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寨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思考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wa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巩固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是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保护和传承好九寨沟非遗文化进行了一些肤浅思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一、九寨非遗文化的基本情况
  九寨沟县地处四川第二大涉藏地区和“藏羌彝文化走廊”,历史厚重,传承久远,藏羌回汉等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形成了古老的民风、独特的民情、多彩的民俗,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非遗项目4项、州级非遗项目31项、县级非遗项目51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4名、州级非遗传承人12名,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8名,涵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十大门类。建成省级非遗项目体验基地2个、非遗传习所2个。为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助推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九寨沟县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遵循“提质、增量、产业化”的思路,完善非遗保护体系,丰富非遗传承方式,拓展非遗展示平台,形成了政府引导有民间响应、政策杠杆有项目撬动、设施建设有社会投入、文化保护有舆论烘托的工作格局。
  二、九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困难问题
  一是保护传承意识不强。社会公众对“非遗”保护传承了解不多、认识不足,特别是年轻一代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淡漠。一些部门、部分乡镇对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非遗项目抢救、挖掘不力,项目申报不积极;有的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
  二是多元发展劲头不足。体现在:项目发展不平衡,资金支持不平衡。国家、省级类项目容易得到国家、省的财力支持,而州、县级项目得到的重视程度和财力支持相对较少,制约了其发展。
  四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队伍力量薄弱,非遗管理机构虽建立、但人员紧缺,且多为兼职;专业人才短缺,传承人队伍后继乏人。
  四是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国家级和省州级传承人都有一定传承补贴,但对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实在是杯水车薪。由于本级财政未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没有落实专项经费。
  五是生产性保护层次不高。受经济发展和区域位置的限制,非遗生产性保护仍然存在总量小、项目分散、产业层次低、竞争力比较弱等问题。
  三、九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原则,把非遗保护传承作为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工程来抓。一是非遗保护传承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县委政府民心工程,纳入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二是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研究重大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协调,制定非遗传承人管理办法,奖勤罚懒。同时推动全县成立非遗保护传承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
  (二)分类保护、合理利用,挖掘精华、传承精髓。结合非遗资源分布和保护传承现状,坚持因地制宜、因类施策,分类保护。一是对濒临消失、活态传承较为困难的项目,采取将其予以记录、整理,制作影音资料,建立档案等方式,实行抢救性保护;二是对具有生产性技艺和社會需求,能够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转化为文化产品的项目,通过扶持、引导、规范对项目的合理开发利用,实行生产性保护;三是充分运用现行法律法规,对非遗文创产品、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传承群体)、非遗项目所在地文化生态环境等,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性保护,切实维护非遗传承人(传承群体)和非遗项目所在地区的合法权益。
  (三)补齐短板,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建议县政府将非遗保护传承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一是设立非遗保护传承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情况和实际需要逐年递增;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吸纳民间资本投入非遗保护传承;三是将县级传承人补贴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充分保障,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支持社会传承,鼓励补贴老艺人带徒授艺,兑现经济待遇和社会荣誉,加快制定传承人培养、奖励制度和实行师带徒的补贴政策,以吸引和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学艺。
  建议文化旅游、教育等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统一制定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人才培养规划。一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加紧对文化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以及各级非遗传承人的分类培训。二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高校、中职校合作,拓展非遗传承培训项目,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为非遗传承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将有特色的非遗项目纳入中小学校教学内容,发挥校园在保护传承中的熏陶作用,强化青少年对非遗的认知认同。四是加大对各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与申报。
  (四)创新思路,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围绕全域旅游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髓。一是加大南坪琵琶、?舞面具、祥巴、木刻(雕)、南坪刺绣等民族文化产品深度开发利用,促进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康养、体育等事业深度融合,注重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突出特色化、地域化、品牌化,提升民族文创产业的质量与效益。二是推动“文化+企业+基地”模式在景区景点落地生根,开发“体验式”“互动式”非遗展示展演项目,提升景区景点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三是结合实际,打造“乡村民间民俗展示馆”“非遗街区”等集聚展示非遗项目和产品,推进民族文化产业规范化经营、规模化发展。
