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实现策略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30595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群众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博物馆作为保存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类文化遗产的公共场所,其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体现我国整体文明发展成果的关键场所,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科学合理地构筑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为开展博物馆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章首先对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加以明确,其次对当前博物馆在藏品数字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实现策略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对完善的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博物馆也应当针对内部的藏品展开数字化的管理工作。此外,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留下了许多极其优秀的文化遗产,博物馆正是承载这部分瑰宝的主要载体,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浓缩,也是见证我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标志。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博物馆也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在保护博物馆藏品安全的同时,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使各类藏品的查询更加便捷
  采取数字化的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各类藏品的查询更加便捷,使用者可以根据藏品的种类以及特征,准确找出符合查询条件的藏品数据信息,更好地进行挑选。同时,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模式,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保证各类藏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维护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人们也可以直接在智能手机终端上进行查询,根据博物馆藏品的具体标签来缩小整体检索范围,准确找到自身所需藏品的所在区域以及具体位置。这种模式降低了藏品的查找时间,为人们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二)博物馆藏品信息的规范化储存
  在博物馆藏品工作的数字化改革中,博物馆在变更原本藏品数据信息的过程中,通常会对原本的资料展开高效的整理和筛选,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将其中的重点数据信息根据相应的规则进行分类,选择能够体现藏品特点和时代特点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能够使藏品数据信息的储存更加准确化、全面化、系统化。相对于传统的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各类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具有更加显著的可操作性。对藏品质量和规格等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的整合分析,能够保证相应的信息记录更加准确,利用互联网所拥有的超大储存空间,可以确保信息的高效共享。
  (三)人性化的藏品管理模式
  与传统的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相比,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具备更加显著的人性化特征。博物馆内部的管理人员能够直接在互联网上找出相应的藏品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从根本上保证博物馆藏品信息的准确性,确保在查看藏品信息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另外,博物館藏品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便于对藏品进行全方位观赏,并可以随意放大或缩小藏品信息,使藏品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得到细致展现,这种观赏高清文物视频和文物图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各种文物的保护[1]。
  二、当前博物馆在藏品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博物馆藏品的档案管理较为落后
  当前,我国部分博物馆仍旧存在大量的纸质档案,纸质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容易产生损坏,并且保管还会占据极大的空间,不利于博物馆藏品信息的搜集、查询和整理,这种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也会随着工作量的提升而大幅度降低藏品信息的整理效率,给工作人员造成更大的工作压力。同时,纸质档案的管理特征,会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地找寻出相应藏品的具体摆放位置,对后续检索工作产生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呈现出一种高速提升的状态,这就使人们在精神文明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博物馆参观各种文物展览,通过欣赏藏品的方式放松身心,而人流量的提升也对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会严重影响博物馆的管理质量。
  (二)博物馆藏品数据信息库无法及时更新
  博物馆在本质上属于公益性的场所,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营利,这就导致大部分博物馆普遍存在数字化效能较低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财政资金以及物质的支持,博物馆很难拿出额外的资金对相应的藏品数据信息库进行维护升级,数据库根本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这就影响到了后续藏品完善工作的开展,大大降低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难以发挥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具体优势[2]。
  (三)基础设备建设较差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的一部分博物馆还需要加强科技意识,其在数字化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中,各类基础设备由于长时间使用,缺乏维护保养,产生了严重的老化问题,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也产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另外,还有部分博物馆不够重视信息化藏品管理工作,内部管理人员对藏品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也缺乏全面的认知,对各种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操作方式也不够熟悉,加上基础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很难满足群众的基本精神需求。
  三、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优化相应的数字化设备,提升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在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利用相应的电子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库。为了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数字化藏品管理工作,必须要根据具体文物分类的主要标准,充分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的记录方式,建立完善的博物馆藏品基础数据信息库,在适当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内部管理人员的科技意识和信息素养,利用科技创新方式更好地带动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建设。这些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促进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建设进程,关键在于提升经费投入力度。首先,应当充分结合博物馆现有的数字化设备,明确其中是否存在高清显示器、高清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如果发现存在缺漏,就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补充,为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坚实有力的硬件保障。其次,要结合实际情况吸收其他博物馆的管理经验,科学合理地分配相应的经费以及设备,从而保证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建设工作能够稳定开展。
  2.增强管理人员的科技意识
  在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进程中,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意识會直接影响到数字化建设的水平。作为博物馆藏品的直接管理人员,其无论是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还是后续的信息转化工作中,都应当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式,根据相应的规定展开管理工作。为了确保数字化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还要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因此,可以采取业务交流和业务培训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等多样化培养,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科技意识,引导其不断学习最新的藏品管理专业知识,保证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能够更加专业、高效地开展[3]。
  (二)紧跟时代发展,实现智慧化的管理模式
  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博物馆应当紧跟时代潮流,保证内部的藏品管理工作能够向着数字化、智慧化以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充分结合数字化数据信息库的建设,保证博物馆中陈列的各类藏品,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完整地展现在群众面前,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线上学习平台。追求智慧化的管理模式理念,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完善具体分类,建立数字化数据信息库
  在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具备数字化特征的数据信息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优先将那些博物馆藏品的基本数据信息录入到库中,并区分其具体的种类,通过这种分类录入的方式,就可以优化当前的文物分类标准,对现存的藏品展开更加细致、全面的分类,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电子档案,针对不同藏品的种类做好必要的统筹规划工作。同时,为了保证电子档案中藏品的相关记录与博物馆中的实际位置保持一致,就要做好系统化、数据化的管理工作,以便后期查找使用。在博物馆文物出入库时,必须要结合相应的信息化内容来做好记录,实现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从根本上优化博物馆藏品的数字管理体系。
  2.建立博物馆网站
  在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中,仅拥有数据信息库是不够的,必须要在数字化建设开展的同时,在互联网中建立起相应的平台,将博物馆藏品以短视频、官方网站或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借助互联网平台推送给群众,使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了解藏品、明确藏品的基本性质,更好地协助博物馆完善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建设[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博物馆就像社会的“学校”,其中的藏品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还包含了多种艺术元素。因此,在博物馆藏品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展开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工作,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同时,让每一件藏品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作者简介
  刘丹,1983年6月生,女,汉族,北京人,本科,北京历代帝王庙管理处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
  参考文献
  [1]王维.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实现策略[J].文化产业,2021(2):98-99.
