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型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模式分析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0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整体连片的贫困地区不同,内江市的贫困人口分散在各个乡镇村庄,属于插花型贫困区。各有关乡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扶贫模式,包括保底分红、投资翻倍、双进双出、三借三还、聚沙成塔、股份合作、入股托养等模式。通过调查发现,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作用,创新收益扶贫模式,整合帮扶部门的扶贫资金和项目资金进行股权化运作,大力发展和引导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对促进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和精准扶贫效果显著。
  一、全市贫困户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5年内江市有29.6万贫困人口,分布在全市121个乡镇301个贫困村,贫困村占全市总村数的14.2%,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85%,是典型的插花型贫困区。综观全市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发现致贫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劳力,四缺精神、安于现状、因懒致贫,五是年老体弱、因病致贫。除去一批低保兜底、异地搬迁、医疗救助或国家其他方式帮扶外,都需要进行产业扶贫,增强其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从各村的实际情况看,每个贫困村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道路交通等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水利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中。针对全市“插花”贫困的现状,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科学有效地引进、消化、吸收各地成功的扶贫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内江市产业扶贫主要模式
  2016年,我们对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回龙桥村、周坡村、下坝村、朝阳村、洪家寺村,全安镇平湖村、花洞村、狮湾村,凌家镇花红村、柳家嘴村、牛口桥村等村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对引进和探索的产业扶贫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归纳出几种可行模式。
  (一)保底分红模式
  朝阳镇下坝桥村为非贫困村,但有少数贫困户。为增强集体经济活力,打造高标准四季果园,在镇政府的主导下,按照市中区高标准农田专项建设基金使用要求,以年息1.2%的低息,贷款400万元给雷丰果业公司主建果园基础设施,集中成片发展柑橘类果树740亩。果园由村进行统一规划,在规划园区内的农民3年内不参与分红,而是将土地的流转费每年每亩800元共计2400元折算成股份入股到雷丰果业公司。对因前3年农民土地无收入,且无基本生活保障的农民,则由村社领导出面,寻找本地有实力的能人把该农民的土地按每年每亩450公斤玉米的价值流转过来,再以第三方入股的方式参股雷丰果业公司,农民将土地流轉给当地能人后就失去分红资格,仅能享受每年的土地流转费。在果园培育的前3年,雷丰果业无偿负责苗木的经营管理,管理费用不计入生产成本,仅能发展林下经济作为雷丰果业管理费用的补充。第4年,根据出售水果和林下经济的收入,除去生产成本后,雷丰果业、农民股东、村集体三方按65︰30︰5的比例进行分红;第5年开始,当柑橘逐步进入盛果期后,农民股东每年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费和雷丰果业当年的经营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利润仍然按照65︰30︰5的比例分红,此方式一直持续到2029年12月底,即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日。以后国家政策如没有大的变动,则继续按此方式运行;如果国家政策发生变动,则根据政策做相应的调整,保证农民的收入不降低。
  (二)“双进双出”共荣模式
  洪家寺村作为朝阳镇农村改革重点村,村两委一班人谋划出产权改革“双进双出”的新思路。即“一进”: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入股该村的蓬瑞专合社。“一出”:将329亩处于盛产期的柑橘,返租倒包给2个承包小组、14户家庭农场;建立了专业合作社与返租倒包户利益联结机制,专业合作社只负责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营销。专业合作社与四川国光农业公司合作,采取“以买换购”的社会化服务方式,即专业合作社定点采购国光农业公司农资、国光农业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了专业合作社技术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二进”:以洪家寺村“美丽新村”项目为试点,成立农房专业合作社,将现有闲置的12户农房宅基地使用权及住房财产权集中流转给专合社,由蓬瑞专业合作社投入项目资金140余万元,进行风貌改造。“二出”:待民宿发展壮大后,由专业合作社将民宿返租倒包给业主或家庭农场经营。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收益按照村集体、专合社、农民1︰2︰7的比例进行分红。
