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呼吸道诱导的主动全身过敏性实验方法

来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经呼吸道诱导的主动全身过敏性实验评价方法。即采用吸入卵白蛋白(OVA)诱导致敏,吸入OVA激发,观察各组各项过敏症状,并与采用腹腔注射OVA诱导致敏、吸入OVA激发相比较。方法取豚鼠,分为阳性对照吸入组5组、阳性对照注射组5组、阴性对照吸入组,阴性对照注射组。致敏阶段:将豚鼠置于呼吸暴露塔中固定,每只豚鼠吸入2 ml雾化致敏液(间日一次,共3次)。其中阳性对照吸入组吸入浓度为1%的OVA,阴性对照吸入组同法吸入氯化钠注射液(NS)。阳性对照注射组腹腔注射给予浓度为0.07%的OVA(0.5 ml/只,间日一次,共3次)。阴性对照注射组同法腹腔注射给予NS。激发阶段:首次致敏后第14日,阳性对照吸入组与注射组分别吸入浓度为2%,1%,0.5%,0.25%,0.1%的雾化OVA激发液2 min。阴性对照吸入组与注射组同法吸入NS。激发即刻至30 min,观察每只动物反应记录症状出现及消失时间,并将反应症状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阳性对照吸入组3组动物分别吸入浓度为2%,1%,0.5%的OVA后,分别于30 s内、30 s~1 min内、1~2 min内全部死亡;1组动物雾化吸入浓度为0.25%的OVA 2 min后,4只动物于30 s时出现搔鼻、咳嗽、哮鸣音、呼吸困难、痉挛,直至死亡,2只动物出现颤抖、搔鼻的轻微过敏症状,再次吸入2%浓度的OVA2 min,也仅出现颤抖、搔鼻的症状,推测可能存在个体差异;1组动物吸入浓度为0.1%的OVA 2 min后,仅3只动物出现竖毛、搔鼻、颤抖的轻微过敏症状。阳性对照注射组动物激发时亦按上述方法操作,动物反应症状与阳性对照吸入组动物反应症状基本相同。阴性对照注射组与吸入组分别吸入NS激发,未见明显过敏反应。由于吸入浓度为2%的OVA的阳性对照组动物在激发时迅速死亡,另取3只未经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动物雾化吸入2%浓度OVA 10 min,未见任何异常反应,故认为吸入OVA浓度为2%的动物并非因OVA刺激性或毒性引起死亡。将所有存活动物麻醉处死解剖,经肉眼观察,除0.1%浓度的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4组动物肺部未见明显异常,凡出现过敏反应的动物肺部可见大量出血点及血块。统计数据显示,OVA浓度为0.25%以上的阳性对照吸入组与阴性对照吸入组评分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大体观察结果一致,浓度为0.1%的阳性对照吸入组与阴性对照吸入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阳性对照吸入组与注射组各相等浓度间无统计学差异。浓度为0.25%的阳性对照吸入组与0.5%的阳性对照吸入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与0.1%的阳性对照吸入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根据本实验室以往经验,腹腔注射浓度为0.07%的OVA能够成功复制强阳性过敏模型,故本试验采用这种给药方式与吸入诱导致敏进行比较从而确立吸入诱导致敏的可行性,并确定激发剂量。结论本试验经吸入诱导致敏,梯度浓度吸入激发,建立采用呼吸暴露塔装置研究吸入给药途径过敏性的实验方法,并确定浓度1%的诱导致敏剂量以及浓度0.25%的激发剂量。此法较为简单,且能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对进一步研究吸入途径药物的安全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从当今中国音乐教育与西方音乐教育的依附性关系、单边主义关系以及受制工业文明工具理性教学目标的藩篱几个方面,通过对依附关系、单边主义以及技术对音乐生活世界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