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生怎么学数学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上小学了。
  学校很近,从家里步行15分钟。和中国的课程设置类似,两门主课是英文和数学。之前因为妻子的工作问题,女儿在国内幼儿园读了一年,我们因此颇为担心她的英文是否能跟上进度。但是,对于数学,我们非常自信。来美十余年,美国人的数学水平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比如,超市里面的收银员,无计算器之助,两位数的加减法基本算错。而女儿在中国已学过简单的加减法。
  出乎意外,学期末的家长会上,女儿的班主任对其数学学习表示了忧虑。她认为女儿虽然能答对试题,但这只完成了数学学习的一个“小目标”;学数学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并能清楚地将推理过程向他人阐明。
  回家后,我给女儿出了几道简单的数学题,她很快给出正确答案。当我让她告诉我如何计算出来时,她努力解释着,小脸渐红,声音愈弱,终不可闻。原来,如我小时候学数学一样,她是硬背下来的。有意思的是,在女儿的学校,颇多老师反对学数学时背记,甚至包括后来学到的乘法口诀表,他们认为推理过程和语言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并非所有老师都持此观点,在女儿升入高年级后,有不少老师,尤其是非美国裔的老师,倾向于背诵和理解相结合去学习数学。
  问题找到了,我们于是在平时有意训练女儿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她伐毛洗髓的过程中,我忍不住通过这个本以为简单的小学数学教育,管窺起中西文化的差异来了。
  必须承认,中国文化一直都在强调逻辑思维,讲求“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东方朔句)。比如清代乾嘉学派的考据文字,审慎周密,抽丝剥茧,别微见显,更能“重考证而不废行思”,在坚实的资料基础上进行逻辑性、批判性的思考。但是,对于初学者,尤其童子的教育,我们通常简单粗暴——背、背、背!即使那个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宋代大儒张横渠,在教学之时,每每叫人“必须成诵”(朱熹句)。
  当然,熟背无错,能有效帮助思考,所谓“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语)是也。但是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强调背诵,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年,我和国内大学的科研合作较多,同时也为数十家欧美科研杂志审稿,接触了大量中国博士生写的英文科研论文。这些稿子,与欧美的投稿相比,逻辑不清的问题非常突出。好的科研论文要丝丝入扣,层层推进,有条不紊,虽洋洋千言,却能引人入胜,令人“读复叫,叫复读”(袁宏道句)。而不少国内科研论文,文字支离,思维跳脱,让读者无法轻松捕捉到其行文脉络。我就此和不少资深编辑交流过,我们的观点一致:对于英语非母语的科研论文,我们可以忍受蹩脚的英文,但无法接受一篇逻辑不通的文章。
  西方教育非常强调“发其音声”,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所有学科,包括数学。我初来美国读博士之时,一个资深的中国教师就告诫我一定要学会“讲故事”。在美国,衡量一个科学家的标准不是看你的科研有多好,而是你的同行认为你有多好。由于现代专业越来越细化,即使所谓同行也很难对你的研究作出准确定位。且天地之大,文章之众,你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竭精驰说,推销你的研究成果,让相关者意识到你的研究的重要性,并获得可持续的科研经费。否则即使你在顶级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也会迅速被人遗忘。但是直到女儿上小学,我才意识到美国学校在一年级就着意培养这种表达能力,甚至在我们认为是讲究单打独斗的数学上。
  虽然中国历史上不乏说行如流的辩士,但人们对之毁多誉少。儒家文化推崇“贵人语迟”,《周易·系辞》就说过“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孔子更提出做学问不用在乎是否为他人所知,即所谓“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有意思的是,大同小异的内容在《论语》反复出现,达四次之多,故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画重点道:“圣人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此思想影响对中国文人之影响可谓根深蒂固,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晚辈“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陈寅恪亦有诗句“读书不可为人忙”。
  这无疑是中国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而正是这些思想,使得我在科研中屡败屡战,并能一直保持最初的理想主义。但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大多数学生适应社会,找到用武之地。确切地说,基础教育应该更偏向于世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因此,美国小学数学的不少教育思想,还是大有益处的。
  毋庸讳言,美国基础教育弊端很多。比如,不少学生完全不懂基本常识,却能巧言令色,把“故事”说得头头是道,成为孔子所谓“愚而诈”者。且待异日另文细说。
  (来源:《南方周末》 高翔/文)
其他文献
无论是在幼儿园和家庭,还是在幼小衔接机构中,不少成人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视为提前学习小学学业知识和熟悉小学课堂规则,以“抢跑”姿态来帮助儿童做入学准备。这种短期主义做法常以牺牲儿童的游戏时间和全面发展为代价,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应当立足儿童终身可持续发展来规划幼小衔接工作,不仅要考虑儿童入小学初期的适应问题,还要考量儿童小学后期及毕业之后的发展问题。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具有全面、长久与强
