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诚信教育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nta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人云,人无信,无可立于世。诚信是民族强盛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保证,对个人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非常的严重,因此,将诚信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将诚信工作变成全民教育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现阶段一个紧迫且重要的任务。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在诚信教育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我国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新时期强化社会诚信教育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 社会诚信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作者简介:张莉,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170-02
  在我国的古代有很多与诚信相关的词句,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到一诺千金,作为道德伦理规范的诚信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内容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传承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赋予诚信新的内涵,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规范更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支柱,人类依赖于诚信生存,社会依赖于诚信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诚信问题的重要性,社会各界对诚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现阶段,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的社会失信现象还是非常的严重,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社会诚信教育,培养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将会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各界最为重视的工作之一。
  一、 在诚信教育方面我国现阶段已取得的成绩
  现阶段,社会各界的思想认识已经达到了足够的高度,强化社会诚信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提高,早在2001年的时候,中共中央已经将明礼诚信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而十六大报告中更是明确地提出了与诚信教育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这表明,国家的领导者已经充分的认识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也赞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只有全面提高诚信教育才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个领域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例如,高校将诚信教育纳入正式课程纲领,如复旦大学的信用教育课;各个省市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例如浙江省的“信用浙江”,山东省的“诚信无锡”,全国各大企业诚信为主题的广告语也是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各界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对诚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阐释,而上述这些现象也都充分说明诚信话题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绩。
  公民诚信意识增强给诚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非常浓厚的诚信道德基础,礼仪之邦的声誉享誉世界,诚信为本,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德修养,虽然近些年来来自社会各界的诱惑越来越多,也存在很多人经不住诱惑作出违背诚信,失信于人的事情,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来说,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不断加深,以德治国方针,依法治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使得人民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现阶段,我们已经具备了发展诚信教育的条件和环境。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符合社会的发展,人们必须从主观意识上强化自身的诚信教育,这种来自社会的客观要求也为诚信教育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二、 现阶段我国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 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
  1.经济领域的社会诚信缺失。为了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很多企业出现信用缺失问题,进而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现象严重。生产企业利用各种途径例如暗箱操作、偷工减料、偷梁换柱等手段,用次品产品原料充当较好的产品原料,或是利用作废过期的原料生产产品,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为企业换取高利润,不仅影响企业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更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利益损害。除了生产者之外销售者也是严重经济领域社会诚信缺失的罪魁祸首之一,他们为了拓展销售利润的空间,在经济活动中屡屡出现知假卖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现象,利用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从消费者身上牟取暴利,他们不仅是生产者造假的帮凶,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速度与影响范围,使假冒伪劣商品蔓延至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生产、生活到学术、科学,更从日常消费品蔓延到奢侈品。
  2.政治领域的社会诚信缺失。人们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政治方面造假,贪污腐败、欺上瞒下,打着为民服务的幌子,为自身谋福利,帮助小集团争权夺利,不仅刻意侵吞国有资产,更使得国家的相关政策严重脱离实际,华而不实。另外还存在一些党政干部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在汇报工作的时候随便捏造数据,报喜不报忧,不理会人民的疾苦问题,肆意使用各种欺瞒手段;还有一些干部,以清正廉洁自居,但是办实事的时候少,假大空居多,凡事只为铺平自己的仕途而努力,由于缺乏基本的诚信精神,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腐败,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文化领域的社会诚信缺失。为了牟取暴利,书商和出版社罔顾国家法律,抄袭盗版剽窃现象严重,造成我国图书文化市场盗版书籍猖獗、鱼目混珠,图书制品良莠不齐,学术界已经不再是一片净土,学术腐败、假文凭、假证书、伪学术屡见不鲜,学术界缺乏诚信也就失去追求真实的欲望,完全的背离了学术精神。