  (三)投资收益翻倍模式
  朝阳镇黄桷桥村将产业扶贫资金136万元,其中30%由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70%折算到全村贫困户,人均4488元,入股雷丰果业公司,由雷丰果业在本村集中流转土地135.5亩,统一打造标准柑橘园,种植“青见”和“爱媛38号”优良柑橘。土地流转费、种植技术和水果营销由雷丰果业负责,贫困户仅参与果园打工和每年分红。由于果园前两年没有水果出产,协议确定由雷丰果业公司自行垫资按每人每年800元的标准向全体贫困人口分红。第3年到第7年,每人每年分红1200元,第8年每人每年分红1400元,8年累计向贫困户分红9000元(农民当初投入的4488元在8年后翻倍达到了9000元)。8年后,贫困户不再参与分红,资产全部归雷丰果业公司所有,雷丰果业仅负责支付该村的土地流转费和村集体每年每亩20元的分红款。在8年分红过程中,如果有贫困人口死亡,则死亡贫困人口分红的部分划归村集体收入。此办法一直持续进行,从而使村集体经济得以壮大。
  (四)“聚沙成塔”模式
  黄桷桥村两委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征得贫困户同意,对只能由贫困户无息借贷的产业扶贫基金30万元进行创新,发挥规模效益。即由镇财政将资金拨付给村集体,村集体再打入贫困户的银行卡中,贫困户将资金取出后入股雷丰果业,从而完成整个聚沙成塔的流程。入股雷丰果业后,由雷丰果业公司统一打造柑橘产业。贫困户每年按照资金额度的6%优先进行保底分红,村集体按照资金额度的1%获得投资收益。类似做法的有回龙桥村,该村将贫困户无息借贷的产业扶贫基金30万元作为贫困户股金向青岗岭家庭农场参股发展柚子种植150亩。农场按照5%的年息和每亩20元的费用付给村集体,由村集体再分配给贫困户。   2016年,内江市科技局、环保局等帮扶单位分两年向黄桷桥村拨付项目资金60万元,用以支持上述两单位帮扶的31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村两委决定,每年村集体留5万元作为产业发展基金,5万元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开支,其余20万元拨付给内江市农科院水产所,用于购买虾苗(蛙苗)、饲料和养殖技术指导等。2016年该村以每亩700元的代价流转土地8亩建小龙虾养殖场,2017年计划租地2.5亩建青蛙养殖场。整个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并将其进行租赁经营。养殖场的纯利润按照贫困户、村集体和经营者3︰3︰4的比例进行分配。
  (五)股份合作模式
  2015年,四川省财政厅印发了《创新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试点方案》,市中区在有关乡镇计划于2016年度脱贫的贫困村进行试点,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集中使用并形成固定资产,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采用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本化经营。将固定资产承包给具有经营能力的专合社等组织,每年按照固定资产总值的6%~8%保底分红并确保收益,以“贫困优先股”的形式量化给贫困户,遵循“谁贫困谁享受”的原则,贫困户脱贫后自动退出。“贫困优先股”将分配给新增贫困户或者均分给其他贫困户,股金循环滚动使用,继续履行其扶贫功效,构建起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1. 朝阳镇黄桷桥村:该村将70万元创新收益扶贫资金投入到硕丰园农家乐种植果树、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等,该资金按要求9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0%用于产业发展。村集体与硕丰园协议确定每年由硕丰园支付总金额7%的资金占用费即4.9万元给村集体,村集体留4900元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剩余4.41万元全部均分给贫困户,2020年以后,7%的资金占用费全部归村集体。
  2. 全安镇狮湾村:该村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果桑园区蓄水池、停车场和相关附属设施全部转化为村集体资产。将该资产委托给内江市三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村集体每年按照财政投资总额的6%提取固定资产经营费,并参与公司利润总额的5%的第二次返利,两项收入归村集体,由村集体向全村贫困户进行收入分配。类似全安镇狮湾村扶贫方式的,还有全安镇花洞村、凌家镇柳家嘴村。
