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axue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太原工業学院环境工程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专业培养方案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    键   词]  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074-02
   应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而实践是应用的生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首要任务[1,2]。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社会对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其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3]。太原工业学院是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首批试点高校之一,以培养具有专业基础、能担任生产实践第一线工作任务的工程技术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市场需求,注重专业特色培养的同时注意分层次培养,实施了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修订培养方案,体现“3+1”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堂教学计划
   环境工程专业的“3+1”人才培养模式,“3”是在校内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专业需求训练;“1”则根据学生毕业选择继续深造或就业而实施模块分类培养,模块1为考研学生设置,模块2为就业学生设置,即第4学年学生在校企合作教育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将前3年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环保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堂教学分为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平台,前六个学期包含必修95学分和选修20学分,开设所有公共基础课、全部的专业基础课及环境微生物、环境监测、水处理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核心课程,第七学期为选修12学分,设置两个专业模块方向,分别为三废治理方向(在校上课)和实践应用方向(校企合作)模块。近两届学生培养情况见表1。
   (二)课外实践教学计划
   以全程发展技能实践为核心,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在第六学期前进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等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技能系统训练;第七学期选择模块1的学生进行4周毕业实习,选择模块2的学生进行一学期专业顶岗实习;第八学期为1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选择模块2的学生可以选择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完成学校和企业设置的工程实践任务和毕业设计,使得大学四年的实践项目不间断。
   二、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内容资源,环境监测、水处理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控制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申请立项院级应用型课程建设项目。应用型课程建设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培养对接,教学内容中包含环保行业最新标准和技术、岗位规范、行业标准、资格认证、科技前沿应用,邀请企业教师参与部分教学课堂,如环境监测课程聘请第三方监测公司技术骨干讲授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等内容。通过引入环保类企事业单位的真实任务和案例,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突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在学校网络平台上建设课程网站,上传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案例、试题库等线上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速传统线下教育与在线教育的融合。对应用型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向法、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等多种非传统教学方法,要求授课比例超总课时的25%以上,校企合作课程须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兼职进行授课,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表达、分析问题、沟通、团队合作、专业知识应用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弥补学校实践基地的不足
   在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下,以“互惠互利、双向受益”为原则,多渠道协同加大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开发和建设,以弥补学校实践基地的不足。每年至少和10个以上环保企业合作,每年新增3个以上新的合作单位,目前已与省内外30多家环保企业签订了实践基地共建协议,积极邀请企业参与制订学生第七、八学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计划,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监督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为学校和环保企业之间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增加学生自主选择企业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增强教师工程应用意识
   由于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大多是从相关专业毕业后招聘进学校的,没有工程应用背景,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尤为关键。学校应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交流,坚持“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以学校与企业互聘的方式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或科技人才参与课堂授课、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学校每年选派2~3名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企业聘请学校老师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教师参与企业环保类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有效加强了教师与生产一线的联系,便于教师从实践中寻求科学研究的方向,形成具有实践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六、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构专业培养方案,第4学年实施分模块培养,模块1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拓展知识的同时复习考研,提高学生考研率,模块2学生在企业现场进行生产实践和开展毕业设计,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与就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其职业能力达到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环境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对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共赢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乐薇,吴士筠,朱文婷,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2):57-58.
   [2]左东鹏.“3+1”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探析[J].四川水泥,2018(2):288.
   [3]王昕.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5):83-86.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形式。从指导参加2019年第五届“互联网+”大赛的实践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情况,从参赛项目选拔、赛道选择、项目资料准备、路演呈现和评委提问五个方面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一体、课赛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 键
周末,我和堂姐家的女儿一起玩“颜色变又变”的游戏。玩了一会儿,杯子里的水逐渐变黑了。我把杯子放到一边,可她不小心把杯子弄翻了,水一下子全洒在我身上了。洁白的连衣裙上瞬间黑了一大片。我不自觉地大叫:“这是我最喜欢的裙子啊!”小姑娘连忙拿来一盒面巾纸,怯生生地带着哭腔说:“小阿姨,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我本想责怪她幾句,可突然想起前天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给我们讲的周总理宽容待人的故事,便对
期刊
“奶黄包”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鸭子,全身都是嫩黄色的绒毛,脸蛋儿胖嘟嘟的,小小的鼻孔长在扁扁的、长长的嘴巴上,小脚掌红红的,走起路来左摇右晃,好像随时会摔倒一样。当它蹲在地上时,小小的身子蜷缩起来,就像一个奶黄包,十分可爱。  “奶黄包”的吃相常常惹人发笑。每次吃饭时,它总会边喝水边进食,喝完水后再昂起头,努力伸长脖子,把饭和水一起咽下去。不管什么时候,它都像事先编好了程序似的,按照“四口饭一口水
期刊
[摘 要] 2020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高校也形成了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试图就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巩固思政课程的核心地位、如何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育人机制,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思政课程
[摘 要] 护理学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在护理工作中理解病人的痛苦,关心病人的健康,尊重病人的隐私。分析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对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方法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  [关 键 词]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留下的“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让我对西陵心生向往。清明节小长假里,我终于和家人来到湖北,游览西陵峡。  早晨,我们从旅馆出发,冒着细雨来到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坚固的大坝横卧在江面上,江水浩浩荡荡奔腾而下,卷起巨浪。望着气势宏伟的大坝,我不禁想起修建大坝的劳动者,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筑就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下午,雨过天
期刊
[摘 要]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探讨了学术论文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关 键 词] 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学术论文  [中图分类号] G642
[摘 要] 智慧教育是伴随着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智慧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逐步进行深化改革。现阶段,职业教育正在进行的“三教”改革,与当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相适应,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高星级酒店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统一。因此,能够大大地提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智慧教育引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只有采取适应性的创新改革策略,才
[摘 要] 多元化社会体系形成了多种思想,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工匠精神正在逐渐缺失,其概念、理论与现实意义都在逐渐远离人们的思想与观念,这对于当代人才培养而言是一种缺陷与遗憾。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同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较高,不仅体现在职业人才的专业性上,还体现在人才职业素养上。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理念,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却没有受到较高的重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各种素质教
[摘 要] 目的:分析在多层次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MR)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間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82名医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所有医学生进行分组,共分为A组41例、B组41例。A组采用MR进行临床教学,B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阶段教学及考核后交叉。对两组学员的满意度及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