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中庸”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则之一,它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渊源流长,影响深广,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处世哲学的一种指导思想,对人的行为举止,道德情操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我国哲学史上的珍贵遗产,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刻含义,而且在社会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时至今日,中庸之道仍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方法论意义。
  一、“中庸”思想的含义
  “中庸”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他在《雍也篇·第六》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是说中庸作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民众却长久以来都很缺乏它。尽管孔子仅从伦理学出发,,把“中庸”看作道德真理,但是孔子更注重它在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运用,所以,在孔子这里,“中庸”的方法论意义是更为重要的。
  《说文》解释“中庸”为:“中、正也”,“庸,用也,从用,从庚;庚,更事也”。在这里,“正”是恰当、正确、合乎实际的意思。“更事”是经历事物,也就是用恰到好处的方法去对待事物和处理问题。因此,中庸就是掌握“中”的原则,正确地、恰当地认识事物、处理事物,也就是说,中庸是认识、处理事物的总的法则。
  二、“中庸”思想的方法论表现
  (一)“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去叩其两端而竭焉。”这里所说的“两端”,就是泛指事物的矛盾着的对立的两极,即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叩其两端而竭焉”亦即找出事物本身包含着的矛盾,然后以中正的态度加以解决。孔子虽未提出“矛盾”、“对立”等名词概念,但是“两端”的意义与今天所谓的对立实有类似含义,以此二字来表达矛盾双方的差异性、排斥性,确已达到了一定的理论抽象水平。其所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就是说,研究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全面地看问题,这样,就没有危害了。孔子反复强调从“两端”出发,反对只着眼于一端,这种中庸的态度就是要求在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时,都能坚持“两点论”,而谨防失之于偏,只见其一不见其二,陷入片面性。
  (二)“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篇记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孔子认为,对于一个客观存在的标准来说,“过”与“不及”都不好,都不是中庸。孔子认为最好的则是把握两端,取其中间。当然,这里的中间不是一个简单的长度概念,并非刚好二分之一处,实际上是恰到好处,即适中。“过犹不及”的思想暗含了唯物辩证法的质与量统一的原理。事物的质与量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度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之内变化,不影响事物质的改变,而超过度的变化,事物的性质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孔子认为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性,就要避免“过”或“不及”,做到“过犹不及”。
  (三)“君子而时中”
  有些人认为,孔子“过犹不及”的思想具有保守性和消极性,一味地强调“中行”,反对事物的变化。其实不然,孔子所谓的“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说僵死不变的,是发展的,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物要运用不同的中庸之道。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字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诸行?”子曰:“闻斯诸行之。”可见,孔子重视“权”,“执两用中”离不开“权”。“君子而时中”是一种极具时代感的方法论,与“与时俱进”之意十分吻合。
  (四)“择其善者而从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这里,孔子评价人的标准不是因其有缺点而完全否定,也不因其有优点而全盘否定,而是用“扬弃”的态度,经过比较分析,吸取别人的优点,抛弃别人的缺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又如子曰:“君子之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思是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怎样干,也没有一定不要怎样干,而是服从于义理,要很据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可见,孔子认为对于任何事情都要采取“扬弃”的态度,既要克服又保留,即批判又继承,反对形而上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而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取其精华、去除糟粕。
  三、“中庸”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孔子反对做人太偏执,主张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合适得体、不偏不倚。正如孔子对子张与子夏孰贤的问题上回答“过而不及”,这里可以看出孔子追求一种人格上的完美,即要求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态度,行为适度,言行得体,不片面,不偏执,不拘泥,不做非分过头之事,也就合乎“中庸”了。这些论述在当今时代的人格培养方面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此外,孔子主张的在交际处事中的中庸是他将“中庸”由己推人后所达到的一种状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但是孔子在处理事情及人际交往方面所主张的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不是媚俗,而是依据道,也即“礼”,而最终达到一种人际关系的和谐均衡状态。我们今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特别是在交际场合)所倡导的保持行为举止的“不卑不亢”,做到得体与高雅,则是对孔子在交往处事中所主张的中庸思想的极好的诠释。
  最后,在孔子看来,为政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的道德修养以及处事方式也都要合乎“中庸” 。在《尧曰篇·第二十》中,学生子张问孔子怎么样就可以为政了,孔子说要“尊五美,屏四恶”,其中五美是指“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特别强调,为政者只有具备了高超的道德修养,才可以给百姓做表率,才能使人信服,做到令行禁止。
  总之,“中庸”作为孔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对自然界以及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的一种认识结果,孔子教化人们走“中庸”之道,就是要人们按照自然及社会的发展规律办事,而不要违背规律。孔子的“中庸”思想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他关注的焦点是人,讨论人之如何为人、人之社会生存的问题。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人的主题是不变的,只要赋予“中庸”的方法以正确合理的思想指导,它就可以为我们所用。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
其他文献
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各个行业都蓬勃发展,在重工业方面汽车工业更是变现的尤为突出,现已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现在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像汽车工业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在建设项目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预见的是其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如此背景下,我国建筑项目建成和开工数量居世界首位,建筑行业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整
期刊
在现代供电企业正常工作之中,生产技改大修项目是工作内容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保证了现代输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于生产技改大修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很好的帮助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大口径无缝钢管冷轧技术和气瓶双轮旋压技术为依托而研发出的目前最大的钢质无缝气瓶,并通过与传统气瓶的做对比,分析了其存在的优势和市场前景.
本文在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了制约农村妇女作用发挥的因素,提出了建立适合农村妇女作用发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兴趣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
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目前我国职业高中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普遍的缺陷,当代职业高中学生技术丰富,可人文素质却严重滑坡,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
期刊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其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雨水因素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海绵城市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雨水进行管控,通过绿带完成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性质、地位以及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内含民族独立、民族平等,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意识形态性特征,是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