市场的介质下,会折射出不同的反应,这是作为商品的杂技由其品质的优劣而定的。
我们通过了“产品精包装”、“市场运营”、“观众认同”的三棱镜的过滤后,每个个体单元就成为了不同的色散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当今杂技市场的大体现状。
国内杂技市场的经营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龙头产业的大制作
近年来晚会《水舞间》及“长隆马戏”现象的发生,已经淡化了我们对“太阳”马戏的追逐,这应该是国人的一大幸事。但看到他们所创造的票房和雄厚的实力,实在让大多内地团队汗然无助。
《水舞间》由国际一流的制造商法国国际水秀公司制造了全球最壮观的水剧院。此耗资超过20亿人民币的巨铸,由全球最伟大的灵感创作大师佛朗哥.德拉戈先生亲自执导,来自全球18个国家约77个国际汇演演员、以及约130个制作和技术人员组成,将配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服饰及独特的视听效果。历时约70分钟的表演,在不菲的门票下场场爆满。
“长隆大马戏”自问世以来一炮走红,从《天启》、《月球侏罗纪》、《森林密码》场场爆棚。
特别是近年长隆大马戏脱胎换骨,调动布景、道具、灯光、音效、水幕、烟花全方位舞台元素与完整的剧情融合,成就全球首部史诗性魔幻马戏——《魔幻传奇》世界上唯一一台由演员和动物们密切配合完成的高难度情景马戏演出,演员的技术表演水平是一流的,动物演员们的动作表演难度也是一流的。从国外进口高科技焰火,可以随音乐不断变幻造型,共有六组,每组高达8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而且有四种不同的颜色可以变换,如此高科技的音乐焰火用于马戏表演,尚属首次,更好地增加和丰富了舞台效果。
以上的成功来自于大手笔、大制作。票房走的是“白领路线”,观众群体除了外地游客就是“白领阶层”。另外;知名的创作团队和著名的导演,在艺术的门类中毫无疆界,重金聘请编排创意,其知名度就已成为开启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2、政府打造的地域风情
近年来一些地域环境较好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城市,会经常推出几台地域特色的风情晚会,我们也在报纸、刊物上经常看到其相关报道,实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有的地方做杂技主题晚会,有些地方做以歌舞为主,杂技元素游移其中的综合晚会。
3、单兵作战的小作坊
这种现象民营的小团队居多,他们将少数单项节目导入市场,加盟各地域的大型晚会的演出。又有相当一批民间杂技的从业者,充溢着酒吧、夜总会、洗浴等场所。真正较有实力的民营团体,自制或自购马戏大蓬,自主经营进行巡演。以驯兽、中空、传统节目为主,其价格低廉,流动性强,能放下架子吃苦耐劳,已然成为国内杂技巡演市场的主力军。
二、未来设想三部曲
1、跳出体制的樊笼
现今的文化体制改革到底何去何从?从剧团的转企改制能不能看出弥端?文艺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极大地享有丰富的精神和物质产品,如果没有精神的支撑,那么人们解决了温饱甚至全民富裕了以后;靠什么再去推动社会的发展?还得靠精神,文艺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的推进器。
我们要借助改革的契机,打造自己的市场,培养自身的观众群体,加大营销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2、争创收益的最大化
有人说中国杂技缺的不是艺术家,而是企业家、营销人员,需要他们将杂技作为产业来经营,中国杂技举步维艰的“症结”在销不在产。 我国大多剧团自产自销都没有形成规模,演出营销网络零散,无法产生集团效益,使得很多优秀的杂技艺术产品难以及时顺利地被导入市场。
在组织宏观调控之下参与市场运营,达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市场共享,最终取替漫天要价、肆意盘剥、恶意竞争、搅乱市场的个体作坊。
3、因势利导量体裁衣
杜绝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管理理念。与做强做大相比,剧团的生存更为重要。有条件大有作为,没条件小有作为。每个团体所处的地域环境、经济环境大相径同,但每个团体都有自身传统的优势项目,都有深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就地提高,用自身较有优势的单项节目参加各种市场运营。这也是低成本高回报的权宜之计。
所以要充分调研是否有可利用的地域资源,依托自身的核心技术,打造单项精品,进行多组开花,也是开拓市场盘活剧团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