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验式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利用体验式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这对于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含义出发,利用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应该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体验式学习,并对体验式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体验式学习;策略
引言:《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活动应该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进而抽象出数学理论。数学是一种以抽象和逻辑为核心的理论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难以调动多方面情感深入到学习情境中去,从而影响了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而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任务,为学生制造逼真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调动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探索过程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 体验式学习的含义
“体验”属于心理学范畴,在体验的过程中,人们会运用已有的经历与心理特点来感受、理解事物,由此发现事物与自身的联系,进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体验式学习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情景中进行体验,并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知,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乐趣,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二、 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情境是学生进行体验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必要环节。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其对一些常见的生活情境必然会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一客观实际入手,为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经验、记忆阐述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学理论。例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了去超市购物的情境:丽丽去水果摊买西瓜,老婆婆的西瓜每千克1.7元。丽丽挑了一个重8.3千克的大西瓜,请问丽丽应付多少钱呢?在此情景中,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购物经验出发,将自己与情境中的人物融为一体,并利用问题引导,将结账中的体验与小数计算相结合,进而分析出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运算法则出结论。而这样的情境创设,还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更多的类似体验,进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养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好习惯。
2.尝试体验,积极互动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参与到体验中来,而只有真正地尝试体验、参与体验、才有可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调动多重情感,进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圆》的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拿起圆规和直尺才能够画出圆形,并在实践中体验圆心、半径的真正含义;而在求圆的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裁剪与粘贴中,将圆形转化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并直观地体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形的半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存在一定的顾虑,不敢参与其中,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体验的自信,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集体力量的推动下,参与到互动之中,进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体验。
3.享受体验,应用拓展
体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视野的拓展。例如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之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分析统计图,还要让学生能够对一组数据进行整合,并绘制出相应的扇形统计图,进而通过理论分析,描述这组数据的基本特征。在享受体验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即在体验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保证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以及全面系统的评价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拓展,即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能够实现举一反三,进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开展体验式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非常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①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课堂管理。为了保证学生情感体验的充分性,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管理,并在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前提下,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达到畅所欲言的效果;②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在实践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在课堂参与中,不同的个体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必然不同,这时教师就应该结合分层教学,为学生设置不同体验标准,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共同的体验转化成一个整体教学资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各取所需,从而保证优等生能够得到创新培养,而学困生也能够在相应的情景体验中实现能力的提升;③注重体验中學生的心理机制建设。前面已经提到,体验属于心理学范畴,因此在实践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并结合情境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④平衡情感体验和知识讲解的时间,让教师在能在学生的情感参与中完善知识讲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体验式学习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反映,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可以消除错误的认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应该积极拓展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数学模型为学生制造体验情境,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新的认识,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数学知识内化,提高学习效率。
參考文献:
[1]郑慧敏.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探究[J].才智,2015,14:175.
[2]王秀娟.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110.
[3]林宏滨.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36 38.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体验式学习;策略
引言:《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活动应该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进而抽象出数学理论。数学是一种以抽象和逻辑为核心的理论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难以调动多方面情感深入到学习情境中去,从而影响了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而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任务,为学生制造逼真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调动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探索过程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 体验式学习的含义
“体验”属于心理学范畴,在体验的过程中,人们会运用已有的经历与心理特点来感受、理解事物,由此发现事物与自身的联系,进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体验式学习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情景中进行体验,并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知,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乐趣,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二、 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情境是学生进行体验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必要环节。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其对一些常见的生活情境必然会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一客观实际入手,为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经验、记忆阐述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学理论。例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了去超市购物的情境:丽丽去水果摊买西瓜,老婆婆的西瓜每千克1.7元。丽丽挑了一个重8.3千克的大西瓜,请问丽丽应付多少钱呢?在此情景中,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购物经验出发,将自己与情境中的人物融为一体,并利用问题引导,将结账中的体验与小数计算相结合,进而分析出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运算法则出结论。而这样的情境创设,还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更多的类似体验,进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养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好习惯。
2.尝试体验,积极互动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参与到体验中来,而只有真正地尝试体验、参与体验、才有可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调动多重情感,进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圆》的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拿起圆规和直尺才能够画出圆形,并在实践中体验圆心、半径的真正含义;而在求圆的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裁剪与粘贴中,将圆形转化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并直观地体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形的半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存在一定的顾虑,不敢参与其中,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体验的自信,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集体力量的推动下,参与到互动之中,进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体验。
3.享受体验,应用拓展
体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视野的拓展。例如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之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分析统计图,还要让学生能够对一组数据进行整合,并绘制出相应的扇形统计图,进而通过理论分析,描述这组数据的基本特征。在享受体验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即在体验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保证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以及全面系统的评价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拓展,即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能够实现举一反三,进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开展体验式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非常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①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课堂管理。为了保证学生情感体验的充分性,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管理,并在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前提下,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达到畅所欲言的效果;②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在实践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在课堂参与中,不同的个体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必然不同,这时教师就应该结合分层教学,为学生设置不同体验标准,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共同的体验转化成一个整体教学资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各取所需,从而保证优等生能够得到创新培养,而学困生也能够在相应的情景体验中实现能力的提升;③注重体验中學生的心理机制建设。前面已经提到,体验属于心理学范畴,因此在实践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并结合情境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④平衡情感体验和知识讲解的时间,让教师在能在学生的情感参与中完善知识讲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体验式学习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反映,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可以消除错误的认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应该积极拓展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数学模型为学生制造体验情境,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新的认识,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数学知识内化,提高学习效率。
參考文献:
[1]郑慧敏.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探究[J].才智,2015,14:175.
[2]王秀娟.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110.
[3]林宏滨.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36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