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记载的斗富故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使者子虚先生到齐国出使,极夸楚国地域广大、山川秀美、物产丰富等等。齐国的乌有先生则批评子虚先生,你不称赞楚王之德厚,而极力吹嘘楚国之富,这样可不行啊。谁知,乌有先生冠冕堂皇的大话刚说完,就开始忙不迭地夸饰齐国又大又富……
这件事记载在汉代司马相如在《子虚赋》里。子虚和乌有两位先生只是嘴上斗富,为国斗富,过过嘴瘾而已,留下“子虚乌有”这个成语罢了。而历史上接下来就有真正的富翁斗富——不单单停留在嘴上。而且还是高风险的斗富历险记。
最为有名的莫过于西晋石崇和王恺的斗富了。
石崇曾任荆州刺史、卫尉等职,是个超级富翁,晋人裴启在《语林》中写到了石崇荆州的厕所:“有绛帐大床,菌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客人以为误入寝室,石崇笑道:“是厕耳。”婢女“所进锦囊”原来是供擦屁股用的。王恺,晋武帝司马炎的舅父,号称皇城第一款哥。二人的PK随着石崇进京开始。王恺四处炒作说自家用糖饭来擦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火烧饭;王恺用紫丝布做步障帷幕,里衬用上绿缕,总长达四十里,虽然这样做很糟蹋风景,但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石崇则用比紫丝布还要昂贵的锦缎做成长达五十里的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来做刷墙的涂料,石崇则用椒粉刷在墙上与之叫板。
看到王恺每每在PK中落了下风,晋武帝司马炎便试图帮助他,把皇宫内的一件宝物。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是稀世罕物。王恺大喜过望,以为这次自己胜券在握,于是兴冲冲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二话没说,拿把铁扇子径直敲了上去。只听“咣当”一声响,珊瑚树就被打碎成珊瑚渣了。王恺声色俱厉地斥责,说你是妒忌我的宝物。石崇笑道:“这有什么妒忌的,我马上赔你,超值的。”于是就叫仆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了出来,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棵。像刚才被打碎那股大小数不胜数了。
石崇赢得了大赛冠军,也为自己预制了一把霍霍作响的鬼头刀。不久后他被诬为乱党,夷三族。斗富是一场生命的历险记吧?
石崇够富吧?可后来有人还挺不服气,“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隔空斗富上演了。
南北朝北魏时期,皇室河间王元琛富甲一国,他先是用名贵的柏木造了一座“文柏堂”,堪比皇家的“徽音殿”,又给家里的井镶上玉石,用金子打造水罐。用五色丝织成井绳,甚至连喂马用的槽子也用纯银打造,“以金为锁环”。元琛经常请同宗之人到府上参观赏玩,炫耀他搜罗的种种宝贝。他以为当世无人可比。就是前代的石崇,也不在他眼里,于是说了那句著名的话“恨石崇不见我”。
他说这话当时就有人不愿意了,高阳王元雍、童武王元融站出来反对,说这话应该自己来说。这二王也是超一流的大富豪,他们的宫室园林的奢华程度一点也不弱于皇宫园林。元雍号称有六千仆从,五百艺伎,自称“大魏第一富贵王”,出门时仪仗卫队把道路挤得满满的,回家后连夜笙歌,动静实在是大。而元融的一顿饭就值几万钱。当时有一个也很富的官员叫李崇,这人生性吝啬,他对人说:“章武王的一顿饭,等于我一千日的吃饭费用。”
三人相互不服气,为了斗富更加聚敛财富。后来有一次北魏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把这些王公高官带到朝廷绢库门前,开玩笑说,你们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于是大家无不争先恐后。元融由于抱得太多太重,累得汗流浃背,刚迈开两步,就连人带绢跌倒在地上,还扭伤了脚。
斗富不是闹着玩,元琛、元融先后以贪纵被胡太后废免于家,元雍更惨,被当时权臣尔朱荣纵兵杀了。
在历史上,还有与整个国家比富的,那就是明朝富翁沈万三。
沈万三,原名沈富,元代中期随父沈祐由湖州南浔迁至周庄东坨。沈家以躬耕发家,后来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优势进行海外贸易活动。不过几年光阴。沈万三就成了“资产巨万、田产遍天下”的江南首富。据《明史》记载,沈万三家的私塾先生,不管写的文章如何,沈万三一概称赞,并且拿出大量白银作为酬谢。先生看到这么丰厚的酬谢被吓得连连辞谢,临走低声嘀咕了一句:“如此炫耀财富,早晚是要倒霉的!”
