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足月产妇,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胎儿分娩后,对照组选择宫缩素,研究组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出血量。结果:经过用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分娩后2小时和1d的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要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分娩产妇,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出血效果比单纯宫缩素明显要好,可减少产妇的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出血量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2-8714( 2019) 04-0135-01
在产科中,产后出血属于产妇分娩的常见性并发症,在产妇分娩ld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主要因宫缩乏力和产道损伤,加上凝血功能障碍,或胎盘因素所致,而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怎样防止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重点防治措施,临床上主要选择宫缩药物为主。笔者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足月产妇,有45例产妇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获得了良好预防出血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足月产妇,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研究组年龄23岁-34岁,平均年龄25.8±3.3岁,孕周37周-41周,平均孕周为38.4±1.5周。对照组年龄24岁-32岁,平均年龄24.6±3.1岁,孕周36周-40周,平均孕周为37.9±1.4周。在开展临床研究之前,所有产妇和家属均同意,在分娩前,排除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胎盘因素。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相关资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研究组:在产妇分娩胎儿之后,确定深部肌肉位置,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245ug,按照产后出血状况,对注射间隔和注射剂量进行调整,剂量小于2mg。
对照组:在产妇分娩胎儿之后,选择宫缩素,剂量为20ug,同时溶入500ml氯化钠,进行静脉滴注。
1.3 判断标准
在产妇用药之前和之后,监测产妇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变化,选择容量称重方式,对产后2小时和ld的m血量进行采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的血压、心率指标对比:在用药之前,研究组HR值为73.6±3.7次/min,SBP值为116.5±10.2mmHg,DBP值为76.1±8.2mmHg,对照组HR值为73.2±4.1次/mln,SBP值为114.5±11.6mmHg,DBP值为77.4±8.9mmHg,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用药后,研究组HR值为73.3±4.8次/mm,SBP值为115.2±11.4mmHg,DBP值为77.3±9.6mmHg,对照组HR值为74.3±4.6次/min,SBP值为115.2±10.4mmHg,DBP值为76.2±9.7mmHg,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对比:在用药过程中,研究组产时出血量为217.7±148.5ml,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48.5±16.7ml,产后ld时出血量为217.1i40.6ml。对照组产时出血量为218.4±148.2ml,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91.5±23.6ml,产后ld时出血量为391.8±66.7ml。研究组分娩后2小时和ld的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要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产科孕妇的逐渐增多,产妇分娩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在产妇分娩期时,产后出血作为一种常见性并发症,主要因为子宫收缩所致。因此,在分娩后,使用预防性官缩剂,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宫缩素作为产科最常用的收缩用药,可有效防止产后出血。然而,在临床上,因为产妇机体差异,对宫缩素存在不同程度敏感度,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也不太相同。宫缩素主要依靠体内的官缩素受体,如果受体处于一种饱和状态,就算增加了药物用量,也不能明显增加宫缩效果,甚至还会引起一定的并发症。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一种合成药物,属于强效宫缩剂,主要是与子宫平滑肌的结合,促进子宫进行节律性的收缩。一般情况下,因子宫平滑肌的催产素含量不高,加上妊娠时间延长,催产素受体含量继而增加,处于分娩期间,该受体含量达到最高值。在此时,如果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促使妊娠时、分娩时,子宫产生强烈收缩。如果处于非妊娠状态,那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基本没有子宫收缩作用。在本组实验中,在产妇分娩时,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肌肉注射,使子宫能够迅速收缩,对毛细管闭塞进行压迫,防止产后出血。同时,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提高子宫收缩张力、频率,促进子宫产生节律性收缩,类似于垂体后叶释放效果。
在本组实验中,研究组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出血预防,经过用药之后,心率、血压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通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其药物安全性与宫缩素相同。另外,研究组分娩后2小时和ld的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要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显著减少产后出血,使产妇分娩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总之,针对分娩产妇,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出血效果比单纯宫缩素明显要好,可减少产妇的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风改良式子官背带式缝合术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产后出血的效果与护理[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 02):278-279