  [2]张海英.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J].文物世界,2020(5):59-60.
  [3]封之冰.数字时代博物馆藏品的管理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4):105-107.
  [4]王黎.基于中小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探索[J].品位经典,2020(2):97-98.
其他文献
摘要:南阳地区出土的东汉动物陶俑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元素,其中尤以陶猪、陶狗为典型,其造型简练传神,饶有生活趣味。这些动物陶俑是汉代人畜和谐相处的印证,反映了当地丧葬文化中的世俗气息,同时也是当地历史文化中生活情感元素的写照。  关键词:南阳;动物陶俑;陶猪;陶狗;生活情感元素  一、动物陶俑陪葬的背景概述  中国古人一直都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认为死亡仅是肉体的消逝,而人的灵魂可以永存。在古代,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早期绘画题材以人物画为主,内容包括帝王、功臣、圣贤、宗教形象及神话形象。国画人物技法是我国绘画技法的重要内容,包括白描画法、工笔画法、写意画法。随着历史的发展,国画人物技法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大,被人们广泛运用于陶瓷釉下彩绘制中,呈现出生动形象的工笔画人物形象与寓意深远的写意画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陶瓷釉下彩工艺内涵,提升了陶器器皿的观赏价值。本文简要阐述了国画人物技法与陶瓷釉下彩内容,对
期刊
摘要:新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阿尔丰斯·穆夏有很多招贴画、装饰组画、商品包装画等作品。笔者通过分析穆夏的作品,总结出了穆夏风格的装饰性特点,并将他的这种装饰风格融合到笔者的工笔画创作中。本文阐述了笔者对穆夏作品装饰风格的研究过程,并将其运用到工笔画创作中,应用此理论指导创作实践。  关键词:阿尔丰斯·穆夏;装饰风格;工笔画创作  艺术作品就像一座桥梁,两端连接着作者与观众的两颗心。我非常喜欢阿尔丰斯
期刊
摘要:环境因素对博物馆藏品的保护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博物馆环境因素的监测、评价、净化工作,对预防性保护馆藏文物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及时对馆藏文物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控及控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因素对馆藏文物所带来的损害,大幅度增强馆内风险预控能力。本文以文成县博物馆为例,梳理和总结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及相关思考,以全面推进馆藏文物预防保护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  目前
期刊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着力点。三星堆是四川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本文以文化产业研究服务于社会和地方经济为导向,基于三星堆文创建设的现状提出对策,以促进三星堆博物馆文创行稳致远、高质量的发展,为其他处于类似境地的博物馆文创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星堆;文创建设;对策  一、三星堆的重要地位以及三星堆文创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
期刊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几千年来研究和发展至今的优秀绘画种类之一,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独有的色彩审美。古代文人画对色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色彩始终以旺盛的生命力占据着中国画技法与创作中的重要位置,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色彩体系逐渐发展完善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设色审美和设色方法,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意蕴。对设色技法的定义与介绍,有利于体现中国画的传统美学内涵。  关键词:设色;中国画;设色;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下,电子数字产品越来越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也受到了数字化的影响,其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博物馆的办公自动化目标和资源共享,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本文主要分析了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相关内容,并且提出了数字化管理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优化策略  加强数字化管理模式研究,有助于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因而博物馆可以考虑引入数
期刊
摘要:古建筑见证了我国历史发展和建筑结构的演变。全国现存的古建筑群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观和建筑理念。但由于风蚀、雨浸、人为破坏等因素,现存的很多古建筑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传统的保护方法已经不能有效解决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对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对数字媒体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展开探索,研究利用现代科技保护传统古建筑的方式,希望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
期刊
摘要: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鄂托克旗境内,被誉为中国长城以北草原地区“硕果仅存的晚期佛教石窟遗址”,窟内现存近千平方米的彩绘壁画,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世人发现。当地人称该石窟为“百眼窟”,山上有大小石窟108个,千百年来受到风沙和人为的侵害,现仅存60余窟,其中比较完整的有43窟,13窟绘有壁画,以精美著称于世,第28窟、30窟、31窟壁画大量使用青、绿、蓝色颜料描绘独特草原生
期刊
摘要:油画技法是油画创作的重点。在油画创作中,只有正确地应用油画技法才可以有效展示作品的独到风格,因此,技法的应用在一定层面上直接决定了油画作品的表现力。随着油画创作的不断发展,油画技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应用。本文探析了油画技法与油画表现力的关系,并从多个角度分析油画技法与绘画创作的应用结合。  关键词:油画技法;绘画创作;运用;表现  油画技法是指在油画创作中运用的技术和表现手法。一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