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则旧闻在网上引爆成为了热点事件。起因是有人写了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就李嘉诚旗下公司抛售内地物业、将公司注册地迁出香港等事,指责其“道义失守”,并称其“作为曾经的获利者”,“不能轻易一走了之”。
由于文章发表在有一定背景的“瞭望智库”公号上,因而引起不少猜测。实际上,这篇文章并非智库研究人员所撰,而是出自于转载,并不能代表机构观点。文章本身观点不值一驳,事实也多有出入。
如在今年初,李嘉诚就已否认迁册一说,其旗下公司也多次否认相关市场传闻。这次针对该文章观点,李嘉诚方面再次声明,长江集团没有撤资这回事,有买有卖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这固然是李嘉诚方面的单方说法,未必全信,但这至少说明,事实或许不像该篇文章内所渲染的那样。
至于该文章是否具有“官方背景”这个问题,9月16日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回答记者相关问题时的发言,就从侧面回驳了这种猜测。他强调:这涉及到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利益的问题,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且要形成更加法治化、更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这番话我的理解是,只要我们致力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何须在乎一两家公司的去留,又何愁“李嘉诚”们不来。
且不说李嘉诚是否想撤离中国,哪怕这是真的,也是企业综合考虑后的自主选择。在一个市场化的开放社会,理应尊重企业的抉择。类似“别让李嘉诚跑了”的声音,从根本上讲是反法治、反市场的论调。不妨问,李嘉诚旗下公司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又是否偷税漏税?如果有,企业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没有的话,凭什么不让人家离开?如果资本只能进不能出,谁还敢来中国投资?
何况,跑了李嘉诚,还有后来人。假若李嘉诚唱空中国,也不意味着其它企业同样如此,相反地,自然也会有人看好中国。今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呈增长态势,并未出现大规模撤资,也可说明这一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李嘉诚在香港房地产暴跌之时大举抄底,积累了他人生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低吸高抛,就是李嘉诚的一个重要投资理念。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在挑战中同样蕴含着机遇。在这大环境下,有人离场,有人进场,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一直以来,李嘉诚头上环绕着各种光环,集聚着各种象征符号。他的商业动作自然备受关注,他的决策行为也难免引起各种解读。但过度解读和演绎,未必就能抓住问题的要害,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推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关键是要营造更加开放透明、公正公平的营商环境,而不必计较一“诚”之得失。
由于文章发表在有一定背景的“瞭望智库”公号上,因而引起不少猜测。实际上,这篇文章并非智库研究人员所撰,而是出自于转载,并不能代表机构观点。文章本身观点不值一驳,事实也多有出入。
如在今年初,李嘉诚就已否认迁册一说,其旗下公司也多次否认相关市场传闻。这次针对该文章观点,李嘉诚方面再次声明,长江集团没有撤资这回事,有买有卖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这固然是李嘉诚方面的单方说法,未必全信,但这至少说明,事实或许不像该篇文章内所渲染的那样。
至于该文章是否具有“官方背景”这个问题,9月16日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回答记者相关问题时的发言,就从侧面回驳了这种猜测。他强调:这涉及到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利益的问题,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且要形成更加法治化、更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这番话我的理解是,只要我们致力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何须在乎一两家公司的去留,又何愁“李嘉诚”们不来。
且不说李嘉诚是否想撤离中国,哪怕这是真的,也是企业综合考虑后的自主选择。在一个市场化的开放社会,理应尊重企业的抉择。类似“别让李嘉诚跑了”的声音,从根本上讲是反法治、反市场的论调。不妨问,李嘉诚旗下公司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又是否偷税漏税?如果有,企业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没有的话,凭什么不让人家离开?如果资本只能进不能出,谁还敢来中国投资?
何况,跑了李嘉诚,还有后来人。假若李嘉诚唱空中国,也不意味着其它企业同样如此,相反地,自然也会有人看好中国。今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呈增长态势,并未出现大规模撤资,也可说明这一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李嘉诚在香港房地产暴跌之时大举抄底,积累了他人生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低吸高抛,就是李嘉诚的一个重要投资理念。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在挑战中同样蕴含着机遇。在这大环境下,有人离场,有人进场,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一直以来,李嘉诚头上环绕着各种光环,集聚着各种象征符号。他的商业动作自然备受关注,他的决策行为也难免引起各种解读。但过度解读和演绎,未必就能抓住问题的要害,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推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关键是要营造更加开放透明、公正公平的营商环境,而不必计较一“诚”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