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设计Yii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舆论和社会各界目前对设计的关注与日俱增,很多人也对中国设计乃至亚洲设计的出路忧心忡忡。诚然,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的确很多,中国设计人任重而道远,但连续三年来看到台湾设计发展的代表Yii的蓬勃发展,笔者对中国设计信心大增的同时也看到了欧美设计的忧虑与尴尬。欧洲作为世界设计最高水平的代表,如今的发展大致面临两个进退两难的窘境:手工艺在21世纪所扮演的角色和亚洲作为原创设计一支新源的崛起。Yii这个项目就是处在上述这两个困境的连接点上。取材于中华传统与文化的Yii,召集了一批台湾本土设计师和海外知名设计师一起,使用台湾本土材料资源,结合台湾本土工艺和本土文化,在2011年米兰的设计中心点为世界唱了台东方味十足的好戏。
  在今年米兰设计周期间,在三年设计博物馆的二楼出现了一个犹如大溶洞般的展厅。展览是由著名日本设计事务所Nend0设计的。展厅里悬挂着一根根巨大的透明充气柱,从地面直通屋顶,为展出的一系列产品营造出熟悉而又陌生的奇妙意境。这是Yii连续第二年在这里展出由台湾工艺师与本地及国际设计师共同创造的特别的产品原型。参与其中的设计师不乏像康思坦丁一格里季奇(Konstantin Grcic)这样的当红大师。Yii四年前由台湾政府创立,目前的创意总监就是国际知名设计大师、被誉为荷兰设计之父的海思·巴克(G0s Bakker)。
  如同上一年一样,Yii展出的作品使用了在台湾文化的设计中被忽视了的材料和技术,引发了观众所期待的那种清新现代的美感:用细腻通透的瓷来再现路边大排档使用的塑料碗碟;用在台湾街头随处可见的机车的前灯做成的形态各异的组合灯具;由999个手工制作的竹球组成的沙发。
  世界杯:丝云、轮回
  设计师:刘一德
  工艺师:苏建安
  全球品牌星巴克(Starbucks Coffee)与台湾传统工艺的巧妙结合:木雕、交趾陶、琉璃、细银等传统工艺家,以星巴克Grande纸杯为题,顺着工艺内涵,于作品创作过程中随机增添生动的装饰,例如:攀爬的甲虫或青蛙、盘空的云朵和祥龙等,让全球不变的普遍造型与图案,在台湾得到不同的生命与灵气。
  线香
  设计师:何忠堂
  工艺师:陈高明
  台湾拥有优秀的制香产业,其中不乏浸淫此领域已超过5个世代者。本设计企图为这个产业带来新意,藉由制程的改变,在2维与3维之间转化造型,让线香在视觉、嗅觉,甚至触觉经验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美感。
  蕾丝碗组
  设计师:徐景亭
  工艺师:李存仁
  蕴涵视觉线索与细腻触感的诗意作品
  结合东方刺绣与西方蕾丝图样,表达华人母亲列女儿婿嫁的祝福。瓷器从底部开始渐渐变薄、至开口处细薄如膜,几乎穿透,和光线互动,幻化出多变的细腻效果,此系列由1件花器及2件碗所组成。
  铁竹椅——禅椅
  设计师:Nendo
  工艺师:邱锦缎
  日本设计团体Nendo在研究台湾竹产业之后,灵巧地将竹管家具制作技法运用在铁管上,并以传统竹编技法编织铁片,为这种量产化的冰冷材质带来细腻的手感与人文表情。经过日本设计师与台湾工艺师的深入互动,并藉由技法及材质的转移,本此设计为日渐失传的工艺找到出路,并且为传统产业走出一番新天地。
  锣钟
  设计师:林宛珊、陈韵如
  工艺师:林烈旗
  西式咕咕钟的东方化身:不见报时乌的踪影,却更有鼠牛虎兔等吉祥物的热闹。除了工艺师的手工制锣与精准调音之外,剪纸大师的12生肖动物在整点现身报时,更是本设计的特色。
  砌砖计划:砖瓶
  设计师:王俊隆
  工艺师:陈培泽
  砖是台湾文化象征之一,砌砖工法是在18世纪航海时代受荷兰文化影响而逐渐成形。本设计为砌砖完成后,以手工雕刻成最后造型。结合了红砖坚硬强固的意象与有机生动的线条,成为既对比又融合的作品。本系列作品由砖盘、花瓶及砖碗所组成。
  邀月杯
  设计师:林晓瑛
