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买”字背后的变迁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n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视节目已进入了“买时代”。在“买”拉动收视率的同时,还催生一个全新行业——版权中介。
  变迁一:从买“内容”到买“创意”。“买节目”是从1990年《正大综艺》节目开始时。《正大综艺》提供商是泰国正大集团旗下传媒公司,该公司制作或拥有版权的内容,主持人只在节目中串联,节目内容基本维持原貌,只是作了后期中文配音剪辑。那个时代的“买”是节目的完整引进,而眼下火爆的《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买”,是买节目创意。
  变迁二:催生新行业“版权中介”。随着《激情唱响》《以一敌百》等一批引进版权节目纷纷涌现,催生了电视节目市场一个全新行业——版权中介。作为版权代理公司IPCN的CEO,杨媛草和她的团队取得《The Voice》原版权方荷兰Talpa公司的代理权后,将其卖给浙江卫视。IPCN还翻译了《The Voice》提供的“节目模式宝典”,事无巨细地记录了节目宗旨、操作流程以及舞美灯光等所有细节,并全程参与制作,最终才有《中国好声音》一炮而红。
  变迁三:不同行业的专家成新明星。早期综艺节目如《综艺大观》《快乐大本营》等,实质上都是明星唱主角;后来的《超级女声》《我型我秀》等节目让普通人实现梦想,不过仍然没脱离明星评委模式。随着形形色色海外版权节目的引进,综艺节目日益多样化,明星不再是唯一主导,除了常规观众互动外,专家渐成综艺节目新利器,成为新明星。
  (赵斌文,摘自2012年8月18日《成都日报》)
其他文献
摘 要: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其软实力建设直接影响文化强国建设。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不但需要硬实力,同样需要软实力来支撑。构建广播智库,也是增强广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由云南云广传媒集团资助的云南大滇广播研究院于2012年7月成立,开启了云南广播学术研究新的平台。研究院将推行“轻启动,重成果;小机构,大智库”的运行机制,在独立软科学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云南省情的智
期刊
摘 要:目前国内广播的发展面临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不足的问题,例如节目研发创新缺失、节目版权重视不够、节目跨地域播出受限等。借鉴美英两国的广播节目研发制作的经验,北京电台节目研发工作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节目制作研发机制,包括成立节目制作中心和节目研发部,建立受众实验室作为受众反馈节目的平台,遵循科学的节目监听和节目研发流程,制订严谨的规章制度,最终实现节目的制作的科学评估。  关键词:节目制作中心
期刊
摘 要:“鹏城歌飞扬——深圳原创音乐发展促进计划”推出10年来,为广播在全媒体格局下更好地发挥推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诸多探索,提供了不少启示,很好地发挥了歌声传播的“扩音器”、原创音乐的“孵化器”、音乐产业的“助推器”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广播 原创音乐 扩音器 孵化器 助推器  当今世界,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要在这场开放的、激烈的文化
期刊
摘 要:《香港之歌》是德国广播制作人岩斯·亚里许创作的,2009年获得麦鲁利奇奖大奖,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多次播出,并被国际广播界作为经典用于教学。《香港之歌》关注当下的生活现实,关注现代人的心灵,揭示了香港人并不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裕,仍在寻找精神生活的丰富与高尚,寻找理想、信念和心灵的归宿。《香港之歌》的角度和结构独特,选择三个角度用三个人物来表现。三个角度平行进入、推进,又互相交融、补充,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中央电台“走转改”系列报道为例,从深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形式创新、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内容品质、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传授效果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广播新闻报道的创新与拓展,力求对其中的传播规律和效能进行科学的探究和归纳。  关键词:走转改 传播 创新 策划 融合  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联合部署“走基层、转作风、改文
期刊
摘 要:中央电台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为中央电台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进而成为广播改革成果孵化器。2008年7月成立以来,中央电台的重大发展项目几乎都经过了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本文从发展战略研究、广播节目样态研究和受众研究等三方面介绍了中央电台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作。  关键词:广播研发 战略研究 节目样态 中国广播 体系建设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广播电视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得
期刊
摘 要: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对交通广播提出了战略性的“移动主频率”的概念。基于这一思路,无锡交通广播顺势而为,紧扣移动人群,准确把握发展潮流,融合、驾驭新媒体,发展多媒体,迅速把握住了传统广播发展新的制高点。本文对无锡交通广播的多媒体实践进行了探讨,并试图提出多媒体时代的媒介三要素范式。  关键词:广播 移动 多媒体  微博、手机通信的勃兴,使得“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悄然到
期刊
摘 要:“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纪录片的这种创作手法,已经逐渐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对广播而言,尤其是广播文艺节目,这种创作手法同样有助于彰显人文精神,弘扬人间真善美,讴歌时代主旋律。  关键词:广播文艺 主题 人物 情节 细节  在广播媒体的发展历程中,少不了文艺形式的呈现,戏曲、文学、音乐、曲艺、综艺,各种类型的文艺形式常见于日常
期刊
品牌属于无形资产,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战略和金融资产。传媒产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型产业,其品牌价值对于自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是持“起步阶段”观点的专家之一。在他看来,对于传媒品牌及其价值评估问题的研究是处于相对比较肤浅阶段的表现之一,就是基本套用对一般产品、一般企业的品牌及其价值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对媒体来说有可借鉴的地方,但也有很大的不适应
期刊
一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拓展着信息传播的自由时空,使得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以实现,从而推动着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物质世界的连接,使得信息传播得以在全天候、全地域、全社群中实现。  二是智能便携终端的发展,它提供了网络信息技术多元社会应用的个人平台。与互联网直接连接的便携智能终端,已经实现了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借助这种智能信息终端,每个社会成员打造起全新的个人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