事实确实如此,皇帝朱元璋实施筑城计划时,单造砖单位便涉及一部(工部)、三卫(驻军卫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个县,另有三个镇。而沈万三一人便负责从洪武门到水西门十余公里长的城墙,工程量占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大出风头。之后还有为朝廷犒军的意思,朱元璋说:“我有一百万军队,你都能挨着个地犒赏吗?”沈万三豪爽应答:“每一个人犒赏一两黄金!”朱元璋发怒道:“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于是,沈万三被发配到了几千里外的云南去了。沈家的财产自然全部被查抄,据说光田地就有数千顷。
当然历史上也有不动声色的斗富,不算历险,但也波澜起伏,那就是清代的土豪们。金安清在《水窗春呓》的记载中,乾隆中期,嘉兴首富陶家与苏州洞庭首富席家是姻亲,两家在来往中也暗地里较强斗富。有一天,陶老板到席家走亲戚,水路到洞庭山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因为“泊舟处至席屋约二里许”,于是,席家在这两里多路上都架起了灯棚,远望像条灯火长龙,让老亲家走夜路都不需要打灯笼,堪称照顾备至。当然,此中既有热情,更有炫富。精明过人的陶老板心里明白得很。
此后,席家招待陶亲家,“张乐欢宴累日”。茶余饭后,席老板矜持地问陶老板,亲家啊,您看我家的居住环境还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吗?陶老板笑了笑应道,那我就不见外说真话了,其他都很好,只有两点需要完善,一是大厅的地砖纵横数尺,像皇帝行宫用的地砖,不太妥当;二是书房窗外的池塘里缺少些荷花点缀,呵呵。席老板听了,一声不吭。陶老板看在眼里得意在心里。
两小时后,席老板又派人来邀请陶老板谈事,故意带他从书房前的水榭走过,池塘里已经“荷蕖盈目”,到了厅堂,原本数尺见方的地砖已经全部换成一尺来方的了。陶老板“大惊服”。不服不行啊,两个小时内栽种满池荷花、更换整座大厅的地砖和布置!
但陶老板也不甘示弱,临走的时候做了件露脸的事儿。他喜欢听戏,到城里的绝秀班转悠时。唱戏的见他一个穿着不显眼的干瘦小老头儿,这张张那望望的,就嘲讽他:“你这么喜欢看我们的戏,不如干脆把班子请到你家里演去,但是哦,每天除了戏价外还得供应我们风鱼、火腿做菜肴,否则的话,我们是不去的,呵呵,老头,你能请得起吗?”
