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误区及解决措施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学生就业和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误区,根据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学生就业心理误区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误区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245-01
  
  全面开展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调适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的心理调适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和择业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对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确保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推动和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
  为了了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笔者对材料及资源系2010年和2011年毕业生择业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从就业准备、就业趋向、择业心态、择业途径和就业单位五个方面了解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动态。统计显示毕业生主要存在急功近利、自卑、消极与依赖、从众等心理误区。
  1.1 “急功近利”心理误区
  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眼睛紧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大都满员或超编,没有多大的就业空间。即使这样,仍有千军万马在挤“独木桥”,以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为例,全省计划招录3384人,报名参考人数多达18904多人,招录比例高达1∶6。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负责人提出这样的忠告:毕业生应该适当地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量十分有限,国有企业大都进行了改制,而且对进人的控制十分严格。他建议学生们更多地把目光转向私营企业,现在多数私营企业的人事管理已经比较规范,学生们在择业时是可以考虑选择的。
  笔者针对材料及资源系10届和11届两届毕业生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有62%的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置、经济收入及单位性质。46.7%的大学生月薪期望值在1500元以上,39.2%的大学生在1000元以上;择业时期望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私企、其他部门。由此可见高职毕业生把“工作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单位效益好、工作稳定”作为择业目标,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1.2 自卑心理误区
  很多学生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不是毕业于名牌院校,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主动参与就业竞争而错失就业机会。
  一些大学毕业生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却认为回到家乡就业途径窄、无法施展所学到的才能,无论从就业机会、生活条件、工作环境、未来发展来说,城市都要比农村好。
  专家指出,如今,农村的经济发展也相当快,大学毕业生可以把自身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网络、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能,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个人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经营形式,在未来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大有作为。
  1.3 消极与依赖心理误区
  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避苦就轻,目光总盯着工作轻松、稳定、竞争不激烈的单位或岗位,而恰恰高职学生就业的单位大多属于体力劳动工作,所以产生了矛盾。
  任何一位资深的主管,都是在市场一线做业务出来的。他现在的地位和薪资,是值得大学毕业生艳羡的,但大学毕业生应该明白:这些地位不是谁给你的,而是自己拼搏出来的。
  根据统计,主动了解就业信息、进入市场和到单位实地考察的毕业生仅占10%左右,在获取就业信息上靠学校、老师的介绍占70%以上。这说明,部分毕业生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竞争意识不强,对学校、家庭、亲朋好友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不愿主动出击,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被动。
  1.4 从众心理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毕业生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就业单位没有具体计划,也没有具体的职业目标,都有“走一步,算一步”的心理。在求职的时候过度在意周围人群的求职过程,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大家都签约这个单位,自己也跟着签约,从众心理严重。
  
  2 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误区的措施
  2.1 加强就业指导课教育,教会学生制定职业规划
  学院开设了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课程为必修课。课程开设在第一和第五学期,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开展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测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第五学期是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但这这些还有些不足,就业教育与指导功过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2.2 加强就业信息指导
  运用学院网站和系部网站平台提供有关就业信息,使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和人才需求状况,协助毕业生对相关问题作合适的决定。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和学生手机集团网等发布就业信息。
  2.3 加强就业的心理辅导
  辅导学生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提出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才可避免择业受挫。毕业生应全面的评价自我,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冷静分析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找出自己的差距,适时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立足社会需求,切忌功利主义。
  对存在自卑心理和消极依赖心理的学生,其心理是自我评价过低,且缺乏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可从能力层面对其进行锻炼和提高,这有助其树立自信,选择正确的职业生涯。教会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调节自己,提高在择业过程中的挫折承受能力。
  2.4 加强择业技巧指导
  帮助毕业生掌握简历制作、文明礼貌、语言交谈、面试技巧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择业能力和就业的质量。
  2.5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立健全的职业指导机构
  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就业工作人员及任课教师必须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并且应该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法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学校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参加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如职业规划师、职业咨询师等的系统培训,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2.6 通过学生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择业竞争力
  大学生活一开始,辅导员老师就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知识,培养能力,决定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就业目标,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社会接触,锻炼自己逐步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加择业竞争筹码。
  
  参考文献
  [1] 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13~117.
  [2] 任燕.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9(5):131~133.
  [3] 张巧梅.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14):85~86.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来华留学生人数猛增,2007年超过19万,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层次也已经由语言预备教育延伸到本科、
由长沙市望岳化工厂开发、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推荐的EF-2型氧化铁精脱硫剂适用于天然气、焦炉煤气、水煤气、甲烷原料气、冶金工艺气、精细化工原料气、食品级CO2气等气体中H2S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景观、校风、学风学习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人才储备资源,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
作者全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