  (五)加大非遗的宣传力度,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努力形成政府倡导、部门配合、舆论引导、社会参与的宣传格局。一是充分利用和发挥九寨.鲁能胜地创建“世界非遗小镇”、非遗中心、图书馆、科普馆等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非遗的保存保护、展示传播。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开辟非遗专栏、开通非遗微信公众号,制作展播非遗项目,宣传普及非遗知识。通过积极推进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地”“非遗大巡游”“南坪民歌大赛”“白马民歌大赛”等活动,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使广大群众既是非遗的创造者、传承者,同时也是保护者、宣传者、弘扬者,增强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三是把非遗保护传承作为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振兴的重要内容,坚持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探索以文化人,以文振兴之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激活乡村业态,带动乡村发展。要讲好村落故事,使乡村文化成为促进乡村和谐,凝聚乡里乡亲的深厚根基。要对诸如乡村族谱、家风家训、人文历史、村风民风等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通过相关制度固定下来,共同传承,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四是进一步挖掘、抢救非遗项目,整合全县现有非遗基础数据库资料,梳理分类,建立内容丰富详实、功能齐全完备的非遗大数据平台,让文化遗产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让非遗得到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使其成为我县非遗资源和民族文化的宝库,为非遗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研究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陈又林,从日本经验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2.王英杰,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其他文献
摘要:玉米从播种到采收分为以下几个生育期: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孕穗期、籽粒成熟期等,其中大喇叭口期对玉米穗粒数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同样对玉米最终的产量形成也至关重要。本人通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玉米大喇叭口期几项关键管理技术供大家分享。  关键词:玉米;喇叭口期;管理技术  一、玉米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长到11片叶子已经展开  上面几片大叶子明显突出,长的像大喇叭口形状时。该时期一般在播后45天
期刊
摘要: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本的物质生产产业。农业机械自动化对于农业极其重要,是农业常态化发展的重要武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是现阶段和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文章对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的措施,为未来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推广夯实基础。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推广  1农用机械自动
期刊
摘要:宜川县设施蔬菜自2001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依靠行政推动、科技促动、典型带动和市场拉动,全县形成了以日光温室蔬菜为主,弓棚、露地菜三菜并举的发展格局,发展了以瓜类和茄果类为主要栽培种类,秋延茬、越冬一大茬和早春茬多茬口的生产,实现了新鲜瓜果蔬菜的周年供应。涌现出了如富庄温室示范园、王湾大弓棚示范园等许多建设标准高、生产效益好的示范点。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我县丹洲、英旺等川道
期刊
摘要:本试验通过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来研究不同用量的锌投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向水稻中投入鋅肥能直接提高水稻的产量,其最佳投入量为20g/亩,可增产6.6%,亩盈利35元。2、水稻喷施锌肥以后,能有效的增加水稻中的锌含量,提高大米品种,做出真正的优质大米。  关键词:水稻;富锌;增产  锌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作为某些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具有催化叶绿素
期刊
摘要:玉米在我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但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然而,现有推广工作中还存在多方面问题,下文对此简要分析,并提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路径。  关键词:玉米;栽培;推广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现状  从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现状来看,还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推广思路不明,技术推广过程,未考虑到农民文化水平和种植观
期刊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县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衔接地段,兼具横断山峡谷和滇西高原两单元的地貌特征,有山地、岔地(坝子)、河谷三类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属低纬度高原南亚季风气候,从1300米的金沙江边到5596米的玉龙雪山,高差4296米,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从南亚热带至高寒带气候均有分布,四季变化不大,干湿季节分明,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
期刊
摘要:为保障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林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积极推广技术创新理念,完善林业技术管理体系,解决当前林业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障碍。与此同时,要坚持长期实施林业技术改造,保证林业资金充足,增强团结合作意识,通过林业技术创新,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林业发展;技术创新;影响  森林技术创新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主
期刊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作物之一,在各地广泛种植,在农产品市场和很多工业生产领域都有很高的需求,对玉米的种植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带来了积极的效果,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作为一个大农业国,玉米是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可以增加玉米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近年来,玉米的种植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玉米种植技术,促进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田间土壤翻耕不彻底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党的农村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各级党委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思路、机制、方法等不断创新,把基层工作融入全村发展大局,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系列举措,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严抓党的建设,为乡村发展筑牢根基  习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
期刊
摘要:文章以某机械工厂为例,简要阐述了工厂综合布线配线间、配线设备的设计方案,希望为工程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机械工厂;综合布线;配线间;配线设备  前言:当今世界已迈入信息时代,现代化建筑持续涌现。而综合布线配线间是现代化建筑必不可少的部分和基础设施,在连接各自动化系统不同类别信息方面发挥着突出的效用。因此,在综合布线配线间作为一项基础设施愈发受到关注的二十一世纪,以系统工
期刊