  3. 全安镇平湖村:平湖村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了全安镇十里平湖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当年以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收购了本村农民的川优6203优质水稻加工成稻米,获利5万余元。同时,该专合社与正大集团合作,利用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修建生猪养殖场,收取代养费。猪场建成后由正大集团提供仔猪(断奶猪)、饲料、技术和防疫并负责回收,年出栏商品猪1100头。全村有贫困户62户182人,将财政补助资金量化成1820股,每股3296元,每个贫困人口占10股。从2016年至2020年,不管有无利润,专合社每年都按照财政资金总额的6%(即3.6万元)分配给贫困户62户182人,人均年增收197.8元。在专合社实现经济效益后每年再拿出纯利润的5%,再次分配給全体贫困户。除去贫困户保底收益、二次分红、运营维护成本后的节余资金,由专合社与村委会协商,按照一定比例上交村集体。同时,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脱贫即出,返贫再入。2020年以后,生猪代养场及相关附属设施整体转化为村集体资产。
  4. 永安镇瓦堆湾:该村利用市、区两级财政的专项扶贫资金,并整合新村基础设施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项目等资金共计132万元,用于肉牛养殖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并全部转化为村集体资产。同时,引进四川小渔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基础设施入股该公司,公司付给村集体不低于财政投入资金6%的租金和二次分红,其中贫困户可通过优先股分配享有固定资产收益。
  (六)“三借三还”模式
  回龙桥村采取此模式,既解决了果园老化、果子品质变差、市场销售困难的问题,也使贫困户实现了持续增收。
  一是“借苗还果”,采取“大园区小业主”的运作模式。背靠雷丰果业公司,改造老化果园470亩,覆盖了全村87%的贫困户。雷丰果业负责高接换头嫁接枝条和相关嫁接材料并保证嫁接成活,技术人员由社统一接待,费用由农民分摊。在施肥、喷药等关键环节购买社会化服务,由雷丰果业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费用由每户均摊。这样嫁接的单株成本仅2元。在开始挂果的当年和第二年,农户按实际生产量向雷丰果业提供每亩3%的产品(中等果子)作为雷丰果业公司的技术指导费和前期垫付的资金回报。进入盛产后,雷丰果业按当年当地市场价负责统一收购销售。
  二是“借一还二”,扶贫项目引领增收致富。借助市移民扶贫局生产发展项目,探索“借一还二”利益分享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借助项目资金,黄桷桥村68户贫困户将扶贫资金91.98万元入股雷丰果业公司,结合打造“万亩柑橘园区”契机,由雷丰果业在黄桷桥村种植了135.5余亩、7900余株精品柑橘;贫困户每年固定分红,8年内实现帮扶本金翻番。
  三是“借鸡还蛋”,借助农村电商,开通了“美丽乡村黄桷桥”微信平台和黄桷桥村公益E购平台,创新“借鸡还蛋”模式,按照“1542”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印制带有“黄桷桥”标识的包装盒,打造“黄桷桥村土鸡蛋”品牌,提升农产品形象和认知度;建立五个配套监管机制,即采取与养殖户签订《生态散养承诺书》、监管养殖环境卫生、提取农产品质量保证金、非贫困户进入平台限额制、党员义务监督等五个方面的措施,确保农产品质量统一达标;做好四方面信息公示,对鸡、鸭苗都套上了脚环,统一制作生态散养示范户门牌进行悬挂公示,对每户种养殖户进行编号登记,通过编码采集种养殖户、养殖周期、养殖环境等信息,搭建农产品溯源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建立线上线下两种渠道,通过微信订阅号和公益E购平台在网上进行推广宣传,与北京华联超市合作将土鸡蛋进驻超市进行线下销售,搭建仓储集散地,方便小订单的配货服务,确保农产品销售流通。
  (七)托养模式
  各村联系帮扶部门筹集的帮扶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等四小模式,帮助贫困户短期内快速脱贫,但对于劳动力和养殖技术缺乏的贫困户帮扶效果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银山镇金紫铺村探索出了一种托养模式。该村把10户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帮扶部门赠送的200只鸡苗以股权的形式委托给党员大户集中寄养代繁,所有幼苗占年终收益的30%,鸡苗每只保底收入10元。年底按股权应分红金额减去最低保底收入,确保实现稳定收益。
  (八)现代农业带动模式
  国家投资进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的资产转变为村集体资产,由村集体出面引进业主进行高效农业经营,贫困户享受分红。由于设施农业能实现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和供应时鲜蔬菜、高档蔬菜,因此比露地栽培有高得多的经济效益,成为各地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的突破口。
  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内江市分校
  罗树远 熊 俊 刘 岱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教站 石 峰 唐玉玲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引导、正确指导广大农业创业者成功创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本系列节目通过对创业知识的讲解,能够让广大涉农创业者能够理性地評估自己是否适合创办农业企业、适合创办什么样的农业企业,直至激发其创业欲望
