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师生恋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F2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菁菁校园中,少男少女们除了与同学朝夕相对外,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老师热忱的教导与关心常常带给学生许多幻想、崇拜甚至是喜爱,一个不能回避的现象——师生恋,也应运而生。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恋要追溯到清末民初之际。那时西风东渐,青年知识分子纷纷走进校园,以开启民智、教书育人为己任;女孩子们也走出闺房、绣楼,迈进新式学堂接受现代教育,她们得以接触到许多才学渊博的老师。才子与佳人第一次这样堂堂正正地“亲密接触”,谱出一曲曲别样的师生恋歌。
  
  徐悲鸿:大慈大悲
  35岁那年,徐悲鸿写了一篇《悲鸿自述》,已经成家立业的他对自己做了一个总结,以为从今以后,自己的人生不会再有大的变化。岂料,短短几个月后,他的生活就被一个叫孙多慈的少女搅乱了。
  这年秋天,18岁的安庆姑娘孙多慈找到中央大学的宗白华教授,想请他帮忙引见潘玉良。宗白华说:“潘玉良我还真不太熟,不过既然决定到艺术专修科来旁听,最好直接找徐悲鸿教授,跟在他后面,才能真正学到东西。”第二天,孙多慈便跟随宗白华来到徐悲鸿的画室。徐悲鸿上下打量了一下孙多慈:“听说你是报考中国文学系没有录取,才改主意来我们艺术专修科旁听的?这不好,把我们艺术专修科放到什么位置上了,是其他系的残羹剩饭?”孙多慈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不敢反驳。
  话虽如此,徐悲鸿还是认真地教起孙多慈画画。仅仅两个月后,他就完全改变了一开始的想法,“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那时的徐悲鸿,一边是性格不合的夫人蒋碧薇,龃龉日增,一边是美丽温柔的女学生,满怀才情。没过多久,他们就相爱了,徐悲鸿当时刻了一枚印章,上写“大慈大悲”,暗含着两人名字。在爱情的动力下,徐悲鸿不仅多次为孙多慈作画,甚至写起了情诗。“燕子矶头叹水逝,秦淮艳迹已消沉。荒寒剩有台城路,水月双清万古情”,一首《苦恋孙多慈》,正是他心绪的写照。
  这段“慈悲恋”,在中央大学甚至全国美术界闹得沸沸扬扬。为了阻止这段感情,蒋碧薇大闹徐悲鸿的画室。孙多慈的母亲也搬到了南京,日夜监视女儿的行踪,不让她与徐悲鸿接触。
  在世俗与家庭的压力下,徐悲鸿与孙多慈最终分手。数年之后,徐悲鸿还写了一首《怀孙多慈》:“夜来芳讯与愁残,直守黄昏到夜阑;绝色俄疑成一梦,应当海市蜃楼看。”大师心中的愁苦,一倾而出。
  
  沈从文:喝到甜酒
  1928年,沈从文接受胡适的聘请,到中国公学去任教。他可不是一个好老师,一口的湘西土话令很多人听不懂,而且声音又非常的细小。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他有十多分钟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台下的男女学生目睹了他的“洋相百出”,这其中就有日后他的夫人。
  18岁的张兆和出身名门,聪明可爱,在全校比赛中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这样的女孩子身后必定不乏追求者,单纯而任性的张兆和将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木讷又有些自卑的沈从文也爱上了这朵校花,可是他一不会说,二不会做,更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只好拿出看家的本事—— 偷偷地给她写情书。
  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张兆和把它们一一编了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后来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情急之下,张兆和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胡适理论,让他阻止沈从文的疯狂行为。张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想不到胡适答道:“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张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
  几年后,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了苏州的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 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张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在二姐的力主下,张兆和终于正式将沈老师请进了家门。
  沈从文回到青岛后,立即给二姐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二姐拟好的电报是: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张兆和的则是: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傅抱石:珠联璧合
  1926年,傅抱石从南昌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留任美术教师。就在这里,他遇见了将要相守一生的人。
  一节美术课上,傅抱石刚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便被人叫了出去。等他回到教室,一个坐在前排的女生举手说道:“老师的字少了一撇。”傅抱石看了看,果真是少了一撇,可是明明记得没有少写啊,他只好又添上了一撇。同学们哄堂大笑,一个同学这才说明真相,原来正是那位举手的女生抹掉了那一笔。这个名叫罗时慧的顽皮女生给傅抱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从那以后,罗时慧常常做出一些让傅抱石另眼相看的事情:莫名其妙故意迟到,或是在课堂上提一些刁钻的问题。这一天又到了傅抱石的绘画课,画的是学校旁边北湖的荷花。傅抱石走下讲台,在同学之间巡行,仔细地纠正构图,说明墨色的层次。
  来到罗时慧的身边,傅抱石发现她的宣纸上只有几朵粉红的荷花,其他地方却是空白。“你怎么不画荷叶呢?”傅抱石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我不会画荷叶。”罗时慧红着脸说。傅抱石心想,也许是她怕自己落墨力度不够吧,毕竟荷叶必须根据荷花的形态、位置来精心描画,大胆泼墨的。于是他接过她手中的毛笔,在她未画完的纸上接着画起来,又题上几个字:“罗时慧画荷花,傅抱石补叶茎,抱石题。”下课后,傅抱石走到北湖边,见罗时慧正手拿这幅画观察荷叶。她说:“真奇怪,仅仅是几枝荷花,竟比满湖的荷叶荷花还要好看!”傅抱石不由问道:“你的荷花画得很好,为什么不画荷叶?”“我是故意留给你画的,这叫珠联璧合嘛!”罗时慧看着傅抱石,娇羞地笑了起来。傅抱石不禁怦然心动。
  其后,罗时慧说动父亲,请傅抱石做她和两个弟弟的家庭教师。傅抱石来到罗府,罗时慧的父亲罗鸿宾亲自出迎。在教课的屋子里,墙壁上挂着的就是他和罗时慧“合作”的、已经装裱好了的《夏荷图》。
  苏生摘自《文苑》 编辑/乃清
  
