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大学的发展演变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tualboxsc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朱丽君(1984-),女,山东菏泽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业2013级研究生。
  摘要: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世纪大学最早诞生于12世纪,而且最初的大学和现代大学是有着极大差别的,就是处于那个时代的大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大学的诞生到中世纪末,中世纪大学经历了很多变化,比如从具有浓厚的宗教性向“世俗化”的转变,从学生来源的全民化到“贵族化”的转变以及从简陋到奢华的转变等等。
  关键词:中世纪;中世纪大学;世俗化;贵族化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71-01
  “中世纪大学长期以来便备受历史学家的关注,被认为是当时西方文明最具初创性的创造。”[1]1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世纪大学最早诞生于12世纪。从大学的诞生到中世纪末,中世纪大学经历了很多曲折变化,比如从具有浓厚的宗教性向“世俗化”的转变,从学生来源的全民化到“贵族化”的转变以及从简陋到奢华等等。
  一、从“宗教性”到“世俗化”
  在中世纪,基督教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大学的成立也不例外。没有教皇的谕旨颁准,大学是不能成立的。而对于那些起源于先前存在的学校的大学,教皇帮助其摆脱了世俗地方政权的控制,并核准其自由与豁免权,从而将大学置于罗马教廷的直接司法管理之下。为了使大学更好地服务于罗马教廷,教皇企图将受其直接管制的教士等级引入大学,使大学学者成为教皇集权下的特权人员。这时期中的“大多数大学,无论是老或新,都建立了神学院。”[2]88因此,“中世纪大学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教会的机构”。[3]53
  中世纪早期大学都处于教会的庇护之下,师生享有教会神职人员的特权和待遇。[4]47大学里讲授的课程也都以神学和经院哲学内容为主,其他教学内容则是为了理解神学而服务的。但是随着大学的逐渐发展,教师和学生中的世俗人员的比例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意大利和法国南部的大学。到13世纪后期时,最具创新的哲学和神学处于衰退阶段,但是法学却迎来了自己的快速发展时期,以至于到14世纪初期的时候,培养高素质的法学家和教会法学家已经成为大学的首要职能。与此同时,医学院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阿维尼翁,15世纪时超过半数的在职教师为世俗者。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完成学业者,所从事的职业完全是世俗的。”[5]87
  13世纪的大学要么是自发成立的,要么是根据教皇的意愿建立的,而进入14世纪和15世纪之后,大部分大学则是由欧洲封建君主们创建的,但是依然必须得到教皇的确认。在得到封建君主们的大力支持之后,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大满足了欧洲民族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充实了其官僚机构,同时也为中世纪大学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到15世纪末时,大学已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于是国家取代了教会在大学中的地位。
  二、从“全民化”到“贵族化”
  早期中世纪大学里的成员不仅来自不同的欧洲地区,而且还来自不同的阶层。此外,“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对大学学生经济的鼎力援助让学生没有了生活之忧而能够在大学里潜心钻研功课,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改变了那些家境贫苦学习认真的学生的命运,培养了中世纪良好的学风;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教育的成本,使大学培养了更多的大批高层次的人才,推动了中世纪教育的发展。”[6]34
  通过大学学习获得学位的学生会获得更好的职位,从而有可能获得社会晋升的机遇。“最好的情况是,通过法律学习使社会晋升成为可能,正常的结果就是加封贵族。”[7]122但是通过大学学习获得社会晋升机会的趋势很快就式微了,到15世纪时已经十分明显,“司法官员开始形成一个封闭的社会等级集团,其上层成为‘法袍贵族’。”[8]123“贵族出身、在教会和社会地位高者以及愿付高学费的人,常常在大学中拥有更多特权,甚至上课或各类活动的座次也取决于财富的多寡,前排就坐的常常是高级教士、贵族和富家子弟。”[9]206与此同时,大学也开始通过昂贵的教育费用向贫穷的学生“封闭”起来,但是依然招收一些贫困学生,只是他们接受的是短期的劣质教育。
  对于大学学者们来说,迈向贵族的第一步就是过着贵族生活,第二步就是构建等级。“大学学者试图在中世纪末促成一种博士与骑士、科学与贵族权利等同的思想:他们同样重要,具有同样尊严,因为他们两者都致力于基督社会的良好秩序,他们应当享有同样特权。”[10]145在德国和法国的一些官方文件中,人们会经常看到博士们炫耀其“法学骑士”、“法学老爷”、“法律主子”等头衔,尽管这些头衔与贵族称号不对应。对于大学学者们的诉求,封建君主们给予了回应。例如,“1420年,阿拉贡国王丰斯五世授予瓦朗斯城的学位获得者以贵族称号。”[11]147与此同时,贵族们也开始涌入大学之中,使得大学的“贵族化”现象更严重。
  三、从简陋到奢华
  早期的中世纪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在修道院的大堂里或教堂的正殿中,教师坐在干草堆上,在成堆的学生中教学,偶尔也有可能在那里举行全体会议。”[11]142那时的大学物质条件也十分匮乏,教学大都在租的或借的修道院的厅堂中进行,或是在教师自己的住宅中进行,而有关考试、会议和典礼则在教堂和修道院举行。为了解决一些贫困学生的住宿问题,大学为贫穷学生创建了一些住宿学院,但是这些住宿学院大都是施舍的机构,非常简陋。
  中世纪末的教学则不再像早期的大学教学那样,而是“在一个犹如举行盛典的威严环境”中进行。学生们坐在长凳上,“教授则身穿礼袍,巍然居于教席之中。教授自称其为‘主’,讲授其课犹如堂皇演说”。[12]145教授们不仅在教学上追求完美形式,而且在死亡上也追求“奢华风尚”。大学博士们的墓雕大都仿照贵族的墓雕,上面记载着其职业生涯,彰显着他们的尊贵地位和弟子们对他们的尊崇。此外,中世纪末的大学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校舍。
  随着大学“贵族化”的开始,奢华也开始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奢华的博士服装和各种各样的大学典礼。“博士的服装都包含着贵族的名贵成分:丝绸、裘皮、长皮手套。”[13]143而在大学典礼中,尤以“新博士接纳礼”最为显著,其细节不输于骑士称号的授予仪式。“新博士从大学校长手中接过同时具有科学与骑士象征的标志:学位帽、金指环和金腰带,在西班牙甚至还有劲马刺和佩剑,之后双方是亲吻礼。”[14]143“博士学位通过以后,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被簇拥着浩浩荡荡地上街游行,举行招待宴会,还可以喝酒助兴”。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2][5][7][8][10][11][12][13][14][法]雅克·韦尔热著.中世纪大学[M].王晓辉,译.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杨天平,潘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色.现代大学教育[J].2009年第1期.