《猪宝宝断奶不掉膘》  梁山县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是粮食生产大县和畜牧业大县,生猪养殖规模很大。在本期的节目当中,栏目记者帮助打电话求助的养殖户,找到了当地的养猪能手、乡土专家葛金山,就如何防治仔豬在断奶期腹泻、掉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葛金山总结归纳的防治猪宝宝断奶期掉膘的方法,给予了生猪养殖户很大的帮助。
新疆额敏县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大,土壤盐碱化严重,地里种不成庄稼。1997年方瑞琴变卖家产来到二支河牧场承包了3000亩盐碱地,带领几十位农民,一边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改良土壤,一边从事林下养殖红嘴雁、鸡、鹅、羊等。养殖产业有了一定规模和收益后,于2010年方瑞琴成立了淏筠养殖专业合作社,后改名为淏筠生态农业合作社,一直以来致力于引进繁殖安格斯牛,为当地养殖户改良牛品种,推进养殖科学化、专业化,为实现
栏目名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乡村讲堂》  播出频率: AM720千赫 播出时段: 23:00-23:30  栏目定位: 普及农业科技 培训生产技能 倡导健康生活  《认识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与救济》  当前,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产权也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焦点。拥有自主知識产权是提高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植物新品种保护是新兴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完成育种
中央电视台第七套播出  时段一,首播:周一至周五14∶43-15∶13  重播:周一至周六00∶12-00∶42  时段二,首播:周一至周五、周日19∶00-19∶30  重播:周二至周日6∶05-6∶35  节目视频可在央视网www.cctv.com观看,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可观看节目视频推介。  栏目名称: 《农广天地》  栏目宗旨: 传播农业科技经营知识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节目定位:
在传说的中土世界里,黑暗魔君索伦在数千年前打造了19枚带有魔力并且能够使人堕落的戒指,他把其中的3枚送给了精灵王、7枚送给了矮人贵族、9枚送给了人类。此外,索伦又在暗地里铸造了1枚权力无上的至尊魔戒,这枚魔戒可以让持有者隐身并且使其长生不老。但最可怕的是这枚魔戒具有奴役全世界的力量,正是它帮助索伦将整个中土世界笼罩在黑暗之中。或许,现在你手上的戒指将拥有同样的魔力,那么,跟我一起来吧。    1.
“这次网上培训足不出户,在家就能听课,培训的都是我们实用的,一次听不懂还能反复学,老师还在线与我们互动,真是太方便了!”北京市农民赵生在电话里向平谷区农广校表达谢意。  疫情期间,各地农广校推出了一批精彩的“录屏”课,让学员们“享受”高品质、精彩的“金课”。这些“金课”因疫情借“录屏”走进了大众课堂,全网共享。全国农广校体系充分运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科讲堂》、“云上智农”App在线学习,123
从近日召开的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获悉,陕西将集中培育1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从业主体职业化,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传统民居为形、农村产业为基”,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发展休闲农家、乡村民宿、创意体验、健康养生新业态,打造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供给升级的创新产业、可持续發展的战略产业,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此外,
禾杆操由禾杆舞演变而来,当地人称“打禾担”,是流传于江西省宜黄县全境及周边乡镇的民间健身舞蹈,至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禾杆,即挑柴火用的竹竿,两头尖尖便于穿插,禾杆舞就是利用禾杆和柴刀打着节拍进行歌舞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由禾杆舞演变而来的禾杆操简单易学,健康向上,很适合推广,成为人们劳动之余的主要娱乐活动。  宜黄地处山区,相传因常有猛兽出没,为了安全,农民上山砍柴习惯结伴而行,于是渐渐发
近日,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重点解读。  问:请您介绍一下《意见》起草的背景?  答: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随后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产业扶贫放在脱贫攻坚八大重点工程之首。按照中央有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