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配备已进入各个班级,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但任何事物的出现有利也有弊,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看法。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见听见,又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另外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对于知识的保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准备一节课时,笔者注重以下几点。
1)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这是物理课程的价值之一)。例如:在“光的传播”一节中,除了课本上的图片,笔者还找了大量的关于光的图片,制成一个可循环播放的课件,在学生上课之前就开始播放,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对本节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力及其作用效果”一节中,由播放学生喜欢的足球赛引入;在“弹力弹簧测力计”一节中,播放奥运冠军在跳板上为国争光的瞬间……只要认真准备,每节课都会有良好的开端,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要学习的内容上。
2)多媒体教学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在“探究凸透镜成像”一节实验后再复习时,可以再现学生实验时的情景,学生容易想起自己实验的经历并轻松地说出结论,而且经过再回顾之后,学生遗忘率比较低。在“运动的快慢”一节中,对于匀速运动的教学很难通过实验给学生展示,这时教师可以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因为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有些课堂上不适合做的实验,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去看去听,这比单独听教师讲课的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教师平时应该积累大量的素材,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
3)练习形式多样化,扩大教学容量。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有些时候笔者会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让学生进行测试,这样可以实现屏幕监视和远程控制,而且可以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立即反馈、讲解。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很不错。学生针对出错的题目还可以进行重复练习。
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也会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笔者允许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的消息,发表自己的看法。看到有的学生找到《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的MV,笔者让大家共同观看,学生触动很深,有的女生禁不住流下泪水。大家多方讨论,在网上支援汶川,为汶川加油,下课后纷纷捐款,为灾区贡献自己的爱心……
在召开“寻找春天”主题班会时,笔者搜索大量关于春天的材料、图片、音乐、视频……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春天,个个兴致盎然。
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时,学生看着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日常行为不再那么无所谓,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负责。
在听公开课时,会发现有些教师上课时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一顾,甚至把应该学生探究的实验也用多媒体代替;也有些教师整节课不写板书,都在屏幕上展示。上完一节课,教师点完了鼠标,学生脑子里却空空,想不起讲了些什么。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多媒体,不要一味追赶时髦,舍不得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这样用得不当,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多媒体使用时会受到客观限制。比如没电的时候不能用,辛辛苦苦准备的课,到了临上课时却停电了,教师不得不修改自己的思路,传统教学的优势再现。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时使用多媒体。但如果将多媒体说成增强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就会偏离使用多媒体的初衷。
笔者希望教师在教学时能合理处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使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1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陈庄中学;
2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中学)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见听见,又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另外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对于知识的保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准备一节课时,笔者注重以下几点。
1)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这是物理课程的价值之一)。例如:在“光的传播”一节中,除了课本上的图片,笔者还找了大量的关于光的图片,制成一个可循环播放的课件,在学生上课之前就开始播放,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对本节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力及其作用效果”一节中,由播放学生喜欢的足球赛引入;在“弹力弹簧测力计”一节中,播放奥运冠军在跳板上为国争光的瞬间……只要认真准备,每节课都会有良好的开端,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要学习的内容上。
2)多媒体教学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在“探究凸透镜成像”一节实验后再复习时,可以再现学生实验时的情景,学生容易想起自己实验的经历并轻松地说出结论,而且经过再回顾之后,学生遗忘率比较低。在“运动的快慢”一节中,对于匀速运动的教学很难通过实验给学生展示,这时教师可以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因为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有些课堂上不适合做的实验,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去看去听,这比单独听教师讲课的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教师平时应该积累大量的素材,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
3)练习形式多样化,扩大教学容量。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有些时候笔者会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让学生进行测试,这样可以实现屏幕监视和远程控制,而且可以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立即反馈、讲解。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很不错。学生针对出错的题目还可以进行重复练习。
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也会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笔者允许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的消息,发表自己的看法。看到有的学生找到《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的MV,笔者让大家共同观看,学生触动很深,有的女生禁不住流下泪水。大家多方讨论,在网上支援汶川,为汶川加油,下课后纷纷捐款,为灾区贡献自己的爱心……
在召开“寻找春天”主题班会时,笔者搜索大量关于春天的材料、图片、音乐、视频……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春天,个个兴致盎然。
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时,学生看着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日常行为不再那么无所谓,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负责。
在听公开课时,会发现有些教师上课时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一顾,甚至把应该学生探究的实验也用多媒体代替;也有些教师整节课不写板书,都在屏幕上展示。上完一节课,教师点完了鼠标,学生脑子里却空空,想不起讲了些什么。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多媒体,不要一味追赶时髦,舍不得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这样用得不当,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多媒体使用时会受到客观限制。比如没电的时候不能用,辛辛苦苦准备的课,到了临上课时却停电了,教师不得不修改自己的思路,传统教学的优势再现。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时使用多媒体。但如果将多媒体说成增强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就会偏离使用多媒体的初衷。
笔者希望教师在教学时能合理处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使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1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陈庄中学;
2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