  工艺师:汤润清
  在古老的中国传说中,每逢中秋月圆的时刻,只要抬头遥望月亮,就能看见住在月亮上的玉兔。她不仅将吉祥和幸福带给人们,也是华人民间流传的美好传说,直到现在,许多地方在中秋时节仍有用土抟成兔子的习俗。设计将拟人化的故事转化为食器,并在选择材料上,使用了在台湾具有代表性的苗栗土做为素材,用以呈现“秋作、月伴、兔影”的氛围。
  RUSH HOUR-壁挂灯
  设计师:廖柏晴
  工艺师:廖胜文
  台湾仅有2300万人口,却有高达1400万台的机车。这个惊人的比例,酝酿出台湾独特的机车文化。本作品以台湾街头景象为题,结合照明科技,制作出高度交互式的智慧灯具。传统漆艺技法的运用,更为作品创造出丰富的光影表现层次。
  BAMBOOLSTOOL
  设计师:周育润
  工艺师:苏素任
  竹凳传达竹的自然印象。轻巧结构的背后为繁复的制作工法,结合了竹管家具及竹编这2种工艺;3支原生竹管椅脚,顶端剖成富有弹性的竹片,运用乱编法编成座面,酝酿出从生态到人文的渐变。本设计共有高矮2款,此处为矮凳。
  就如此的一个堪称未来亚洲乃至世界设计转折点的项目,笔者前不久和Yii的创意总监、策展人,荷兰设计教父Gijs Bakker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对话。笔者询问了有关Yii项目的事,特别是台湾同行们关于目前在工业界迅速蔓延的“东方vs西方”这一焦点竞争的主张与立场,以及台湾这个作为制造者同时也是设计者聚集地的东方岛屿的眼界。
  陈昱vs.Gijs
  陈曼:你是如何开始与Yii合作的?
  Gijs:Yii这个案子我是第二年做了。实际上,Yii的项目经理人、前任主管韩德昌先生早在2006年就邀请我去参加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一个项目。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有世界最大的中国手工艺品的收藏,藏品比中国大陆还多。从那次合作起,韩先生就非常欣赏我作为一个投资人和设计师在对待台湾和中国文化时的方法和态度。于是韩先生就有了那么一个想法,看看我们是否能将设计师与手工艺工匠凑在一起做些事。我表示愿意参与其中,因为这和我不把设计看成全球性的东西的观念不谋而合。设计在世界大同的环境里依然需要保持本土文化的视觉差异。我当时就说:“很好,我愿意做这样的事。但我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参与此项目的设计师必须以台湾人为主,而工匠当然也必须是台湾人。”那也是赞助单位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的目标。他们想看看手工艺如何继续生存下去。现在台湾的工匠们通常只是在寻找新的工艺去卖给当地的庙宇,仅此而已。它不再包含日常生活的成分。他们看到这样的现状背后的危险。当一种手工艺的知识越来越少的时候,它就可能慢慢消失。
  陈昱:你认为哪些台湾手工艺的元素是独一无二的?
  Gijs:昨天我和著名巴西设计师坎帕纳 兄弟(Campana Brothers)开了个小会,他们为这次Yii展览设计了一张弯曲竹制的椅子。他们说纵然在巴西悠久的藤竹传统下,他们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在那里做出这样一张椅子,因为它需要非常特别的技艺。而且那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技艺,还因为台湾这个气候湿热的岛屿创造出了一种极好的竹材。有这样丰富优质的材料,难怪台湾的一代代工艺师们经过几个世纪的锤炼能达到如此高超的境界。
  陈昱:这些工艺师都是你亲自挑选的吗?
  GijS:不是,但我去年选定了设计师。这次有大约50位设计师通过电子邮件寄给我他们的作品集,来申请加入今年Yii的项目,我从中挑选了15个我认为非常合适的,其中两名设计师碰巧曾经是我在埃因霍恩设计学院的学生。
  陈昱:你在他们的作品中寻找什么样的特质呢?
