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代理生死劫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55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险代理,一个只要六七年历史就够得上“业内元老” 的年轻产业。在这个本该如青年般生机勃勃的行业里,死亡,却成了最常见的关键词……
  
  在重庆保监局的会议大厅里,陈林忧心忡忡地四下张望,寻找安信保险代理公司的踪迹。搜寻的结果印证了他的不安:人群中没有安信公司。
  这是2009年8月保监局的例行会议,所有代理公司都必须派人出席。今天看不到安信公司,只意味着一个结果:安信“死了”。
  
  在重庆,安信是最早的、也是硕果仅存的“老三家”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之一。在今天出席会议的众多同行里,也唯有安信称得上是陈林的“前辈”。安信之死,让陈林生出许多同病相怜的伤感,他忍不住怀疑,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自己?
  
  “死讯”频传
  
  在保险代理行业,“烈士”的名单几乎每周都在更新。2009年一季度,全国市场上又有43家保险代理公司退出了市场,耳畔不断传来同行的“死讯”,陈林的心中不免动摇。
  保险代理业的爆发性增长,是从2001年注册资本“门槛”降低到50万元开始的。当初,这被视为放开保险市场的重要信号,包括陈林在内,不少企业和个人,或是怀着进入金融业的想象,或是凭着丰富的客户资源,踩着50万元的门槛进入了这个市场。
  然而,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却将保险代理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从人民币5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而且必须全部是现金。自2001年底开业以来,陈林的代理公司并没有赚到钱,这个时候要他再投入150万元用于增加注册资金,他心里是一百个的不情愿。但他又下不了退出的狠心,他决定再等等,再看看。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等的耐心,不少公司也因此选择了退出。在一季度退出市场的43家公司中,24家“主动解散”的公司大多都属此列。
  但安信或许死得更为惨烈。安信老板费文戈说,公司死于自己“经营不善”。
  20世纪90年代末,保险代理公司开始在尚显混乱的中国保险市场萌芽,逐步发展成为专业保险中介的主要形式,其业务为代理销售保险公司的产、寿险产品,利润则来自保险公司根据保费收入支付的手续费。
  然而,经过十年发展,中国的保险代理业依然孱弱。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493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其中保险代理公司1852家,保险经纪公司362家,保险公估公司279家。保险代理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53.4亿元,仅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56%,其手续费收入也仅为20.05亿元。代理公司“饿死”的状况屡见不鲜。
  
  凶器
  
  同为保险代理公司老板,陈林相信,是畸形的市场“杀死”了安信,也正要“逼死”自己。而“杀人”的“凶器”,非高额回扣莫属。
  与多数保险代理公司相同,汽车保险是陈林公司最重头的业务,也正是回扣最为泛滥的业务。由于公司利润完全依赖销售保险获得的手续费,一切市场费用均由自己承担,因此,客户回扣或“返点”增加,就会直接挤压利润。
  业务员们无数次地抱怨,客户见面就问“返多少个点”。保险知识相对专业,客户更乐于直接比较返点的高低。返点过低,客户不买账;返点太高,公司又没利润。调整这个微妙的平衡,总要像走钢丝般战战兢兢。
  陈林也曾想过改变。
  2002年初春,刚当上老板的陈林来到重庆某资源型国企总经理办公室门前,心中的忐忑不亚于当初第一天上班。这间办公室里坐着的人,是陈林父亲的“老关系”,更是公司开业以来最重要的潜在客户。
  凭着重重关系,他拿下这单业务本不成问题。但为了说服对方降低回扣比例,他做足了功课,甚至如何切入话题,如何分析利害,都已反复演练多次。
  然而,当他跨进办公室的瞬间,还未及开口,那个老总先热情地大笑起来:“哪里还用你亲自跑一趟嘛?我都给下面的招呼了,价格啊返点啊不要太纠缠,直接就给你们公司做——你总不至于敲我的竹杠吧?”
  陈林顿时语塞。
  这次拜访的结果是,陈林拿下了业务,但回扣还是“行价”——这样的故事后来又多次上演。
  陈林也偶有成功的时候,例如,一个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是另一家国企老总。冲着陈林的面子,他同意降低返点,只要求“保证优质服务,价格不掺水”。但当他把业务交给下面的经办人员时,立马传出了“某总这次买保险多花了钱,肯定吃了不少回扣”的谣言。保险代理行业的回扣早已臭名昭著,瓜田李下,反而给铁哥们惹了一身臊。
  这些业务在账面上给陈林贡献了不菲的收入,但扣除回扣,利润就变得非常微薄。同时,为了维持客户关系,隐性成本还不可避免。国企领导众多,今天请李总吃个饭,明天请王总唱个歌,一年下来,不仅花费大量精力,到底是赚是赔,已经也说不清了。
  无奈之下,陈林只好退出对国企大客户的争夺,公司的保费年收入也从2002年的近2000万元,滑落到目前的500万元左右。这是维持较高利润率的代价,因为在回扣面前,保费规模未必能体现利润。从2000万元到500万元,算上精力上的投入,实际利润的减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超轻量级vs超重量级
  
