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两年酝酿出的温暖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不管我能够陪你有多长至少能让你幻想与我飞翔”
  ——《旋木》
  
  还记得小时候,路过音像店的门口看见的海报上那个叫做王靖雯的女人,一张表情恬淡的脸孔湮没在当时的那些如今已经遥远的美女当中,譬如周慧敏,譬如陈淑桦,譬如某某某——有些名字已经记不大得了,而那时候的王靖雯却并不起眼——不过还是能一下子就记住了那张脸,大概就是因为脸上的那种淡漠的表情……
  直到后来,同样的面孔,脸孔旁边的名字却已经变成了王菲,唱起“容易受伤的女人”的王菲,那些歌就好像去年的阿杜那样响彻大街小巷的角角落落。仍旧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却要强说愁的年纪,不知道什么是受伤,却始终可以如歌词唱的那般执迷不悔,旋律刚起的时候,我总是会思绪一偏就想到了爸爸妈妈喜欢所以家里总是会缭绕着的邓丽君,那的确是一个属于纯情的年代。
  再后来到了念高中的时候,后座的一个女生爱极了王菲,于是每天上课下课的时候,总是可以听到她断断续续的哼唱,从“棋子”到“红豆”到“人间”到后来十分温馨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还记得一起去北京的时候,在一个干冷的下雪天,路过东直门中学门口时候的那种惊喜和兴奋,看到落着雪的学校和空荡荡的排球场,兀自想象着少年时候的王菲……
  印象里女孩们很少会如此痴迷地去喜欢一个同样性别的明星,可是王菲却可以是一个例外。有点冷漠,有点孤傲,有点特立独行,她唱着永远好听的歌,谈着永远轰轰烈烈的恋爱,这样的女子是无数青春期的女孩的偶像——那种感觉是羡慕也好,是喜欢也好,十几岁的女孩子,可以在淡漠却坚定的眼神里感觉到一丝最初的感动和震撼,并且还带着一种理想主义的企盼——也许,那样的感觉是现在的孩子不论是在S.H.E还是F4那里,都找不到的吧。
  
  2
  
  “将爱情进行到底,温柔尚在,寂寞永生”
   ——《将爱》
  
  “我把心给了你,身体给了他。情愿什么也不留下,再也没有什么牵挂。”
  ——《不留》
  
  在新专辑《将爱》的发布会上见到的王菲,居然穿着一件绿色的上衣,艳得不得了——也许这样的颜色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王菲的艳倒是一贯的,声音也好,气质也好,只是从前的那种冷艳,这一次忽然变成了一种明艳,在明晃晃的艳丽中,能够感觉到一丝温暖的感觉。而整齐的黑色刘海和挽起的头发,在这样的绿色的衬托之下又变成了一种天使爱美丽般的鬼怪精灵——这个词,也是向来可以用来形容王菲的吧。
  把这张用两年的时间酝酿出来的唱片放进CD机,熟悉的声音飘扬而出,不论是“将爱”里混和在张亚东式的电子音乐之间,还是“美错”中唯美的干净清澈,或者“乘客”里面的一点点虚幻迷离,以及“旋木”中的一点点的稚气,王菲的声音永远会在自如的变幻中寻找到一个完美的表现——在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也许,这个很会唱歌的女子永远都知道用什么样的声音去演绎什么样的音乐,恰到好处。
  音乐之外,其实王菲是个对什么都不太有所谓的女人。当有人说唱片的封套不好看的时候,她说无所谓;有人说唱片的包装太过简单的时候,她也是无所谓;说起听歌的人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她仍旧无所谓。王菲的话很少,她说自己是个有点被动有点不善表达的人,于是,还是选择把要说的东西变成了音乐,唱在了歌里。该表达的都已经表达了,所以也没有更多的话可以用来解释。
  试着把专辑里王菲写的4首歌的名字摆到一起,“将爱”,“不留”,“阳宝”,“四月雪”——感觉到的是一种有些惶惑的温暖,在温暖的身后还有一种迟疑的忧伤在——它们是渴望将爱情进行到底的轰轰烈烈,也是爱过之后的豁然——似乎一切正符合这个写歌唱歌的女子自己的爱情。
  王菲说,所有的歌都是有感而发,都是自己感情的写照。这些创作跟那一段时间的经历和感受有很大关系,可以写下很多东西。而我们所看到听到的那种温和,并不是刻意的,只是暗藏在岁月潜移默化的变化当中——也许2年的生活也的确可以沉淀下足够的心情和灵感,化作歌词和旋律。
  在夜深了的时候,细细地读了一遍“阳宝”的歌词。王菲说:需要阳光的宝贝啊,别气我不懂,别向我示威,无论我多想是个太阳,却只是另一株向日葵。突然感觉到其实所有的不屑和淡漠的身后,是一种浅浅的无奈和忧伤,凝结着一种平凡致极的温暖感觉。
  听着王菲唱起那些句子,其实,每个一路走来看过所有的是是非非的人的心里面,难免都会荡起一些小小的涟漪,一圈一圈地化开来,然后融化成自己的感觉。
  
