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它如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萌生的新芽;它如和煦的春风,慰藉着企盼的心灵。那么,教师的爱通过怎样的传导途径,才能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爱”的“感应”,产生爱的动力呢?
把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晓兰,是一个刚从贵州来的女孩,她不会说普通话,不敢与人交流;她没有受过学前教育,在学习上,她没有任何基础,就像一张白纸。我感觉到她非常的无助,她周围的一切对于她来说都是陌生的,以至于她是那么的胆怯。怎样帮她树立信心呢?当她的目光投向我时,我就给她一个亲切的微笑;当她每写对一个字、说出一句话时,我都会给她一个赞许的微笑。渐渐地,她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适应能力也增强了。细细想来,教师的微笑真应无所不在。
使心灵在亲近中沟通
教师首先要使自己具备天真、赤诚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心与心的亲近。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课间,我看到身边的小女孩在玩纸青蛙,于是我轻轻地拉住她的手问:“这是你折的吗?”她自豪地点点头。我又说:“你真聪明,能教教老师吗?”于是她手把手地教我折纸青蛙。我拿她的“作品”欣赏着,她很得意,不断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最喜欢我,还让我教她折纸青蛙呢!”她的话语中洋溢着幸福感。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在我看来极为平常的一件事,却使孩子深深地享受到了爱的幸福。
让奇迹在赏识下发生
赏识教育是一种美的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教师如能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赞美的话语对待学生,就能使学生生活在真正的集体一爱的乐园之中。倩倩同学是上学期转到我班来的,刚来时,她惰性十足,上课懒洋洋,作业不做完,经常说谎,批评她时,她脸上毫无表情,仿佛不是在讲她似的,所以批评对她一点作用也没有。她的家长也为她伤透了脑筋,每天晚上都耐心地督促、辅导她学习,可效果并不好。怎样提高她的学习兴趣呢?正好我们的教科书中要求学生写关于申奥的习作,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是比较生疏的,我就交给倩倩同学一项任务,让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来完成申奥习作。果然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那些资料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由于她有了充分的准备,那篇习作也写得不错,我当众表扬了她,并把她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渐渐地,她的语文成绩有了提高。所以说,教师只要悉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抓住这个“点”。这就像在沙粒中找到金子一样,要及时表扬鼓励,使之发扬光大。
用宽容情系学生
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学生因为忘记调闹钟而上学迟到了。在教室门口,教师严厉地问他:“是不是睡过头了。你还要不要学习?”其实这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在学习上是不甘落后的。第二天,另一位学生也迟到了。老师也是严厉地说:“你是不是像昨天×××一样?”虽然第一位迟到的学生以后每天都记得调闹钟了,但老师的话却刺伤了他的心,他觉得自己就像老师说的一样是一个不求上进的学生,学习也松懈了下来。再一个早晨,他因踢球而误了上课时间,当他满头大汗地站在教室门口时。这位老师却关切地询问:“怎么?自行车坏了?看你跑得满头大汗的。迟一点不要紧,路上可要注意安全。”又对其他同学说:“你们看,××x把学习看得如此重要,值得大家学习。”此时,他涨红了脸,但他的自尊心在这一刹那间又树立了起来。一个小小的宽容竟能产生如此大的作用,这使我感触很深。宽容之中蕴含着平等、理解、信任。包含着老师期望的深情,也叩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当遇到学生明知故犯时,应保持一种平等、宽厚、善解的心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一想,相信这种爱的力量会产生令人欣喜的教育效果。
在严格中流淌爱的情感
如何把握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是一门科学的操作方法。“严”是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怎样让学生体验到这份特殊的“爱”呢?刚开学不久,我就发现班上的刘辉同学很特别,他思想上松懈,不爱学习,常常以“差生”自居,破罐子破摔。我找他谈心。学习之余,我经常不忘询问他生活、学习上还有什么困难,还选择一些课外书籍指导他阅读……渐渐地,他发现老师是放弃了休息时间在为他补课,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学习。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爱。学习变得主动了。可见,“严格”是“爱”的一种科学表现,教师要在实施爱心盲人工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水平,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溺,严而不凶。