  4.其他领域的社会诚信缺失。除了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之外,诚信缺失的问题已经渗入到其他领域之中,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缺乏信任,这使整个社会沉浸在互相猜忌的氛围之中。人们对吃饭穿衣问题都持有怀疑态度,往往精挑细选仍然不可避免的买到假货。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上,更是充斥各种欺诈虚拟信息,更加的严重了人与人交往之中的出尔反尔现象,败坏人的思想道德,增加了社会信任危机,使人丧失道德魅力,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对现阶段我国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包含如下5点:第一,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比较低。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发展而来的,因此在管理、观念方面都与现阶段的市场要求有一定的差异,加上信息传递的速度较慢,企业失信行为无法及时的披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失信行为的发生提供了环境。第二,缺乏必要的社会规范。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朝着法治社会的方向发展,然而现存的法律、法规在健全性上并不达标,这就给了不法分子钻漏洞的机会。另外,现存的法律在惩处失信行为时并不严厉,因此很多人在失信与利益之间衡量再者,最终还是会选择利益较大的失信行为。第三,传统文化含量较低。历史遗留问题在诚信上给现代人留下了“后遗症”,地方政府形式主义严重,导致诚信标准模糊;思想认知上存在疏漏,家庭诚信教育与学校诚信教育难以有机结合,致使传统文化难以有效渗透。第四,道德教育认识不够。缺乏正确的教育评价体系,学校方面虽然一直在倡导德育教育,然而以诚信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被重视。虽然经历了多次的课改,然而谁也不能否认直至现在,我国的学校仍然无法走出“智主德辅”的束缚,实行的诚信教育脱离实际,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感化、引导学生,为学生建立诚信意识提供必要的环境,更会让学生觉得无聊、乏味。第五,地方政府缺乏规范行为。地方政府是地方性的权威,然而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在解决群众问题的时候经常性的言而无信,不仅不能给群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更破坏了社会诚信环境的形成。   三、 新时期强化社会诚信教育的策略
  新时期强化社会诚信教育可以从社会条件、经济基础、文化环境、法律制度等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提高社会各界对诚信的重视度,帮助社会各界构建诚信与自身利益之间的联系,继而帮助社会各界培养出“诚信处事”的品质。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树立完善的诚信监管体系和相关立法,必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
  (一)多层次开展诚信主体教育
  1.培养公民诚信意识。首先,开展大规模的传统社会诚信教育,充分利用诚信案例培养公民的诚信观念,使诚信二字深入人心,能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发挥作用;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使他们不仅能够为自己的合法权益抗争,也能在他人遭遇诚信问题的时候及时的帮助,逐步形成以诚信为主导的社会美德,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继而让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其次,加大培养青少年诚信观念的力度,青少年由于自身客观因素的限制,极易受到来自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但青少年也是祖国的未来,是一个人发展到成熟的最主要的阶段,提高其诚信度对于提升社会整体诚信度有着极其重大的社会意义。
  2.加大政府诚信教育的力度。首先,加大力度培养地方政府实事求是的品格,使之能在各种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诚信氛围,继而促使社会各界都能够以诚信来规范自身。其次,强化言必果的行为准则。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政府部门能够真正落实“承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服务于民,解决民众问题为工作目标。
  3.打造诚信企业。首先,加强企业的诚信道德教育,使之能够将经济活动建立在“公平、诚信、互惠”的基础之上,不损人利己。不危害社会稳定,不以不正当的手段影响社会。其次,树立企业家诚信。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企业行为的决策者,直接控制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建立企业家的诚信观念可以增加企业的诚信度。
  4.发展诚信传媒以及诚信中介机构。传媒中介机构担任着信息传递的艰巨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这两者的诚信度,就可以加大诚信信息的传播速度与披露速度,不仅可以有效的监督社会各界,更能在思想上给社会各界形成震慑,使他们在进行失信行为之前能够有意识的“权衡利弊”。另外,诚信的传媒对于宣扬诚信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二)健全保障措施
  首先,开展诚信服务工程,建立与诚信相关的信息系统,对社会诚信进行监督。为企业、个人建立诚信档案,方便第三者查询;利用信息系统定期对诚信档案进行公示,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在对“违规者”进行披露和惩罚的同时,为社会诚信监督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加强诚信法治工程建设,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治的强制力对社会各界的行为进行约束;加大诚信执法的监督力度,强化社会各界的“诚信法律”意识,促使社会诚信监督大环境的形成。最后,在建立失信行为的道德惩戒机制,用道德约束社会各界的同时,建立诚信监管的专业部门,用法律约束社会各界,制定失信惩戒机制,提升失信成本,迫使社会各方因利益问题,放弃失信行为。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要求社会公民按照道德规则进行交往处事。综上所述,社会诚信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虽然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诚信教育侧重点并不一致,但是各方联系紧密且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各方的教育,使之更加科学的衔接、配合,深化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诚信氛围。
  参考文献:
  [1]俞美丽.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GS大学为例.兰州交通大学.2013(4).
  [2]李炳毅、尚胜.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4).
  [3]郑国军、孙成山.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举措——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之四.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4]戈琴、郭莉萍、江凤兰.新时期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与构建诚信教育体系研究.新西部(下半月).2007(4).
  [5]邓文龙、杨显红、田永生.社会信任危机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6).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注重贴近群众生活、找准实践契合、针对分众特点,努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求效果。  找准情感的共鸣点,变“硬推进”为“细手法”。去年以来,南岗区先后借助全区137个社区民生诉求接待站和“500干部下社区 民情民意大寻访”两大百姓沟通平台,在听民意、解民需、问民计的同时,借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众价值观。编印并下发了《培育
学校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而小学语文教学又是担此重任的主要学科,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个基点。要坚持“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