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宽带漏波天线

来源 :光通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漏波天线带宽有限和整体尺寸较大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漏波天线。该天线由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线和非对称圆形贴片组成,其工作频段为7~15 GHz(相对带宽为72.73%),能够从后向至前向连续波束扫描,波束扫描角度为69°,同时具有稳定的高辐射增益。该天线的最大仿真增益达到13.1 dBi,测试增益波动仅为1.64 dB,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文章所提宽带漏波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且易于加工的优点。此外,天线的整体尺寸较小,更有利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集成。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特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文章根据Faustini L提出的理论公式进行了热光效应和热膨胀效应修正,基于该公式对温度影响下的纤芯—包层—无限涂覆层结构SMF28和1060XP单模光纤宏弯损耗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探究了温度、波长和弯曲半径等因素对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特性的影响,并得到两种单模光纤与温度之间的线性拟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宏弯损耗随弯曲半径的减小而增大,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弯曲半径和波长一定时,宏弯损耗与温度之间具有单调性;增大弯曲圈数可有效增加其对温度的灵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光网络向着超高速大容量的方向发展,光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导致网络中光信号传输受到各种物理层损伤的影响。在光通信设备中,物理层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光信噪比(OSNR),其值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业务能否正常运行,一旦不能满足要求,将会造成传输错误或失败、服务质量降低和传送消耗增加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准确高效的光通信节点OSNR预测方法,将基于解析式的先验知识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后验知识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式机器学习算法的光通信节点OSNR预测方法,用先验知识去降低神经网络的训练代价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基底表面涂覆的雷达吸波涂层在超声测厚过程中由于涂层与基底间声阻抗接近导致界面回波信号弱,手动读取脉冲回波声程差时主观性强、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论分析结合Matlab批量信号处理技术的涂层厚度测量方法。理论分析确定涂层上下表面回波信号的相位变化关系;采用Matlab脚本批量读取超声脉冲回波信号,并手动选取涂层上下表面回波信号的波峰(谷)所处时域范围,脚本寻找波峰(谷)位置并计算回波声程差;结合超声波在涂层中传播速度计算涂层厚度。利用该方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基底表面的2种雷达吸波涂层进
毫米波通信技术尽管能够满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设计指标,但是毫米波在传输过程中的路径损耗严重影响了其传输性能,需要使用波形赋形技术来集中传输的能量以削弱路径损耗带来的影响,而传统的非连续接收(DRX)机制应用在波束赋形系统中会导致波束失准,在5G系统中已不再适用。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长周期可调整的定向DRX(A-ODRX)机制,将波束搜索状态并入到长周期状态来克服波束失准,同时引入了长周期递增系数以节省功耗,采用半马尔可夫链和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ETSI)流量模型对A-ODRX机制进行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