  回扣泛滥,只是保险代理业畸形发展的表象。它压缩了代理公司的利润,改变了行业竞争方式,却无法解释代理公司普遍亏损的事实。完全不对等的竞争对手,才是保险代理业深陷困境的根源。
  陈林的公司,是一家只有10多个员工的小公司,但他在市场上的对手,却主要是他的上家——保险公司。这些对手包括中国人保、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他们要么是巨型央企,要么是已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陈林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和陈林的公司相比,保险公司一个地区动辄数百人的销售团队可谓“巨无霸”,其自行开辟市场的冲劲极强。而陈林卖着保险公司的产品,拿着保险公司的手续费,还得和保险公司抢业务。记得有一次,陈林给某保险公司报单后,该公司的业务员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客户身边……有了这样的经历,陈林更不敢轻信保险公司了。只要保险合同没签完,就绝不透露客户信息。
  更令陈林头疼的是“飞单”。一些急于冲击保费规模的保险公司,往往会拿出更高的佣金,利诱代理公司的业务员绕过代理公司,把保单直接交到了保险公司。最严重的时候,陈林一年就查实了近十次飞单,实际数量更是无法统计。而他既不能和保险公司翻脸,也很难用解雇威慑手上有保单的业务员,自己只能哑巴吃黄连。
  至于那些以往业绩出色的业务员,如今无一不是在保险公司高就,听着他们辞职时或真或假的歉意,陈林只能默默接受现实。
  老客户续缴保费更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客户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同,续费时很可能与保险公司直接接触。只要一接触,保险公司多半会千方百计地挖走客户。在客户眼中,保险公司显然比代理公司更具公信力,而且,也许还能给出更低的折扣。
  事实上,中国的保险代理制度,完全移植自欧美、日本等国成熟的保险市场体系:高度分工,保险公司单纯负责保险产品开发和理赔等,销售主要通过保险代理人、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中介完成。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的保险公司一直保持着庞大的销售团队,某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一位省级负责人甚至放言:“要让全省千分之一的人成为我们的业务员!”在这一背景下,保险公司与代理公司两个完全不在同一量级上的对手“打架”,变得不可避免。
  此外,陈林还面临着银行、邮局、汽车4S店等兼业代理的竞争。例如,陈林买车的那家4S店就要求,所有按揭贷款车辆必须在店里购买保险。每次去修车,看着4S店近乎“强卖”的销售模式,陈林既愤怒,又羡慕。
  相比专业代理公司,兼业代理机构在渠道和成本上优势巨大,市场表现也颇为不俗。2009年上半年,全国已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37067家,实现保费收入2439.61亿元,实现代理手续费收入117.27亿元,均远超专业保险代理公司。
  
  活法
  
  “未经改装的新车、好车,不建议客户保车辆自燃保险;出行范围大、驾驶人员多的车辆,建议肇事险保额不低于20万元人民币……”“脚勤一点,嘴甜一点。客户市内出险,业务员必须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协助客户取证、理赔……”
  这些细致得有些琐碎的要求,是陈林制作的《业务员手册》上的条款,也是他在生存压力下的妥协和坚持。他定下规矩:回扣不能过分,不与竞争对手拼回扣,打造服务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本该是保险代理业的常识,如今却让他成了异类。
  放弃了国企这个看似慷慨的大金主,陈林把业务重心集中到了民营企业和个人客户,原因很简单:单纯可控。
  “我总不至于为了一个人的业务三天两头请他吃饭吧?何况客户也忙,只要不出事,一年内几乎没有别的成本。”陈林青睐民营企业的原因与此类似:民营企业是老板自己的,没人会关心老板是否私吞了回扣。对企业客户,陈林还经常代企业组织安全培训等活动,培训对象既可能是公司高层,也包括车队的普通驾驶员。
  此外,2年以上驾龄、家庭汽车保有量在2辆及以上的客户成了公司的重点客户。这部分人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事业、生活比较充实,事故率低,是公司最优质的客户。
  尽管作出了诸多调整,陈林的公司目前依然处于微亏之中。“我做了十几年保险,的确喜欢这个行业,又有别的生意,那边盈利比较稳定,一年一两万倒也亏得起。”但他的主要精力早已不在代理公司上,始终看不到未来的曙光,他也说不清这种亏本的“兴趣”还能坚持多久。
  在重庆众多保险代理公司中,也不乏几个盈利的特例。润通保险代理公司,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说起润通,业内人士往往撇撇嘴:“他们后台硬嘛。”润通公司最大的股东是重庆交运集团,这使得他们在公交客运保险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润通总经理许锦国坦诚,有股东背景的保费收入占了公司收入的绝大部分。尽管她一再强调,公司在积极的介入完全竞争的市场,但没有大股东支持,润通并不比其他代理公司拥有更多筹码。强大的股东背景,是重庆乃至全国少数盈利的代理公司的主要共性。
  
  早产儿?误产儿?
  
