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CTA技术在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手指缺损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p1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3D-CTA技术在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手指缺损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自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采取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手指部分缺损患者33例41指。术前通过3D-CTA技术扫描双足,使用计算机软件构建三维图像,确定供区动静脉血管走向、分型等参数,制定与各个病例手指缺损数量、长度和受区皮肤缺损范围、形状相适应的手术设计。

结果

33例移植修复的41指均存活,经3个月至1年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7指,良20指,可3指,差1指;优良率为90.2%。修复后的拇手指外观、功能满意。

结论

3D-CTA技术为拇手指缺损修复设计了个性化及精确化的手术方案,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修复成活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
期刊
@@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179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分析早期应答、病毒变异、疗程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HBeAg和HBeAg/抗-HBe各项指标逐渐改善;1年疗程的HBV DNA阴转率(57.0%)、HBeAg阴转率(39.7%)及HBeAg
目的探讨不牺牲足趾的第二趾皮瓣瓦合再造手指中末节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对27例27指不同程度中末节手指缺损的患者,在不牺牲足趾的前提下,采用取髂骨植骨、足第二趾甲背皮瓣与对侧第二趾胫侧皮瓣瓦合再造手指。第二趾供区均采用髂腰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再造指体全部存活,随访4~24个月,平均9个月,再造指指腹饱满,指甲生长良好,指体外形良好,指腹感觉恢复满意,指
目的探讨济宁地区手足外伤患者术后院内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地区三所医院自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发生的术后院内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的手足外伤患者71例,统计分析细菌培养和耐药性结果。结果71例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患者共分离得到多重耐药菌株71株及其他菌株187株。多重耐药菌株中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2株,
期刊
@@
目的 研究选择性脱细胞羊皮生物敷料促进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及对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制备选择性脱细胞羊皮生物敷料,将其制成浸提液培养基培养成纤维细胞,检测其细
期刊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手部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手部动静脉瘘的9例患者CTA资料。以手术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A在手部动静脉瘘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9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均显示清晰,CTA可以很好地显示手部动静脉瘘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明确病变部位、范围以及受累肌肉组织,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CTA是一种高度准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报告指浅屈肌腱部分腱束转位重建伸肌腱中央腱束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们对14例外伤导致的伸肌腱中央腱束缺损患者,采用指浅屈肌腱部分腱束转位重建伸肌腱中央腱束。术后常规应用支具固定患手于腕关节背伸位3周,并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早期间断去除支具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