  [4]贺国庆.中世纪大学若干特征分析.教育学报[J].2008.12.
  [6]杨艳.基督教教会对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学的影响.[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9]李兴业.巴黎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6]孙益.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03.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面临着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对接不畅的困难,本文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改革实践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就业是高职教育之本,但应避免偏于功利主义倾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对于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是实现途径之一。  关键词:生产过程;教学过程;用户体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
期刊
作者简介:张理剑(1975.02—),男,本科,讲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关系。  摘要:高职经管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动手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相关的知识真正的接受和理解。虽然很多前辈做过多种努力,但效果不太理想。笔者在自己讲授的《公共关系实务》课程中尝试RPG(Role Play Game)教学方式,经过悉心的设计和组织,能使得学生不仅能掌握公共关系的
期刊
作者简介:吴轶英,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等软件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之一。微信所提供的话题讨论、互动、创意沟通等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能够通过建立“学生粉丝”渠道,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因此,加强对微信的规划与管理,能够更好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本文立足于当前微信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并对微信对
期刊
摘要:很多教师第一次做班主任都很迷茫,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从我的经历中吸取教训,我将做班主任两年中最宝贵的收获——留一道缝隙——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缝隙;尊重与爱;健康发展;鼓励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95-01  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教龄已有十年,当班主任刚满两年,在这个暑期的闲暇,简单回首这两年与学生的种种,感
期刊
摘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师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存方式的总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级文化的建设。本文立足“三民主义”,提出对初中新生优秀班集体形成的思考。  关键词:班级;班级文化;三民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88-01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除了少数走读生外,
期刊
作者简介:夏媛媛(1984.03-),女,硕士学位,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日益突出,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本论文围绕“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开展调查,从行为规范、教学形式、课程实施、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班级规模六个方面揭示其现状,从家长、社会、幼儿园、教师方面探寻其成因并提出相关建议,进而为幼儿教育的健康
期刊
摘要:乡土民俗文化是中职语文课程内容的补充,有其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其在国内外均有各自的起源于与发展过程。我国采用乡土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认知成长、学科学习及爱国爱乡思想等方面均具有促进作用。福建是拥有数量众多的乡土民俗文化内容的省份,应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来充实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在乡土民俗文化教学中,要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方案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乡土民俗文化;现状;必要性;建议
期刊
作者简介:朱亚辉(1979-),女,湖南宁乡人,硕士研究生,长沙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自2006年以来,许多高校包括新建本科院校纷纷开设翻译专业以顺应这一需求。本研究以《英语类专业(包括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及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指导,以新建本科院校长沙师范学院为例,探讨翻译专业建设的有效路径,促
期刊
摘要:在高职“双主体”办学模式下,校企文化冲突与融合并行,贯穿校企合作全过程。本文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海诺电梯学院为例,介绍“双主体”办学模式下校企文化冲突及影响,通过校企文化融合构建适应“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文化体系,促进“双主体”办学创新发展。  关键词:双主体;文化;冲突;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15-02  所谓“双主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70-0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业平台,许多大学生借助第三方平台运营电子商务,或者自建网站或者建设网络技术方面的公司,掀起了网络创业的浪潮。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概况  为了解大学生对网络创业的认知情况,我们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3份,回收率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