第二天,有个嘉兴人来绝秀班定了一百本曲目,一下子来了单大生意,班主很开心。戏班子进了嘉兴雇主家后,管家安排他们在一个门窗都关闭得严严实实的大房子里自行演出,没有一个观众,而且,每天中午和晚上的菜肴都是风鱼、火腿。没有其他的菜。戏班子的人没见过这等阵势,不知这是卖的哪门子药,只好闷头唱戏。一连唱了十天后,班主坚决要见雇主。雇主一现身,戏班子所有的人都赶紧赔礼。原来,雇主就是他们嘲讽的那个小老头陶老板。这事传到苏州,亲家席老板也是吃惊不小。
这样斗富炫富的例子,在清朝也不算个案。比如晚清鼎鼎有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其子店遍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国库缺钱时,还常常要向他挪借,堪称“大土豪”。他早期创业时并不奢侈,但当他富可敌国时,却肆意挥霍,生活奢靡,与人斗富,这为他后来的身败破产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编辑/梁宇清
这件事记载在汉代司马相如在《子虚赋》里。子虚和乌有两位先生只是嘴上斗富,为国斗富,过过嘴瘾而已,留下“子虚乌有”这个成语罢了。而历史上接下来就有真正的富翁斗富——不单单停留在嘴上。而且还是高风险的斗富历险记。
最为有名的莫过于西晋石崇和王恺的斗富了。
石崇曾任荆州刺史、卫尉等职,是个超级富翁,晋人裴启在《语林》中写到了石崇荆州的厕所:“有绛帐大床,菌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客人以为误入寝室,石崇笑道:“是厕耳。”婢女“所进锦囊”原来是供擦屁股用的。王恺,晋武帝司马炎的舅父,号称皇城第一款哥。二人的PK随着石崇进京开始。王恺四处炒作说自家用糖饭来擦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火烧饭;王恺用紫丝布做步障帷幕,里衬用上绿缕,总长达四十里,虽然这样做很糟蹋风景,但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石崇则用比紫丝布还要昂贵的锦缎做成长达五十里的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来做刷墙的涂料,石崇则用椒粉刷在墙上与之叫板。
看到王恺每每在PK中落了下风,晋武帝司马炎便试图帮助他,把皇宫内的一件宝物。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是稀世罕物。王恺大喜过望,以为这次自己胜券在握,于是兴冲冲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二话没说,拿把铁扇子径直敲了上去。只听“咣当”一声响,珊瑚树就被打碎成珊瑚渣了。王恺声色俱厉地斥责,说你是妒忌我的宝物。石崇笑道:“这有什么妒忌的,我马上赔你,超值的。”于是就叫仆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了出来,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棵。像刚才被打碎那股大小数不胜数了。
石崇赢得了大赛冠军,也为自己预制了一把霍霍作响的鬼头刀。不久后他被诬为乱党,夷三族。斗富是一场生命的历险记吧?
石崇够富吧?可后来有人还挺不服气,“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隔空斗富上演了。
南北朝北魏时期,皇室河间王元琛富甲一国,他先是用名贵的柏木造了一座“文柏堂”,堪比皇家的“徽音殿”,又给家里的井镶上玉石,用金子打造水罐。用五色丝织成井绳,甚至连喂马用的槽子也用纯银打造,“以金为锁环”。元琛经常请同宗之人到府上参观赏玩,炫耀他搜罗的种种宝贝。他以为当世无人可比。就是前代的石崇,也不在他眼里,于是说了那句著名的话“恨石崇不见我”。
他说这话当时就有人不愿意了,高阳王元雍、童武王元融站出来反对,说这话应该自己来说。这二王也是超一流的大富豪,他们的宫室园林的奢华程度一点也不弱于皇宫园林。元雍号称有六千仆从,五百艺伎,自称“大魏第一富贵王”,出门时仪仗卫队把道路挤得满满的,回家后连夜笙歌,动静实在是大。而元融的一顿饭就值几万钱。当时有一个也很富的官员叫李崇,这人生性吝啬,他对人说:“章武王的一顿饭,等于我一千日的吃饭费用。”
三人相互不服气,为了斗富更加聚敛财富。后来有一次北魏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把这些王公高官带到朝廷绢库门前,开玩笑说,你们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于是大家无不争先恐后。元融由于抱得太多太重,累得汗流浃背,刚迈开两步,就连人带绢跌倒在地上,还扭伤了脚。
斗富不是闹着玩,元琛、元融先后以贪纵被胡太后废免于家,元雍更惨,被当时权臣尔朱荣纵兵杀了。
在历史上,还有与整个国家比富的,那就是明朝富翁沈万三。
沈万三,原名沈富,元代中期随父沈祐由湖州南浔迁至周庄东坨。沈家以躬耕发家,后来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优势进行海外贸易活动。不过几年光阴。沈万三就成了“资产巨万、田产遍天下”的江南首富。据《明史》记载,沈万三家的私塾先生,不管写的文章如何,沈万三一概称赞,并且拿出大量白银作为酬谢。先生看到这么丰厚的酬谢被吓得连连辞谢,临走低声嘀咕了一句:“如此炫耀财富,早晚是要倒霉的!”