  Gijs:一种悟性。如果他们给的仅仅是直截了当的设计,非常机械的,那么我认为他们不是适合这个项目的设计师。但从一些申请人的作品里你已经能看到他们对设计更富诗意、更开放的观点,那些就是我要找的人。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选了20位工艺师。我第一次去台湾的行程为期一周,我们与设计师工艺师们一起做了一些工作坊,我为他们做了一些讲座。那是非常紧凑的一周。而后我们便切入主题开始了正式的工作。
  陈昱:你觉得亚洲和台湾的工艺和设计应该从地方性的角度出发吗?
  Gijs:这很危险,因为如果方向错误的话,它们所产生的结果会非常怀旧、伤感、旅游味十足。我想走的完全是另外一个方向。在台北,在那里的台湾设计中心,我看见的是一屋子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产品。但那里也有—堆抄袭剽窃品,它们毫无个性,却极力要争取到相同的水平上。
  陈昱:亚洲的手工艺是否能成为亚洲创造设计个性的一条路径,而不再一味抄袭欧洲的设计手法?
  Gijs:是的,那确实是一种可能性。看看日本,当我40年前去那里的时候,你所能看见的全是抄袭品。日本人因为抄袭而闻名于世。但如果你现在去日本,你会看见最精美的产品。他们从索尼随身听开始以最精彩的方法将科技最小化,这要比苹果从事相关工作早得多。所以他们真的设法在他们自身文化基础之上创造出了极强的设计形象,而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台湾在这一点上或许更加便捷,得益于他们相对于中国大陆更为西化的体制。台湾的人口增长已经超越了中国大陆。对于我来说,在台湾工作是一个负担,因为事情发展得要比中国大陆快。
  陈旻:在这些展品中,有没有您觉得在工艺上特别有意义的作品?
  Gijs:我喜欢周育润的竹球沙发。那是一件很传统的物品。回想过去的年代如果你有孩子,台湾人常常会将竹片弯曲做成球,小孩子就玩这样的球。设计师用了非常西化的手法,用小尼龙连接件将很多球相连做成沙发。在我看来,这件作品是整个展览的闪光点,就是因为这个竹材料。球的形状非常普通非常传统。周育润做了一件我非常乐意摆在我房间里或者花园里的东西,非常得体。物品需要具有全球性的沟通力。
  陈昱:当你们把全部展品摆在一起的时候,有发现什么惊喜吗?
  Gils:有。今天早上,当我看见王俊隆的大镜子的时候。我上一次看见它的时候,它还只是张通过skype传来的草图。当时我还担心镜框会不会太重。但今天早上当我看到它时我就在想:“哇,我喜欢这玩意儿。它真棒!”
  陈旻:这展览有一些传统的主题,但许多也是取材于街头生活。
  GijS:我很高兴你这样说。当我今年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这并不是我的初衷,但好玩的是设计师比去年越来越公众化了。我感觉今年设计师们更多地走入日常生活。第一年大家非常专注在设计和工艺的本职工作,但今年他们更近距离的观察了日常生活对设计和工艺的作用。我非常喜欢那些在台湾街头随处可见的一次性塑料杯碟,吴孝儒将它们变成了设计。
  陈昱:你觉得中国大陆也能抓住这样的主题发展手工艺和设计吗?