[2]黄永辉,杨元飞缩官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 03):6-7
[3]杨莹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配合官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03):440-442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出血量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2-8714( 2019) 04-0135-01
在产科中,产后出血属于产妇分娩的常见性并发症,在产妇分娩ld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主要因宫缩乏力和产道损伤,加上凝血功能障碍,或胎盘因素所致,而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怎样防止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重点防治措施,临床上主要选择宫缩药物为主。笔者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足月产妇,有45例产妇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获得了良好预防出血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足月产妇,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研究组年龄23岁-34岁,平均年龄25.8±3.3岁,孕周37周-41周,平均孕周为38.4±1.5周。对照组年龄24岁-32岁,平均年龄24.6±3.1岁,孕周36周-40周,平均孕周为37.9±1.4周。在开展临床研究之前,所有产妇和家属均同意,在分娩前,排除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胎盘因素。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相关资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研究组:在产妇分娩胎儿之后,确定深部肌肉位置,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245ug,按照产后出血状况,对注射间隔和注射剂量进行调整,剂量小于2mg。
对照组:在产妇分娩胎儿之后,选择宫缩素,剂量为20ug,同时溶入500ml氯化钠,进行静脉滴注。
1.3 判断标准
在产妇用药之前和之后,监测产妇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变化,选择容量称重方式,对产后2小时和ld的m血量进行采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的血压、心率指标对比:在用药之前,研究组HR值为73.6±3.7次/min,SBP值为116.5±10.2mmHg,DBP值为76.1±8.2mmHg,对照组HR值为73.2±4.1次/mln,SBP值为114.5±11.6mmHg,DBP值为77.4±8.9mmHg,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用药后,研究组HR值为73.3±4.8次/mm,SBP值为115.2±11.4mmHg,DBP值为77.3±9.6mmHg,对照组HR值为74.3±4.6次/min,SBP值为115.2±10.4mmHg,DBP值为76.2±9.7mmHg,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对比:在用药过程中,研究组产时出血量为217.7±148.5ml,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48.5±16.7ml,产后ld时出血量为217.1i40.6ml。对照组产时出血量为218.4±148.2ml,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91.5±23.6ml,产后ld时出血量为391.8±66.7ml。研究组分娩后2小时和ld的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要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产科孕妇的逐渐增多,产妇分娩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在产妇分娩期时,产后出血作为一种常见性并发症,主要因为子宫收缩所致。因此,在分娩后,使用预防性官缩剂,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宫缩素作为产科最常用的收缩用药,可有效防止产后出血。然而,在临床上,因为产妇机体差异,对宫缩素存在不同程度敏感度,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也不太相同。宫缩素主要依靠体内的官缩素受体,如果受体处于一种饱和状态,就算增加了药物用量,也不能明显增加宫缩效果,甚至还会引起一定的并发症。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一种合成药物,属于强效宫缩剂,主要是与子宫平滑肌的结合,促进子宫进行节律性的收缩。一般情况下,因子宫平滑肌的催产素含量不高,加上妊娠时间延长,催产素受体含量继而增加,处于分娩期间,该受体含量达到最高值。在此时,如果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促使妊娠时、分娩时,子宫产生强烈收缩。如果处于非妊娠状态,那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基本没有子宫收缩作用。在本组实验中,在产妇分娩时,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肌肉注射,使子宫能够迅速收缩,对毛细管闭塞进行压迫,防止产后出血。同时,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提高子宫收缩张力、频率,促进子宫产生节律性收缩,类似于垂体后叶释放效果。
在本组实验中,研究组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出血预防,经过用药之后,心率、血压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通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其药物安全性与宫缩素相同。另外,研究组分娩后2小时和ld的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要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显著减少产后出血,使产妇分娩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总之,针对分娩产妇,选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出血效果比单纯宫缩素明显要好,可减少产妇的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风改良式子官背带式缝合术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产后出血的效果与护理[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 02):278-279
[2]黄永辉,杨元飞缩官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 03):6-7
[3]杨莹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配合官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03):44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