事实确实如此,皇帝朱元璋实施筑城计划时,单造砖单位便涉及一部(工部)、三卫(驻军卫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个县,另有三个镇。而沈万三一人便负责从洪武门到水西门十余公里长的城墙,工程量占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大出风头。之后还有为朝廷犒军的意思,朱元璋说:“我有一百万军队,你都能挨着个地犒赏吗?”沈万三豪爽应答:“每一个人犒赏一两黄金!”朱元璋发怒道:“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于是,沈万三被发配到了几千里外的云南去了。沈家的财产自然全部被查抄,据说光田地就有数千顷。
当然历史上也有不动声色的斗富,不算历险,但也波澜起伏,那就是清代的土豪们。金安清在《水窗春呓》的记载中,乾隆中期,嘉兴首富陶家与苏州洞庭首富席家是姻亲,两家在来往中也暗地里较强斗富。有一天,陶老板到席家走亲戚,水路到洞庭山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因为“泊舟处至席屋约二里许”,于是,席家在这两里多路上都架起了灯棚,远望像条灯火长龙,让老亲家走夜路都不需要打灯笼,堪称照顾备至。当然,此中既有热情,更有炫富。精明过人的陶老板心里明白得很。
此后,席家招待陶亲家,“张乐欢宴累日”。茶余饭后,席老板矜持地问陶老板,亲家啊,您看我家的居住环境还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吗?陶老板笑了笑应道,那我就不见外说真话了,其他都很好,只有两点需要完善,一是大厅的地砖纵横数尺,像皇帝行宫用的地砖,不太妥当;二是书房窗外的池塘里缺少些荷花点缀,呵呵。席老板听了,一声不吭。陶老板看在眼里得意在心里。
两小时后,席老板又派人来邀请陶老板谈事,故意带他从书房前的水榭走过,池塘里已经“荷蕖盈目”,到了厅堂,原本数尺见方的地砖已经全部换成一尺来方的了。陶老板“大惊服”。不服不行啊,两个小时内栽种满池荷花、更换整座大厅的地砖和布置!
但陶老板也不甘示弱,临走的时候做了件露脸的事儿。他喜欢听戏,到城里的绝秀班转悠时。唱戏的见他一个穿着不显眼的干瘦小老头儿,这张张那望望的,就嘲讽他:“你这么喜欢看我们的戏,不如干脆把班子请到你家里演去,但是哦,每天除了戏价外还得供应我们风鱼、火腿做菜肴,否则的话,我们是不去的,呵呵,老头,你能请得起吗?”
第二天,有个嘉兴人来绝秀班定了一百本曲目,一下子来了单大生意,班主很开心。戏班子进了嘉兴雇主家后,管家安排他们在一个门窗都关闭得严严实实的大房子里自行演出,没有一个观众,而且,每天中午和晚上的菜肴都是风鱼、火腿。没有其他的菜。戏班子的人没见过这等阵势,不知这是卖的哪门子药,只好闷头唱戏。一连唱了十天后,班主坚决要见雇主。雇主一现身,戏班子所有的人都赶紧赔礼。原来,雇主就是他们嘲讽的那个小老头陶老板。这事传到苏州,亲家席老板也是吃惊不小。
这样斗富炫富的例子,在清朝也不算个案。比如晚清鼎鼎有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其子店遍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国库缺钱时,还常常要向他挪借,堪称“大土豪”。他早期创业时并不奢侈,但当他富可敌国时,却肆意挥霍,生活奢靡,与人斗富,这为他后来的身败破产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