期刊
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统称“两类学校”)是中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是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尽管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随着中国城镇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基层教育财政捉襟见肘、资源往城镇中心校集中的博弈中,薄弱的两类学校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中国农村的乡村教育何去何从,依然面临着抉择。  近日,
期刊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7 930万。在农村青少年网民规模日趋上涨的背后,其中一部分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留守儿童游戏沉迷的问题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见诸媒体的报道多描述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的负面影响,并将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的原因归结于留守儿童自制力差、家庭和社区管教不良以及游戏公司的“罪恶”。政府也要求游戏
期刊
短短一个多月间,北京爆发多起跟“学校划片”有关的家长维权事件,规模较大的几起发生在新建小区林立的朝阳区东坝一带。今年7月初,中小学入学工作就已收尾,但家长们希望市教委信息公开的诉求还未得到满足。  点燃导火索的,是一所新建“优质校”——北京二中朝阳分校(以下简称“二中”)的建成招生。  位于北京东南方向的国美第一城,有7 000户业主早在两年前就盯上了仅离小区一街之隔的二中。多年来,该小区被单校划
期刊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倾听与表达、静与动、放与收等诸多关系,属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亦此亦彼的辩证协同关系。矛盾双方始终存在着一种张力与动态平衡点,随着前提、阶段、环境、主体的不同,矛盾主次方面也是互相转化的。  当我们强调课堂需要建模时,不能以牺牲教学的艺术和自由为代价;当我们强调合作学习时,并不是要忽略独学;当我们强调让课堂“动”起来时,并没有排斥“安静的学习”;
期刊
作为西方教育的榜样,芬兰教育吸引了诸多热忱的目光。在芬兰,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是一种共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理念背后是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师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到教学方法、课堂氛围都是为了保证让孩子们拥有公平、自主的教育。正如芬兰科尔科加尔文小学校长所言,芬兰主要的财富是教育。今天的文章就带大家感受一下芬兰这份“财富”。  芬兰的财富,是良好的教育  10多年来,芬兰的教
期刊
“五一”节前的一天下午,我正在电脑前写一个较为急迫的公文材料,突然在QQ上接到李配亮老师发来的一个征稿启事,同时附言说《云南教育》杂志即将迎来创刊60年华诞,约我写些东西。  我有些愕然,同时也有些激动,想不到这本与我相伴十几年的期刊,已在云岭大地陪伴万千师生走过整整一甲子征程,更重要的是她始终站在改革的最前沿,成为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最直接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而我却还常常幸运地参与其中,有那么多读刊、
期刊
“我们正在研发一系列的‘温度计’,能检查出中小学校、培训机构是否存在‘抢跑’等问题。”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介绍,海淀区正在研究制定的“教学进度指导意见”等文件,就“超标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问题明确标准,便于中小学校、培训机构对标自查整改,也便于相关部门督导检查。  自教育部等四部门部署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各地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向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亮剑”,探索出很多破解难题
期刊
前不久,马云获香港大学颁授名誉社会科学博士。香港大学史乐文教授在赞词中特别提及了马云的教师身份,形容马云是“世界上最鼓舞人心、最成功的老师之一”。  对马云来说,教师一直是他最为看重的身份。他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这一辈子不会拿掉的烙印,就是当老师”“能够成为老师是我最大的荣幸”“最大的遗憾就是只当了6年老师”。  不久前网友翻出的一份校报还显示,马云当教师时间虽不长,干得却不赖,他曾获得过杭
期刊
每一个民族都有两种基因,一种基因是遗传基因,还有一种基因是精神上的基因,遗传上的基因指生命体的延续和传承,精神上的基因是民族的基因,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传承,有两对关系非常重要。第一对关系,是我们民族文化内部的源和流的关系,人们常把“经史子集”放在一个层面,其实“经”是核心。今天讲文化传承必须研究的是源和流的问题。  第二对关系,因为我们在21世纪研讨,所以必须思考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有许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