  在一些人眼中,中国的保险代理业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没有与之配套的市场分工,与保险公司间的激烈竞争极大地伤害了这个年轻的行业。而随着更适应此模式的外资保险公司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保险代理行业的“冰封期”有望逐步终结。
  外资保险真的是救世主吗?似乎有这样的端倪。例如,陈林目前就主要跟美国利保保险合作。利保公司几乎没有销售团队,使其与代理公司利益趋于一致。从全行业来看,中小代理公司也更热衷于与成熟、规范的外资公司合作。
  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2009年上半年,外资保险公司在人身保险市场中的份额仅为4.7%,财产保险市场份额更是只有可怜的1.2%,仅靠这点业务,如何能喂饱众多代理公司?
  对美国利保这个合作伙伴,陈林也有自己的判断:“利保是一个兼并出来的公司,它每次进入一个新市场,总是先寻找目标,然后收购一家或多家当地保险公司,迅速占领市场。”在陈林看来,利保目前只是在寻找合适的猎物,只要政策松动,很可能吞并某些经营不善的中小保险公司,届时,利保将拥有自己的销售团队,代理公司将被再度抛弃。
  此外,外资保险的销售体制也有明显的“本地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外资或外资参股的保险公司,如友邦、中意等,都正在向中资公司靠拢,积极扩建自己的销售团队。代理公司和外资保险的蜜月期,不知还能维持多久。
  “目前的中国保险市场并不需要代理公司。”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这句沉重的断语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共鸣。一位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代理公司多少显得有些“多余”。与其把保险代理看作是不成熟的“早产儿”,倒不如说它们是错误降生在今天这个时代的“误产儿”更为贴切。
  (文中陈林为化名)
  编 辑 蓝唐兆
  E-mail:ltz@caistv.com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快速崛起的秘诀在哪里?达到以弱胜强的策略是什么?  是“用势”。  强者没有强大到不可被战胜:弱者没有弱小到不能参与竞争。  强和弱之间,泾渭并不那么分明。再强的强者也都有其弱点,因为这个弱点,强,转瞬间可以变成弱:再弱的弱者都有强项,因为这个强项,弱,在转瞬间也可以变成强,关键就在于找到那个点,那个点就是转化强弱这间力量对比的关键。  这个点,就是“势”。  弱者之所以弱,是因为其主观原
在来不及、也不顾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多地理解,南街村的村民们就直接地将一个伟大、理想的实践付诸实施。这是一个被通俗的人们看起来有悖于时代发展、有些粗放而又草率的决定——    南街村是“红色的”,从诞生那天起。它就一直伴随着争议。  这个处在河南漯河的普通村庄,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全国人民乃世界的焦点。但在改革开放已30年的今天,它特立独行的姿态,还是被人们议论纷纷。  21世纪了。这里依旧高唱革命歌曲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环境变化对高职体育课程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研究,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的变化对高职学生健康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的发挥体育课堂锻炼学生身体
最近一段时间,猪价虽稍有上涨,但行情仍略显低迷,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了解基层养殖行业的真实需求,“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组建了4支科技支农服务团,利用暑期到河南各地开展
一是抓宣传创氛围。利用县电视台《农民之友》栏目、县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大力宣传畜牧业法律法规;争取政府支持,为每个村委会粘贴了《动物防疫明白栏》贴墙瓷砖,把群
近几年,日本金融机构破产之风席卷整个日本,打破了金融机构“不倒闭”的神话。其正面说明了国际和国内金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反面暴露了日本金融行政的弊端和日本传统的“护送船
近日,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精神,河南省畜牧局安排部署2014年全省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和风险排查工作。
统计调查方法探讨师应耒现行统计调查体系是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分级管理的要求下建立起来的。这种基本上依靠全面报表和层层汇总上报采集信息的方法在过去相当长时间
营改增是国家相关部门在具体经济结构的适度调整,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国家相关部门与2012年初在部分沿海城市进行试点,随后,试点的范围逐步扩大。至2013年8月,通过进一步推进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