其他文献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没有星期六和星期天,你不要以为我数错了。这份“糊涂”的周历是日本人的“发明”。自觉地加班加点,在工作中度过周末,这对日本人来说早已见怪不怪。  其实,日本每年的节假日最多:美国人132天,英国人136天,德国人144天,日本人则有166天之多!日本人谜一般的“工作情结”在美国人眼中无法理解,爱玩的美国人把周末的概念发展到了极致:抛开工作,驱车荒郊旅游
期刊
你不会想到,这真的是一份某人向美国纽约大学递交的入学申请书。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凭这份并不如实的申请书,申请人却最终被纽约大学录取。不过,这一点倒不令多少人意外,因为该申请人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自由作家。  申请书全文如下:  我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家伙,爬墙是家常便饭。我可是个名人喔,因为我曾多次利用午休时间改造了火车站,提高了候车室的保温效果。我为古巴难民翻译脏话。我写过歌剧,还获了奖。我办事的效率
期刊
一条腿的鸭子    某王爷手下有一个著名的厨师,他的拿手好菜是烤鸭,深得王爷的赏识。不过,这个王爷从未给予厨师任何鼓励,使得厨师整天闷闷不乐。有一天,王爷设宴招待贵宾,点的菜中就有王爷最喜爱吃的烤鸭。厨师奉命行事,很快就做好了所有的菜。然而,王爷却只找到一条鸭腿。他便问身后的厨师:“另一条腿到哪里去了?”厨师说:“禀王爷,我们府里养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王爷感到诧异,但碍于客人在场,不便问个究竟。
期刊
人们知道“孤独是可耻的”,然而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把这句话改写成“孤独是迷人的”。  我读《艾米莉·狄金森传》是在1996年,作者巴蒂娜·克纳帕(Bettna L.Knapp),译者李恒春。封面是狄金森一生唯一的照片—— 简朴的服装隐隐透出低调的奢华,貌似平凡的脸上,一双眼睛暴露出内心的热烈与狂野、勇敢与坚强。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她之所以不喜欢拍照,是因为不愿意让自己“被困在木框子”里,除
期刊
朋友聚会,妍很郁闷地说她最近的一次失恋。她说男友什么都好,只是他的身上总有一种可疑的味道,说不清是什么味道,那种味道她受不了。女友们都笑了,妍的上任男友是因为睡觉打呼噜被飞掉的,上上任是因为马桶总是冲不干净被宣告GAME OVER的,再上上上一任……记不清了,反正都是小毛病,妍皱着眉说:生活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每天都看他做你不顺眼的事,会起针眼的!我们点头,表示同意。妍说:还是米娅有福气,
期刊
就我而言,您做父亲太坚强有力了,  而我又太虚弱,大有不堪消受之感。    最亲爱的父亲:  最近您问起过我,为什么我说畏惧您。  在您看来,事情仿佛是这样的:您一辈子含辛茹苦,为儿女,尤其为我牺牲了一切,我才得以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您要求我们对您至少态度亲近点,而我却从来就躲着您,埋头书本,与癫狂的朋友交往,我从来没有跟您推心置腹地谈过话。  但我不是说,单单由于受了您的影响我才变成今天这个
期刊
当初,疯丫头们只是为了玩,没想到玩着玩着,竟然玩出了大名堂。    9个80后女孩,3个90后女孩,来自不同的地方,因动漫结网缘,曾因玩得过火而影响学业耽误工作。父母没想到,这些“不成器”的孩子会在6年后,拿下第一届国际动漫交易会银奖、东京动漫嘉年华银奖等诸多大奖,还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发行了自己的动漫小说。    不被家长认可的“鬼画符”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动画片开始在中国流行,《圣斗
期刊
这期杂志出刊,正好是母亲节前后,本期的专题是《母亲影响力》。  我们拥有无数身份和位置:学生,老师,孩子,家长,恋人,丈夫,妻子,朋友,同事,上司,下属,医生,病人,客户,顾客,旅客,读者,编辑……总之,几乎每一样行为和关系都可以带给我们某种身份和位置。据说我们一生会和上千人交往,会和各种人发生牵连,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在十个以内。  如果我们来做无限减法,在减到最后一项的时候,我们不能减去的是母
期刊
寄居的含义让陆地上的杜鹃给“糟蹋”了。其实像杜鹃这种忘恩负义的家伙,在自然界也是极少数。而海洋中的寄居现象,则赋予了寄居积极的意义。  一种栖身于大洋深处的鱼类曾引起海洋生物学家的极大兴趣,因为被打捞上来的只有雌鱼,雄鱼却从未现身,连六七十岁的老渔民也不曾见过它们的模样。这就是生活在暖水洋流中的光棒鱼。  研究者猜测,一定是雄性光棒鱼个头太小,所以才不容易被发现。海洋世界里的雌雄体差有时大得惊人。
期刊
茜茜公主大概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欧洲公主。1988年,电影《茜茜公主》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引进国内,一经推出便轰动一时,茜茜公主立刻成为那个时代女孩们心中的偶像和男孩们的梦中情人。  1854年4月24日,面颊绯红、双唇紧闭的茜茜公主乘船从家乡巴伐利亚沿着多瑙河顺流而下,来到维也纳。在霍夫堡宫,等待她的除了欢呼的人群,还有奥地利帝国的统治者弗兰茨·约瑟夫。当时,这位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