  3
  
  “……让我感情用事理智无补于事,至少我就这样开心过一阵子
  ……美丽的错误往往最接近现实”
  ——《美错》 王菲,张亚东,林夕——这样的三角组合仍旧保留在这张专辑里面。那么王菲的确是一个喜欢坚持到底的人吧。从第一张专辑开始就唱林夕的词,而张亚东,也是合作了一次又一次的,而这样的三人组合也永远意味着好听的音乐。
  在音乐里,三个人是各自忙碌的,写词的写词,编曲的编曲,唱歌的唱歌,制作的制作……只是,有默契的人永远可以在各自的忙碌中很容易就找到与对方的交集,永远会明白对面的那个人心里面在想着些什么。
  林夕的词写的就是王菲自己吧,揣摩透了这个女子的心思,每说出来一句话,要么温暖到心底,要么刺痛到心底。而尽管有时候很多人并不是很喜欢张亚东用电子的元素来装点王菲的声音,可是,这也已变成了一种习惯。
  在专辑的最后,看到制作人的一栏上写着张亚东和王菲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脑袋里永远装满理性的思考,另一个是永远凭纯粹的感觉来说好与不好,该与不该……王菲说,正是如此,两个人的组合便可以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这个在北京出生长大一直长到了18岁离开的歌手,可以流利地用广东话唱歌,可是骨子里头还是属于北京的吧。王菲说,还是最喜欢住在北京。想起来的是北京城里灰扑扑的胡同,琉璃瓦在明净的天空中闪烁着在岁月里沉淀过的光芒,一切都是简单的悠长的沉静的,那种冷冷的温暖,遥远的亲切,倒是和王菲有那么一点相似。
  十几年以后,那个从胡同里走出来的丫头已经是华语歌坛最天后级的人物了,可是她的专辑还是会选在北京录音,她的专辑的编曲和乐队当中,大多数还是出自北京的音乐圈子。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里的人给了她最多的感动和灵感——这些都会让人想起来很多年前的那个常常出没于摇滚乐队排练场的女孩——好像在外面的冷漠当中,其实内心却深藏着最多的温情和依恋。对王菲说“冷淡”这个词的时候,她笑着说,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的冷淡,也不觉得自己变得多么的温和。也许是吧,冷淡也好,温和也好,只有自我的,才是真的王菲。
  
  4
  
  “Yes I'm going home I must hurry home
  Where your life goes on
  So I'm going home Going home alone
  And your life goes on”
  ——《乘客》
  
