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中生平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353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果中,字于度,直隶新城白沟人。据史料记载,张果中魁梧俊伟,生性慷概,识大义,多奇节,明诸生。生于明万历十三年,卒于清顺治十四年,享年七十一岁。本文以小说的形式对张果中生平进行研究,从小说中阅读人生的辛酸,从别人的故事中认识自己在今后的人生路走得更好。
  关键词:张果中;人生经历;民族气节
  一、张果中的人生经历
  幼年时期的张果中,自幼勤奋好学,再加之受到良好的正统教育,而被时人目为“高才”。张果中自幼悲苦,弱冠之年即丧父,独自一人侍奉寡母三十余年,抚养三幼弟及一妹。家中毫无儋石之储,生活十分拮据。但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张果中仍能勤奋好学,实属不易。
  张果中之所能够成为当时“高才”,还得益于他的二位恩师,即当时著名的理学家鹿善继与孙奇逢。据《夏峰先生集》记载:“垂髻从鹿伯顺游。”①汤斌所著《清孙夏峰先生奇逢年谱》中亦记载:“受业于定兴鹿善继之门,奇逢庐墓时,奉其母之命就学墓侧。”②鹿善继(1575—1636),字伯顺,鹿正之子,号乾岳,晚年自号“江村渔隐”,直隶定兴人。明朝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山东主事,后补河南。崇祯九年七月,清兵围攻定兴,善继自动入城守卫,城陷而死。鹿氏家学宗主陆王,深受家学的熏炙。善继亦宗陆王,而于阳明学尤为心契。
  孙奇逢(1584—1675),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字启泰,号钟元,晚号“岁寒老人”,直隶保定府容城县(今属河北省)人。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世称“夏峰先生”。孙奇逢之学,原本象山、阳明,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由此可见,张果中所受的教育主要来源于陆王心学。再加之家庭的正统教育及其自身的刻苦学习,使其思想表现出了不同于其他人独特状况。
  明朝天启初年(1621),东林党人左光斗督学畿辅地区,对张果中颇为赞赏,选拔为贡生。据《夏峰先生集》中记载:“果中为辛酉左学院所选士,魏给事实言于学院,而绝口不言,再询之,第云:衡文者具只眼,张生高才,自应当此选。敢贪天功耶?”③另外,《大清畿辅先哲传》一书中,亦有记载,曰:“初受知魏大中,嗣左光斗典提学使者,以其文独造,貌亦非常人,拔高等,益有声贤豪间。”④而更让人值得欣慰的不仅是张果中的优异成绩,而更是他的君子气度。据《夏峰先生集》记载:“辛酉以明经儁选,受知左公浮邱也,以先受之于魏廓园。二君之重于度,皆以气谊,不独在文艺。”⑤在那个士人知识分子以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跻身仕途的年代,张果中也是自然不会例外的。但他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他途。
  二、乙丙年间左、魏党祸案
  张果中最终为何没有跻身仕途,其关键之处是与乙丙年间的左、魏党祸有关。乙丙年间的左、魏党祸案,可以说是东林党与魏氏阉党之间的斗争达到白热化阶段的表现,也是张果中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明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把持朝政,权势熏天。为了打击魏氏阉党的嚣張气焰,时任都御史的杨涟于天启四年上疏弹劾魏忠贤,指出其“二十四大罪状”,并要求严惩熹宗乳母客氏,以正朝纲。随后,佥都御史左光斗又起草了弹劾魏忠贤及其党魁魏广微的“三十二斩罪疏”。天启五年东林党人左光斗、魏大中、杨涟皆因上书弹劾,遂惨遭魏党毒害,并诬以纳贿之罪,矫旨下令将诸君逮捕下狱。张果中虽为一介布衣,但秉持着救国救民的主张和刚正不阿的品性,与孙奇逢、鹿正等人向魏氏阉党展开了英勇斗争。鹿正,人称鹿太公,为张果中老师鹿善继之父。他们走向街头,一起号召众人捐款相助,“置身家性命于度外”积极奔走,倾身营救。当时孙奇逢致书镇守山海关的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请其兵谏施救三人。张果中冒死携信赶往关外,孙承宗随即以军情紧急为由,上疏入朝觐见。魏忠贤闻之,连夜密见皇上,谎称孙承宗入朝实为清君侧。皇帝遂下严旨阻止孙承宗入朝,营救事宜随之告败。
  张果中家住白沟,自古白沟为南北交通要道。东林党人往返京师,都住在他家中。张果中与其弟张果正,虽家中十分拮据,但仍极力供应诸人,无不周到。当时厂卫来往严缉,风声鹤唳。但张果中仍不为所动,共生死于患难之中。孙奇逢曾谓:“其心皎然,此吾燕赵中之剧孟家也。”⑥正是因为张果中这种“置身家性命于度外”的侠义之举,深受世人敬佩。与孙奇逢、鹿正并称“范阳三烈士”。而天启年间的乙丙案,诸君惨死,朝政昏暗。也许让张果中感受到了明王朝的大势已去,使其身心俱惫,心灰意冷。
  三、白沟遗民
  如果说,张果中是因其侠义以“范阳三烈士”而闻名海内。那么更是因为其固守遗民矩镬,恪“成仁取义”之古训,甘守穷厄,彰显民族气节,而让人敬佩。
  明亡,“闯贼”逼近畿辅一带,多数士子积极赴选,以求高官厚禄。“闯贼”久闻其烈士之名,逼张果中赴选。果中曰:“头可断,官不可受。”⑦可见,其一身铮铮傲骨。
  清朝顺治年间,实行残酷的圈地政策,张果中携家随业师南下,定居河南夏峰。众所周知,孙奇逢是一位学术大家,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门生众多。康熙年间,甚至有“征君门生半朝廷”之说。而张果中则实属其中另类,早在明末天启初年(1621),张果中就已被选拔为贡生,但终其一生并未出仕。隐居苏门后,尽管家境贫困,却从未改其志,跟随其师,过着恬然自得的生活,犹如颓然一老儒生。顺治十五年(1658)卒。享年七十一岁。据《夏峰先生集》记载:“三十余年老贡士,颠沛流难,因穷厄塞尔死,人莫不视为寻常人也,然而于度非寻常人也。三十余年老贡士,岂非不能博一官以自润,而终身穷厄而死,此正可以见于度矣。”⑧
