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造山带地壳深熔作用:来自聂拉木群混合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来源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存在的混合岩化现象是地壳深熔作用的结果.广泛发育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的混合岩(称为高喜马拉雅混合岩)为研究地壳深熔过程及其与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简称为淡色花岗岩)的成因联系,为探讨地壳深熔在碰撞造山后地壳演化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目前对于混合岩与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是否存在成因关联,混合岩与深部断裂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认识上存在分歧.缺乏该混合岩形成的直接年代学资料是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的混合岩的3个基本组成单元--中色体、浅色体和暗色体
其他文献
为了对东北热带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合同区沉积物的生物扰动作用进行研究, 采用Ortec HPGe GWL series高纯锗低本底γ能谱仪井型探测器, 对"大洋一号"1998年环境航次采集的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大地电磁剖面电性结构的研究表明,沿剖面可以区分为4个电性区块,分别与巴颜喀拉地块(BK区块),秦祁地块(QQ区块),南北地震构造带(HY区块)和鄂尔多斯地块(OD区块)对应.区块BK,QQ和OD的地壳电性结构具有相似的特点,上地壳为高阻层,下地壳上部为低阻层,下地壳下部到上地幔的电阻率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上述3个地块的电性结构特点与青藏高原南边缘、东边缘等其他较完整地块的地壳电性结
通过介绍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分析施工测量与现场施工的关系,探讨施工测量的作业过程.总结施工测量的工作步骤.
应用远震体波波形的偏移叠加方法,自INDEPTH-3远震资料中获得可靠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上地幔构造.结果显示,在藏南下面,一个倾斜界面自100km深度由南向北俯冲到410km界面附近.这说明印度-欧亚碰撞时,印度上地幔岩石圈曾经与地壳拆离,并向更深的欧亚上地幔俯冲.这样的陆-陆碰撞过程与海洋碰撞过程有很大差异.
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现状,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具体的施工中阐述了新技术的应用.
预测全球变暖下的东亚气候变化,由于难以对未来气候进行验证,古气候模拟便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而古气候模拟是否具有现实性,须经过区域性地质资料的检验.中国大部分地区显示了3
对目前国内使用的计轴设备的主要特点进行比较,研发适合于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的计轴设备,重点对计轴设备的研发和应用进行介绍.
在雨季,采用NaCl示踪的方法,对贵州珠江水系的4个岩溶洞穴(荔波凉风洞、都匀七星洞、安顺将军洞和镇宁犀牛洞)滴水点水的来源、滴水对大气降雨的响应尺度、水动力学过程等进
提出了一个新的水平跳点网格(LE网格),这种网格将h放置在格点上,u,v同时放置在x方向和y方向格点中间.采用一种推导频散关系的通用方法,研究在该LE网格上与Arakawa A-E网格上描述惯性重力波产生误差的情况,分为可分辨和不可分辨两种情况,采用二阶中央差或四阶紧致差分格式从频率和群速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论可分辨或不可分辨,还是采用二阶中央差或四阶紧致差分格式,在频率和群速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