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德作支撑,呵护“后进生”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进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但在学校的教育中,其又是一个不受欢迎的群体和被冷落的群体。在倡导教育公平的当下,在大力要求“正师风、立师德、铸师魂”的今天,学校教师完全有责任改变这一个被扭曲的历史现状,关注“后进生”这一常常被人遗忘的学生群体,让他们享受到公平的教育,从而达到学校全员育人的目标。在此,我呼吁同行们:用师德作支撑,呵护“后进生”成长!
  一、良好的师德作支撑,精心呵护“后进生”
  我们之所以说教师爱“后进生”的行为是高尚的,是因为“后进生”很难得到教师的认同,最容易成为被教师遗忘的人。“不可爱的孩子,才是最需要你爱的孩子。”“后进生”的缺点比较多,帮助他们改正的难度大、周期长,这是我们在“后进生”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不易解决的问题。“后进生”转化的反复性和艰巨性,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即百折不挠地对“后进生”奉献出足够的爱心。教师不可能通过很短时间内的一点爱,使“后进生”在克服缺点上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必须有一个长期安排,需要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这需要有高尚的师德素质来支撑。
  二、用师德作支撑,静心分析“后进生”的成因
  许多“后进生”并不是天生就“差”,其实,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很聪明。他们之所以沦为“后进生”,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智力低下。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智力低下、思维迟钝,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发展。
  2.家庭富裕。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富裕,生活条件优越,学习没有目标和动力,缺乏吃苦与勤奋的精神,情感和意志脆弱,经不起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从而“掉队”。
  3.家人溺爱。一些学生由于家人的溺爱,他们几乎有着相似的弱点:学习不努力,缺乏自觉与主动,生活很难独立,却又很自私,劳动拈轻怕重,纪律松懈散漫。这些无疑使他们“落伍”。
  4.家庭负担。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或家庭成员遭受意外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久而久之,他们就变得内向孤僻、郁郁寡欢、心怀戒备、无心向学。
  5.社会环境影响。目前的影视传媒、报刊书籍、电子网络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同时,青少年明辨是非和抵制诱惑的能力较差,此时,若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或者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孩子很容易遭受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思想品质和学习成绩滑坡。
  三、用师德作支撑,耐心寻求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后进生”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外因和内因,因此,在转化“后进生”时,需要用师德作支撑,耐心寻求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真心关爱。只有对学生有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状态,用真心驱走他们心灵的失落。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而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信其道”。
  2.主动帮助。“后进生”不仅存在很多不足,同时也面临着多种困难。在转化“后进生”时,教师应主动与他们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所面临的困难并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根据“后进生”的各种症状,把他们分组归类,每一个阶段确定一组重点转化对象并制定出相应的转化方案,同时从班内挑选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帮扶。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与温暖,让班级和学校成为他们的精神乐园,从而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这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优良的学习品质,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师只要用师德作支撑,在给予后进生足够爱心的同时,用细心去塑造“后进生”教育的精品,用耐心去追求“后进生”教育的成功,用诚心去换取“后进生”的真心,用信心去展望“后进生”教育的前程,用匠心去创新“后进生”教育的途径,把满足“后进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追求。我相信,只有这样,戴在“后进生”头上沉重的“后进”的帽子才会被摘掉,他们就会挺直腰杆和其他学生一样,共同在教育的蓝天下,享受到温暖的阳光,茁壮成长!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指出了目前我国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了高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发展路径,为高职院校进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
知识经济改变了经济发展主体动力,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创新型经济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乃至后工业化转变,是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要使其更好地服务区域、行业经济,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本文将会计职业标准引入高等职业教育,从培养目标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充满生机,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  一、有效利用,尊重生成  我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让学生以5分钟为单位数出每个数字代表的时间。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有一男生在小声嘀咕着:“这样数太繁琐了,只要记住四个数字就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改变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方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渗透在智力、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并且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学生智力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下面对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巧挖掘,妙渗透  我校现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教学、歌唱教学、基础知识教学、创造教学等方面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音乐教育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因此,学校积极开展音乐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是音乐教育的
语文作为语言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任,而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深入探讨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阅读就是读者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构建意义的心理过程。因此,阅读能力构成要素就应该包括阅读的语言文化甚至个体生活体验的认知能力,想象、联想、分析、判断、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活动参与的理解能力,兴趣
前不久,我为三年级学生上了一节习作体验课,整堂课的教学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学生徜徉在所创设的生活体验中,“写”得开心,“玩”得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