  G1js:如果你们开始动手,那么我们就out了!中国大陆更加懂得经营,而且有能力创造更大的规模。那也是Yii的挑战之一:如何将这些手工艺品牌化,将产品分销到世界各地。
  泡泡沙发
  设计师:周育润
  工艺师:苏素任
  本设计的特色,是回归到最单纯的竹编小球,以单一元素重复连结的方式,取代原本复杂的沙发结构,并借着竹球轻盈、穿透与构造简洁的特性,创造出不论使用及制造均简易的当代家具。
其他文献
提起“设计大师”,很多人只知道菲利普·斯塔克(Philipe Stark),却没听说过迪特尔·拉姆斯(Dieter Rams),因为他和他的设计一样低调,不张扬。事实上他却是从包豪斯到当代设计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影响非常深远的设计大师,他的很多代表作品已经完成了由“经典”到“日常”的蜕变。迪特尔·拉姆斯是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人物、新功能主义的创始人和代言人,甚至可以说,他建立起了20世
期刊
Philippe Starck称法国设计师ConstanceGuisset为“Dreamer”,因为她的作品总能在惊喜与梦幻中保持平衡,用想象力开启日常生活的诗意大门。而Philippe Starck也曾就其作品在这方面的表现特征问过ConstanceGuisset,她的回答是:我们缺乏的是想象与梦想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开现实的羁绊。  Constance GujSset真正开始设计师生涯的
期刊
在种类繁多的形式下,陶瓷无疑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萃与深厚的底蕴。而在当下,中国艺术的发展已经置身于世界交流的巨大舞台之上。陶瓷艺术的活力,也被更大地激发出来。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领域中,艺术家刘建华无疑是以陶瓷为创作介质的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新近利用陶瓷创作的作品利用空间、陶瓷形态及艺术造型等多视角的表现手法,为陶瓷艺术呈现了一种新颖的视觉体现。  在刘建华今这次展览中,200多件陶瓷塑造的墨
期刊
当年建筑师Louis Sullivan因为一句“功能决定形式”而变得家喻户晓,他自然没有想到当年自己提出的这句“功能决定形式”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是对建筑或是艺术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可如今的年轻设计师们也受够了这看起来多少有些呆板的功能决定样式。因为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即便面临一个最简单的需求,我们也会有过去所不曾拥有的选择种类和数量,也正因此,不再有哪种产品只包含一种功能需求。即使是同样
期刊
在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开展的“阴木与阳石”主题展向众人呈现了顶级欧式新古典家具的概念性设计杰作。  承袭了意大利SAVIO FlRMINO纯手工家具世家的悠久历史,法尼尼在新领域中不断开拓创造,以独有的制作工艺开创出家具行业的多种可能性。阴与阳的玄妙关系似黑与白,同暗与明,又可喻为地与天,甚女与男,但在家居上体现阴与阳的理念尚属首次。  法尼尼重新审视原始材料的特点,以新视觉思考寻找更多可能
期刊
曾在法国戛纳影展(Festival de Cannes)荣膺金棕榈大奖的泰国电影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在其影片中分分秒秒凝结着当代世俗生活中人们对客观现实、梦境、欲望等综合构成的空间的迷恋和徘徊。比起—般的二维视觉作品或是空间装置作品,他的叙事方式更趋向于调动观者立体式的感悟、深入和自我发现,并由此引发对其作品乃至是更为广泛的社会情节的反省
期刊
2011年10月18日至11月30日,深圳华·美术馆携手华侨城苏河湾艺术馆,在上海的母亲河——苏河湾畔举办《局/阵——罗旭2010-2011作品展》。  展览选择了罗旭2010至2011两年间的《蝌蚪系列》和《灵魂出壳系列》绘画、雕塑、装置系列创作,力图以《阵》和《局》上下两阙呈现艺术家对所提问题的一个解决之道,展示一个复杂而简单,朴素又繁复的隐喻系统。在这个蝌蚪游弋的系统中,无论是一座城市还是一
期刊
新科技的运用向来是伦敦设计节值得关注的亮点。随着数字技术和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也被运用到了更多的领域。3D打印技术是指将工业设计图(cAD图)通过3D打印机、以尼龙为素材(可以将之想象成传统打印机用纸)将设计直接“打印”出来。这项已被工业设计运用了近10年的技术,原本用于开模制造前的模型打样,后来由于这以技术可免开模、素材弹性高的特性,使其逐步成为许多设计师创作时的重要手段。3D打印的
期刊
受上世纪五十年代风格启发,包装纸是新加坡唐人街一条独特的商品线。回溯到昔日商贩用报纸包裹商品的传统,包装纸以报纸作脚本,将昔日情怀活生生重现眼前,唤起许多回忆。包装纸还用了有吉祥含意的粗体中文字:福(运气)、寿(长寿)、财(财富)、富(繁荣)、乐(快乐)、吉(吉祥)、囍(双重幸福)。充满活力的字体覆盖在旧报纸表面,以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立一个完全新鲜的形象/JESVIN YEO&ALVIN NG/
期刊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莱伯金建筑奖是为了纪念全球知名的建筑大师贝特洛,莱伯金而命名的,该奖项意在表彰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在欧盟之外的优秀建筑作品,只有获得当年国际奖的作品才有资格角逐该奖项。今年的莱伯金奖于十月初揭晓,新加坡的WOH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曼谷高层建筑Met获得了此奖项。  WOHA一直在探寻高密度热带城市中更好生活的方式,以往高层建筑设计一直沿用纽约、芝加哥冷风、强风模型,无遮阳与类似阳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