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版教材\”《中国医学史》中的一些问题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qu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究原方》是南宋医家张松撰写的一部临证集验方书,已佚。《覆载万安方》《宝庆本草折衷》《本草纲目》《普济方》等古籍文献中,引有124条该书原文。通过辑佚发现,《究原方》是目前发现最早记载玉屏风散的书籍,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太医院是"掌医之政令,率其属以供医事"的中央医疗行政管理机构,也是培养人才的医学教育机构。在太医院供职的太医因与外界隔绝,故史料少有记载。经考查《爵秩全览》《大清搢绅全书》《太医院志》及清宫医药档案等资料,可勾勒出清代最后一任太医院院使张仲元的生平,包括他从最基层的医士到最高管理者院使的升迁过程,为慈禧、光绪等皇族的诊疗情况,以及他的医学主张和对太医院管理的改革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张仲元的个案研究
对青蒿素发现的医学史研究以获得国际奖项划分为2个阶段。获奖之前的研究着重于历史背景、发现者、发现时间、发现过程、方法论、关键难点,以及有关青蒿素的重要纷争及其原因。获奖之后的研究焦点有了明显的不同,除了更为翔实地研究发现过程之外,更多地是对青蒿素发现的意义、启迪、发现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科学家群体、屠呦呦获奖的优先权、屠呦呦传记等的研究,涉及到科技传播、科技发明权、科技地理学等多个视角。在今后对青
期刊
老官山汉墓出土针方简有论有方,论述针刺诊断、治疗的规范,以及针具和数种定式刺法的标准;所载40首针方是基于理论和经验总结的预设方,而不是临证实际使用的经验方。方中28个有专有名称和固定位置的刺灸处皆为脉输,脉输的命名主要采用"部位名+三阴三阳脉名"命名法;方中针刺部位,不论是脉输,还是随病所而刺,多标明刺数,充分体现出扁鹊针灸"守数精明""守数据治"的鲜明特征。
期刊
创刊于1880年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期刊,在中国近代期刊史及西医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已无任何《西医新报》的原始资料。从当时一些报刊的转载和评论来看,其办刊宗旨是向华人传播西医学知识,其编辑方针为"述西医优于中医",所传播的西医知识也基于此方针。《西医新报》还首次报道了在伦敦举行的千人国际医学学术会议。《西医新报》的创办,将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向更深、更新层面,其编辑方针和编辑策略对
积雪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汉唐时期本草形态描述过于简单,导致药用基原不明。宋代至民国积雪草基原明确,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以"金钱草"之名替代"积雪草"进行收载,民国时期沿用"金钱草"之名,但基原仍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ongituba (Nakai) Kupr.。近代积雪草基原变成伞形科植物积雪草Cent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