  王菲说,“如果心里有爱,就不会绝望。爱是纯粹的东西,不应该受到任何其他的干扰。”
  而这也的确是一张充满了融融的爱意的唱片。
  这个笃信佛教的女子,也笃守着一份简单明确的生活态度,简单却又特别——就好像这张专辑里用的那些歌名,都缩减缩减缩到最简单的两个字,好事的人会以为这当中有多少玄奥多少复杂,可是在王菲自己看来只是一种简单的好玩罢了,在简单致极中要的也是一种与众不同。
  大概太相信爱的人是感性而纯粹的,太感性的人却又总是容易纠缠在感情的复杂里。还有人在怀念曾经响起在王菲的声音背后的鼓声的时候,那个打鼓的人已经走远。在新专辑里,一首“MV”则出自谢霆锋之手,王菲唱之,也是一种坦然——只是MV里的女主角,又会是谁呢?
  那么看看专辑的MV吧,拍得精致却都有些忧伤在。《将爱》营造出来的未来战场,充满了迷幻的感觉,不晓得是不是《2046》带来的灵感,当眨着红眼睛的机器人闪过画面,看到的人心里却有一种无奈,对于没有生命的生命,我们又该怎样诠释爱……《旋木》则是温馨里藏着一点忧伤,王菲说,那个写歌的男孩子也被拍到了画面里面,他的表情正好可以诠释自己写歌时候的感情。在《不留》里面,有百合花在经历35个钟头从开放到凋谢的过程,也有涂着“不留彩妆”的王菲被拍成完全黑白的镜头,什么都不用留下。
  专辑听了一遍又一遍,最终还是很喜欢那首翻唱的“乘客”,快乐与不快乐,或许并没有多么复杂吧……那么就怀着一种乘客的温暖心情,搭上这辆车,来聆听用2年时间酝酿出来的王菲。
其他文献
最初,本人对广州的ABC(爱必希)唱片公司并不熟悉,某天,该公司负责人通过音响界的一位朋友找到笔者,希望能够介绍他们出品的国内的第一批SACD。  ABC,如此简单的名字,听起来像是做英语有声读物的。很陌生的公司。  SACD,这是眼下国际最流行、最先进的录音格式。很高级的唱片。  这几个字母组合在一起,一下子引发了笔者的一阵惊愕。  细听过ABC的这几张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SACD,笔者觉得应该给
期刊
《音乐时光剪影》是第一张我所聆听的尚·马龙的专辑,非常喜欢其中的“Promise Me”和“Sad Lisa”两支曲,后来尚·马龙特别在一次演出中弹奏了这两首乐曲,并且微笑着跟我说“I played them for you”——其实,尚·马龙就是这样一位亲切自然的音乐家,一如他指尖流淌出来的音乐,一如他在现场演出中穿插的种种肢体语言,率性真挚,宛若一直在你身边的贴心好友。  2004年,尚·马龙
期刊
许多东西,一生里只可以拥有一次,或者不到一次。世间之事凡涉及情感无不稍纵即逝,爱恋如此,友谊亦然,好久不见的伙伴,尽管住在同一个城市,却已不知道对方长成什么模样。最初还以短信联系,后来就仅仅留在私下默念,说来都有成堆的理由,并非所愿。这是不得已的无奈。只不过我思念他们,因此心情特别沮丧。  好久不见的人当中,还有一位Sharon Shannon,我对纯乐器的爱好有限,早先并不特别中意她,只知道此人
期刊
昆汀那西班牙风格的住宅坐落在好莱坞山的高处。车道上,停着《杀死比尔》里的那辆鲜亮的黄色的马车;门厅里,摆着电影特级公司做的《杀死比尔》里的美少女GOGO的逼真的蜡像。整个房子一直武装到门橼:电影海报、CD、DVD、录像带、连环画,还有一个放着饭盒和热水瓶的架子。他的家庭影院相当豪华。楼上的一个点唱机装满了他的音乐收藏,包括布兰妮(他是她的超级歌迷)的唱片。正是在这样的家里,他对于他和他所爱的电影侃
期刊
一般来说,“独裁”是一个政治概念。从柏拉图开始,一直有伟大哲学家为独裁政治伤透脑筋。独裁政治并不像普通人观念中得那样不可救药,事实上,几乎所有关于“乌托邦”的幻想,都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寄托于一位明智的独裁者。但历史一次次证明,独裁政治的结果非但没有造就永恒的乌托邦,却带来无比惨痛的灾难与浩劫。于是,就有人把希望转嫁到广大的人民身上,开始探索政治的另一极端——民主的作用。本文并非政论文章,自然不必再
期刊
四季的混响,奇妙地融合在自然的构架中。  这便是音乐的魔力。  或许,这亦为生活的意义。    春  盎然之气,朝晖之精,构成了春天特有的蓬勃感。而英国乐坛在新世纪的复苏正是以一种跃动的律感将湖面上的冰霜表层破化,迎接着新一代的洗礼。其中,The Music以旗手的身份出现在那烂漫繁花中的最炫处,而这批年轻人的首张专辑也用一种几乎极之灿烂的映像出现在乐坛中,用最直接的方式为新世纪的听力神经带来了多
期刊
代表作一:《落水狗》(Reservoir Dogs,1992)  主演:哈维·凯特尔   蒂姆·罗斯   麦克尔·麦德森   史蒂夫·伯斯塞米   奎斯·皮恩  剧情:  一群男人一边早餐一边聊天,话题包括流行文化和女人,昆汀扮演的棕先生以自己独到的见解阐释了玛多娜的“宛如处女”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看起来衣冠楚楚,其实却是黑社会老大乔·卡伯特召集而来的一批强盗,将联手完成一项打劫珠宝店的任务。为了保
期刊
演出是7点半的,我们约好5点左右就出发。  “你需要借一辆自行车,”大约二天前,6月10日的下午,他已经作了提醒,“我们骑车去。”  我想以后陪着朋友疯的机会不多了,就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然后满心怅然。尽管小丁信誓旦旦地对所有的人说一年以后一定回来,但是天晓得,他毕业了(竟然毕业了!),去了北京,那个在我看起来比较疯狂的、与属于个人的强烈喜好或厌恶有关的城市,摇滚、行为艺术、愤青、DV电影之类,她的
期刊
这次“左麟右李”演唱会是我在上海8万人体育场听过的音响效果最好的一次演唱会,特意动用了目前世界上最为顶级的EV音响,更特意从日本聘请了五位顶尖调音师,他们在日本是松田圣子、Change & Aska演唱会的御用调音师。  现在好象人人都知道谭咏麟有个外号叫“谭校长”,但你知道“校长”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吗?正解应该是:当年阿伦每每出现在歌迷拥簇之中时,总是一脸笑容地向一大群小孩子们挥手打招呼,歌坛的
期刊
和其它演唱会的强大宣传攻势形成对比,费玉清几乎没有展开任何宣传,但出票的热闹,实在是应验了“沉默是金”的古训。  是9月29日,我去大剧院,看费玉清。  那天临近国庆长假,我手头的事情出乎寻常的多。等我从一大堆事务中抬起头来,时间已接近开场。晚饭也没有吃,我匆匆坐地铁赶去。  门口进场的人很少,黄牛们聚在一起聊天。我还没走到门口的时候有三两个黄牛问过我:有票吗?真的等我走到了,倒没人睬我了。夜色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