  孙奇逢先生的寥寥数语足以说明个中原因,这不禁使人肃然起敬。在余看来,张果中先生,是一位有肝胆、有骨气、有才略的人。为后人留下的是一份可以传之久远的民族正气。其始终恪守遗民身份,彰显了民族气节,维护了民族尊严。张果中去世之后,葬于苏门之夏峰北原,同窗好友魏一鳌题其墓碑曰:“白沟遗民”。也许,这四个字,足以道尽其一生的坎坷心酸,却道不尽其一生的爱国情怀。
  【注释】
  ①孙奇逢.张郎鸿勋举秀才[C].夏峰先生集(卷三)[M].朱茂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114.
  ②湯斌.清孙夏峰先生奇逢年谱[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2.
  ③孙奇逢.张果中传赞[C].夏峰先生集(卷九)[M].朱茂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361.
  ④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十一)[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347.
  ⑤孙奇逢.张郎鸿勋举秀才[C].夏峰先生集(卷三)[M].朱茂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114.
  ⑥孙奇逢.朱茂汉点校.乙丙记事[C].夏峰先生集(卷八)[M].北京:中华书局,2004:277.
  ⑦孙奇逢.张郎鸿勋举秀才[C].夏峰先生集(卷三)[M].朱茂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115.
  ⑧孙奇逢.朱茂汉点校.祭张于度文[C]夏峰先生集(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2004:374—375.
  【参考文献】
  [1]孙奇逢.夏峰先生集[M].朱茂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徐世昌.陈祖武点校.清儒学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3]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
  [4]李绂.杨朝亮点校.陆子学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作者简介:吴强(1990.03-),女,汉族,山东泰安人,聊城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宋元明清史。
其他文献
戴震(1724-1777年)是清朝著名思想家。为了探求戴震“义理之学”的价值取向,本文用对比、归纳方式,对其作一简单探讨。可知,戴震之“理”以求“正”、致“善”、达“仁”、济
摘要:佛教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都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从公元前五百六十五年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造至今,已经走过了两千五百多个年头,也早在近两千年的东汉就已经传入中国,相较之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要早上许多,虽然和他们想比佛教的信徒要少很多,可在亚洲地区,尤其是印度和中国,无疑是第一大宗教,而最能代表佛教的,无疑就是佛像雕塑了。  关键词:佛教历史;佛像雕塑;佛像雕塑的发展
追踪方法学是目前医院评审过程中广泛使用的评价方法,是全新设计的现场调查方法之一[1].个案追踪(又称病人追踪、居民追踪、客户追踪)将调查在被评审机构中接受过治疗、护理
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20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迂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下落不明。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
隐喻在商务英语学习中具有普遍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针对商务英语学习中的隐喻现象和实际运用进行了分析。
在石器时代,陶瓷当时作为土制器皿制作,在史前的彩陶,种类繁多,是中国国粹艺术,也是在中国书法和国画发展的起源的铺垫,中国的陶瓷艺术可以说是历史文物的的先行者,有着崇高
高校学生活动是高校教育、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根据在校大学生自己的特长、爱好开展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和延伸。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
“我不过是一个做梦的人/日夜游荡在缓变的梦里/而不能指示给他人我奇异的梦……可是现在我醒了/我听见窗外卖花女的喉音/而惊觉自己还是在劳苦的世界里……”吴兴华在诗中样
理性指导着人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但随着人们对技术的依赖增强,技术日渐占据了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二者的结合在带给我们益处的同时也使人面临着严重的异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一年前,薛虹知道苏安出轨了,女孩是他的下属.但薛虹舍不得离开苏安,纵然知道他有了外遇,十年的婚姻啊!薛虹选择了忍耐,装作不知,用深情等待苏安的爱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