教育是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师爱之神圣,要立足于平平淡淡的真诚,在教育这方净土上。播撒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永恒。
把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晓兰,是一个刚从贵州来的女孩,她不会说普通话,不敢与人交流;她没有受过学前教育,在学习上,她没有任何基础,就像一张白纸。我感觉到她非常的无助,她周围的一切对于她来说都是陌生的,以至于她是那么的胆怯。怎样帮她树立信心呢?当她的目光投向我时,我就给她一个亲切的微笑;当她每写对一个字、说出一句话时,我都会给她一个赞许的微笑。渐渐地,她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适应能力也增强了。细细想来,教师的微笑真应无所不在。
使心灵在亲近中沟通
教师首先要使自己具备天真、赤诚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心与心的亲近。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课间,我看到身边的小女孩在玩纸青蛙,于是我轻轻地拉住她的手问:“这是你折的吗?”她自豪地点点头。我又说:“你真聪明,能教教老师吗?”于是她手把手地教我折纸青蛙。我拿她的“作品”欣赏着,她很得意,不断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最喜欢我,还让我教她折纸青蛙呢!”她的话语中洋溢着幸福感。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在我看来极为平常的一件事,却使孩子深深地享受到了爱的幸福。
让奇迹在赏识下发生
赏识教育是一种美的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教师如能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赞美的话语对待学生,就能使学生生活在真正的集体一爱的乐园之中。倩倩同学是上学期转到我班来的,刚来时,她惰性十足,上课懒洋洋,作业不做完,经常说谎,批评她时,她脸上毫无表情,仿佛不是在讲她似的,所以批评对她一点作用也没有。她的家长也为她伤透了脑筋,每天晚上都耐心地督促、辅导她学习,可效果并不好。怎样提高她的学习兴趣呢?正好我们的教科书中要求学生写关于申奥的习作,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是比较生疏的,我就交给倩倩同学一项任务,让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来完成申奥习作。果然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那些资料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由于她有了充分的准备,那篇习作也写得不错,我当众表扬了她,并把她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渐渐地,她的语文成绩有了提高。所以说,教师只要悉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抓住这个“点”。这就像在沙粒中找到金子一样,要及时表扬鼓励,使之发扬光大。
用宽容情系学生
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学生因为忘记调闹钟而上学迟到了。在教室门口,教师严厉地问他:“是不是睡过头了。你还要不要学习?”其实这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在学习上是不甘落后的。第二天,另一位学生也迟到了。老师也是严厉地说:“你是不是像昨天×××一样?”虽然第一位迟到的学生以后每天都记得调闹钟了,但老师的话却刺伤了他的心,他觉得自己就像老师说的一样是一个不求上进的学生,学习也松懈了下来。再一个早晨,他因踢球而误了上课时间,当他满头大汗地站在教室门口时。这位老师却关切地询问:“怎么?自行车坏了?看你跑得满头大汗的。迟一点不要紧,路上可要注意安全。”又对其他同学说:“你们看,××x把学习看得如此重要,值得大家学习。”此时,他涨红了脸,但他的自尊心在这一刹那间又树立了起来。一个小小的宽容竟能产生如此大的作用,这使我感触很深。宽容之中蕴含着平等、理解、信任。包含着老师期望的深情,也叩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当遇到学生明知故犯时,应保持一种平等、宽厚、善解的心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一想,相信这种爱的力量会产生令人欣喜的教育效果。
在严格中流淌爱的情感
如何把握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是一门科学的操作方法。“严”是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怎样让学生体验到这份特殊的“爱”呢?刚开学不久,我就发现班上的刘辉同学很特别,他思想上松懈,不爱学习,常常以“差生”自居,破罐子破摔。我找他谈心。学习之余,我经常不忘询问他生活、学习上还有什么困难,还选择一些课外书籍指导他阅读……渐渐地,他发现老师是放弃了休息时间在为他补课,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学习。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爱。学习变得主动了。可见,“严格”是“爱”的一种科学表现,教师要在实施爱心盲人工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水平,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溺,严而不凶。
教育是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师爱之神圣,要立足于平平淡淡的真诚,在教育这方净土上。播撒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